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今天全国治理超限超载

2004/6/21 0:00:00       
    从今天开始,全国将统一采取行动,全面治理公路超限超载运输。
    七部委联手治理超限超载运输
    交通部、公安部和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成立的治理车辆超载超限工作组今天发出公告,从6月20号开始,将按照统一的标准,在全国联合行动,全面治理超限超载运输。
    认定车辆超限超载行为的标准是:货车总重最多不能超过55吨,二轴、三轴、四轴、五轴车辆分别不能超过20吨、30吨,40吨和50吨。
    对超限超载车辆的处罚是:第1次超限超载且能主动卸载的车辆,不予罚款、不收取公路补偿费,但要进行违章登记。如果发现第2次超载,则要卸载和处罚。对装运重量不超的不可解体物品或冰箱、彩电、汽车、蔬菜瓜果等规则尺寸物品和鲜活农产品、油汽等化学危险品的运输车辆,原则上不卸载。但要告诫、登记,并将违章情况通报车辆源头地有关部门处理;超限超载登记超过3次的,将取消其营运资格。
    对卸载货物的处理:超过保管期限经通知仍不运走的,按规定变卖,扣除相关费用后,通知当事人领取。逾期不领取的,按规定上缴财政。
    对超限超载车辆检测和卸载:采取固定检查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严禁以目测或凭经验对车辆超限超载进行判定,严禁重复罚款。
    治理工作的前一个月,以车货总重超过20吨的超限超载车辆为重点。1个 月后,将对所有的超限超载车辆进行集中治理。以期能够彻底规范运输市场,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从今天开始,全国将统一采取行动,全面治理公路超限超载运输。
    各地备战超限超载治理
    全国统一行动目前,北京、辽宁、山东等地正采取各种办法积极备战。
    北京市投资数千万元新建了23个卸载场,使卸载场总数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26个。为防止司机赶在20号前集中上路突击运输,在7成以上进京货车必经的延庆县,北京市治理超限超载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当地交通、公安、路政等部门的联合执法队伍,近期加紧行动,连夜检查各种货车。
    辽宁省