当前位置:首页 -> 煤炭运输 -> 运输新闻

山西煤炭外运再创新高 过剩压力或将加大

2007/2/26 0:00:00       
内容提要:2006年晋煤生产、销售增速稳定,外运煤炭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在国家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煤炭需求增长幅度将有所回落,煤炭过剩压力将加大,煤炭价格将面临市场的考验。综合把握影响煤炭市场走向的政策因素、运输因素、需求与供给建议:1、加强宏观调控,规范煤炭开发秩序。2、坚持实施“三大战役”,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3、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4、建立煤炭行业协调机制。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全国煤炭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供需基本平衡,价格稳定,满足了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求。山西省煤炭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三大战役”,狠抓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煤炭销售调控、煤炭生产经营秩序整顿等重点工作,积极推进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在全省煤炭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上,保持了煤炭经济的稳定发展。从全年运行情况看,煤炭生产、销售增速稳定,外运煤炭在去年突破4亿吨大关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在国家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煤炭行业在高位周期已连续运行几年,煤炭需求增长幅度将有所回落,煤炭过剩压力将加大,煤炭价格将面临市场的考验。

 

  一、2006年煤炭工业运营特点

 

  1、煤炭生产增速稳定,重点煤矿快速增长,非重点煤矿增幅平缓

 

  2006年全省生产原煤58142万吨,同比增长7.09%,全年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其中重点煤矿生产28328万吨,同比增长14.35%;非重点煤矿生产29814万吨,同比增长0.99%

 

  2、煤炭销售平稳增长,重点煤矿市场占有率提高

 

  2006年全省销售煤炭55190万吨,同比增长8.37%,与生产同步增长。其中重点煤矿销售24626万吨,同比增长16.01%;非重点煤矿销售30565万吨,同比增长2.90%。重点煤矿市场占有率为44.62%,比上年提高1.68个百分点。

 

  3、晋煤外运再创历史新高

 

  2006年全省外运出省煤炭在去年突破4亿吨大关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达到46643万吨,同比增长7.78%。其中通过铁路出省煤炭35085万吨,同比增长9.54%;通过公路出省煤炭11558万吨,同比增长2.76%。在铁路出省煤炭中,重点煤矿出省21749万吨,同比增长14.02%;非重点煤矿出省13336万吨,同比增长2.95%

 

  2006年全省供应外贸出口煤炭3484万吨,同比增长5.77%

 

  4、煤炭价格上升,外欠货款略有增加

 

  2006年全省国有重点煤矿综合平均售价为309.84/吨,同比增加15.43/吨,增长5.24%。全年累计外欠煤款30.87亿元,比年初的28.08亿元增加2.79亿元,上升9.94%。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为21.04亿元,比年初的18.03亿元增加3.02亿元,上升16.76%;煤运系统外欠9.83亿元(省煤运公司为200611月数据)。

 

  二、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几个问题

 

  1、全国性的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现

 

  前几年煤炭产业投资增长迅猛,目前已经进入新建煤矿和改扩建煤矿建成投产的高峰期,煤炭产能正值集中释放期。截至20065月底,全国在建煤炭项目2743个,总投资3430亿元,剔除煤炭洗选和煤化工等项目投资,按吨煤350元左右投资计算,煤矿在建项目规模8亿吨左右。

 

  煤炭需求与煤炭生产能力的逆向发展,使煤炭市场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和过剩压力。2005年年末,煤炭市场就已经显现过剩苗头,全社会煤炭库存比合理水平多1700万吨左右。根据全社会正常存煤天数的变化规律和煤炭产需量的增长态势,2006年末全社会库存的正常水平应该比2005年末实际水平减少2200万吨左右,如果减少幅度小于2200吨,那么煤炭市场就会存在过剩压力。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情况预计,今后几年我国煤炭需求总量将保持在24亿吨上下。但据有关部门预测,目前仍有一批新建和改建项目正在建设中,如果建成,到2010年,煤炭产能将达到28.6亿吨。

 

  2、煤价上涨空间缩小与成本大幅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煤炭市场宽松,价格上涨乏力。电煤价格双轨制取消后,重点合同电煤和市场煤价格并轨遭到了一些电力企业的抵制,个别省份制定了新的电煤指导价格,限制重点合同电煤价格上涨。受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煤炭供应充足的双重影响,冶金用煤价格普遍下降。另一方面政策性增支因素多。今年以来煤炭运价煤炭资源税相继提升、安全投入加大等因素造成煤炭成本大幅度增加。根据已经出台或正在酝酿的一些政策,资源税将由吨煤0.3-0.5元/吨提高到2.50-3.20元/吨,煤炭资源价款平均吨煤6元,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由收入的1%提高到3%-6%,安全成本19元/吨。按照山西省试点政策,建立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煤矿转产基金等,将增加吨煤成本近70元。

 

  3、铁路运力不足

 

  煤炭运输依然是制约煤炭产能发挥的一个重大因素。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尤其是北方地区煤炭产能集中的山西、陕西以及内蒙古等地区。

 

  2006年以来,除大秦线运力增加5000万吨以外,其他运煤线路运力没有明显增加,铁路运力总体偏紧,制约了煤炭生产与供应。7-8月份大秦线检修、侯月线发生事故,一度对山西省煤炭外运造成一定影响。受运力限制的影响,2006年以来多数煤矿库存明显增加。

 

  4、煤炭开发和利用的环境压力愈来愈大

 

  目前,我国原煤入洗率仅为40%左右,比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低20-50个百分点,每年产生煤矸石7000万吨,累计堆存近30亿吨。占用土地15万亩。而且煤矸石堆存自燃现象所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弥漫于广阔的区域,对周边地区的居民、牲畜、农作物、地表水及农田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使周边的自然生存环境、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同时,煤炭洗选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煤矸石和废水,也将这种污染带给了城市的周边区域。

 

  三、2007年煤炭供求形势展望

 

  2007年,我国将继续实行“双稳健”的财政、金融政策,并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出台相应的行业干预调控政策,煤炭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判断2007年煤炭行业的运行形势,除了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外,还要考虑国家出台的能源战略、定价机制和产业政策及运输因素对煤炭市场的影响。

 

  (一)影响煤炭市场的因素

 

  1、政策因素

 

  2006年,对国家出台的一些有关煤炭行业的调控政策,将对2007年煤炭市场产生的影响。

 

  一是煤炭出口退税政策及汇率的影响。20069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5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取消了执行近十年的煤炭出口退税政策。1027,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对煤炭、焦炭、原油等能源类产品以暂定税率形式加征5%出口关税,同时对煤炭、成品油、氧化铝等26项资源类产品的进口税率由3%6%降低为03%,国家对煤炭进出口税率政策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国家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意图,也体现出国家对煤炭资源实施保护政策。

 

  按照我国动力煤出口合同每吨53美元初步测算,将影响煤炭企业出口收入6美元至7美元,折合人民币每吨45元至55元,再加上去年以来人民不断升值,影响煤炭出口企业吨煤收入15元至20元。这两项相加,出口1吨煤将比过去少收入60元至75元。

 

  目前,我国出口煤炭价格已经与国内煤炭价格基本持平,煤炭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势必影响煤炭企业出口的积极性,煤炭出口将继续减少,国内煤炭资源的供给量将增加,这也会对国内煤炭价格造成冲击。

 

  二是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的影响。20064月份,国务院第133次常务会议研究批准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主要是要建立煤炭开采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强化行业管理;完善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煤炭企业转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援助机制等措施,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产煤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有关部门研究表明,对煤炭生产企业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三项基金。煤炭企业约增加成本40/吨至50/吨。再加上已经出台的煤炭资源税、安全生产专项费和资源有偿使用费,2007年煤炭企业政策性成本将增加70元以上,预测将由此推动2007年的煤炭价格上升。

 

  三是煤矿整顿关闭政策的影响。2006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全国煤矿整顿关闭的目标和任务,到200816类煤矿一律关闭,实现国务院确定的“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的目标,并且要求把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作为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目标,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加强和规范煤炭资源整合,从严控制新开工建设项目。去年以来,全国已取缔非法采煤矿点1万余处(次),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5900多处。2007年还将关闭2209处。山西省在已经关闭矿井1156处的基础上,到20076月将再关闭矿井500处至600处。随着煤矿整顿关闭及资源整合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煤炭生产秩序将进一步好转,将为近几年来的一些新建矿井的投产腾出市场空间。

 

  2、运输因素

 

  集中投产的生产能力能否转化为市场资源的有效供给,关键看运输。2006年煤炭市场之所以能够保持基本平稳运行,主要是铁路运力增加幅度明显小于煤炭需求增长幅度。目前来看,2007年铁路运力存在大幅增加的可能:一是2007年大秦线运力要比2006年再增加5000万吨;二是神朔黄线复线改造完工后形成较大的运输能力,同时沧州港(黄骅港)转运能力也在提高,而且20067月份实现全线铺通的黄万铁路为西煤东运开辟了一条新的下海便捷通道,为神朔黄铁路煤炭运量增加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其他运煤铁路的技术改造工程也会见到成效。总之,由于煤炭需求增幅明显回落,铁路运力增幅有可能超出煤炭需求的增长幅度。届时,迅猛增长的煤炭生产能力就可能转化为对市场资源的有效供给,加大煤炭市场的过剩压力。

 

  (二)全年煤炭市场供求总体分析

 

  1、供给预测

 

  2007年煤炭供给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一方面煤炭产能、产量扩张的动力犹存,人民币升值趋势也增加了煤炭进口的预期;另一方面政策的调整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煤炭的供应能力。影响2007年煤炭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2007年是煤炭产能的集中释放期。预测2007年将新增产能8000万吨左右。第二,资源整合导致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13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将达17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8%;并形成5-6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和5-65000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多个煤矿经过整合合并成一个煤矿之后,煤炭产能明显增加。第三,淘汰落后小煤矿将一次性降低煤炭供给。2007年将关闭2209处,预测产能将下降5000万吨左右。第四,煤矿资源权属变更成为调节煤炭供应量的重要“调节阀”。在资源权属变更中,原来由个体承包的乡镇煤矿,正在将采矿权有偿转让给个人。采矿权归个人后,矿主为使其所购得的有限资源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会在煤炭价格下跌时主动采取限产措施。此外,安全准入门槛的提高,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同时,客观上也限制了煤炭产能的增加和释放。

 

  总体来看,国家继续加大对存在安全隐患和没有安全保证的煤矿关停力度,虽然会影响煤炭的供应能力,但整体上不会对煤炭稳定供应构成显著影响,煤炭资源供应能力将明显提高。预计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将达到在24.8亿吨,比2006年增长6.5%左右。

 

  2、煤炭需求预测

 

  有关资料分析,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继续处于10%左右的高增长区间内。全社会对煤炭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但与2006年相比,煤炭需求增幅将出现小幅回落。主要理由有四:第一,投资增幅将有所回落。受其影响,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对煤炭的需求拉动将有所减弱。第二,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继续改善。投资结构方面,工业投资尤其是重工业投资将由产能扩大向产业升级转变,技术含量的提高会促使综合能耗水平下降。产业结构方面,多数重工企业的低效率、高耗能生产工艺的淘汰步伐加快,将促使煤炭需求将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第三,节能降耗抑制煤炭需求。“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将有效抑制煤炭需求的增长。2007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限制类和淘汰类等高耗能企业的电价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将使一部分淘汰类企业退出市场,而限制类企业节能降耗的压力将明显加大,从而降低对煤炭的需求。第四,耗煤行业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政策效应将体现出来。从2006915日起,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陶瓷、部分成品革和水泥、玻璃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到8%11%。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提高了资源类产品的出口成本,一定程度上消弱了高耗能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将影响煤炭需求。而煤炭出口退税的取消,将使得近两年来持续萎缩的煤炭出口再遭打击,出口数量将明显减少。

 

  预计2007年煤炭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全国煤炭的总需求量将达到25亿吨,比2006年增长5.5%左右。煤炭产销量的增长速度将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3、结论:综合以上因素分析,2007年全国煤炭市场将延续2006年好的发展态势,是一个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或紧平衡的态势,煤炭价格受成本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受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整治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出现区域性、时段性的产运需矛盾。

 

  (三)山西煤炭市场发展趋势

 

  根据全国煤炭市场供求形势总体判断,2007年山西省煤炭市场将承接上年的发展趋势,通过总量控制,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稳;铁路运力进一步宽松;无烟块煤、优质主焦煤、肥焦煤等稀缺品种,市场前景看好;受煤炭成本增加压力推动,煤炭价格有望走高;电煤同市场煤价格快速靠近,差距进一步缩小。

 

  2007年山西省煤炭市场运行状况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2007年同煤集团塔山矿、晋城煤业集团赵庄矿等矿井相继达产或投产,再加上对地方煤矿改扩建及采煤方法改革,山西省煤炭预计产量为6.2亿吨,同比增加3000万吨,增幅减缓;二是2007年随着山西省内发电新机组的陆续投产,将新增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增加煤炭需求500万吨。其他工业用煤、炼焦用煤、民用煤保持2006年水平,山西省内煤炭市场总体需求增加不多;三是由于国家严格控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节能降耗双重作用,山西省外煤炭市场需求将有所增加但增速放缓;四是大秦线2007年新增运力5000万吨,按资源分布,山西省应为3500万吨左右。另外,2007年上半年宁武——朔州铁路改造也将完工,可望再分流700万吨,铁路运力总体继续向宽松方向发展;五是914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煤炭出口退税被取消,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煤炭企业出口税极性。另外,煤炭出口量持续萎缩,丢失了部分国际市场份额,增加份额或开发新的用户都需要时间、机会,并有一定的难度。预计明年出口量将会略有下降或持平;六是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增加。2007年,煤炭企业的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多,成本将大幅度增加。根据国家已经出台或正在酝酿的一些政策,新增成本有: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基金平均15元/吨,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10元/吨,煤矿转产发展资金5元/吨,煤矿生产安全费用15元/吨,资源价款2.14-8.10元/吨煤储量,还有煤炭采矿权价款、煤炭探矿权价款,合计将增加吨煤成本近70元。煤炭成本的大幅上升,必将推动煤炭价格的上涨。另外,山西省煤炭价格在全国煤炭市场中仍处于中下游水平,也为价格上行提供了空间。

 

  四、促进煤炭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规范煤炭开发秩序

 

  山西省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压力很大,煤矿沉陷面积扩大,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等。这种状况已不允许煤炭产能过快增长。为此,要通过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和项目审批管理等途径,加强宏观调控,不再批准新的商品煤建设项目,在保证重点用户用煤需求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运力、环境等因素从严控制矿井建设规模,有效调控煤炭生产总量。

 

  2、坚持实施“三大战役”,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

 

  一是坚持实施煤炭行业“三大战役”,推动煤炭工业走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综合高效发展和文明安全发展道路。巩固“第一战役”成果,坚决不让私挖滥采死灰复燃。逐渐完成整合资源、淘汰关闭生产方式落后、安全隐患较大、产能9万吨以下小煤矿“第二战役”。启动实施“第三战役”,在全省范围引导支持煤炭大企业联合、兼并、收购、重组或托管中小煤矿,整合资源,产能置换,新上一批现代化大型矿井。在全省煤矿安装使用省、市、县管理部门和煤炭企业、矿井五级联网的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煤矿产量监控系统、井下人员考勤定位系统。二是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整合为主、新建为辅”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素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回收率。利用国家财政贴息政策,加快矿井技术改造和改扩建,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在资源整合中,要协调好资源整合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建议合理处置整合资源的矿权,采取政府回购所有整合煤矿的矿权,然后以招牌挂的形式出让;对关闭合法煤矿,财政要拿出一部分财力用于经济补偿,不足部分通过矿产资源税和出让回购矿权的收益支付。三是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走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实现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的转变。

 

  3、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

 

  贯彻节约与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改造和减少小煤矿,建立储量评估和审核制度,节约煤炭资源。一是要强化煤炭开发规划管理,依据国家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生态环境承载力,确定资源投放和煤矿建设规模,停止核准一切新建煤矿项目;二是继续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是调整产业结构,支持煤变油工程;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高起点、高标准规化煤化工业,新上一批大型煤化工项目,争取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煤化工业基地,使之成为山西省新的支柱产业;四是调整电源结构,大力发展坑口电厂,减少煤炭运输压力;五是加大洁净发电技术的投入,发展循环经济。

 

  4、建立煤炭行业协调机制

 

  一要通过制定法规和产业政策,对煤炭行业实施规划指导、运行协调和安全管理等,保障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二是由大型的煤炭企业牵头,根据自愿原则,组建煤炭商会。在技术管理、技术开采政策、地方收费标准和销售价格方面,由商会代表整个行业的利益,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协商,维护行业的正当权益。

 

来源:国际统计局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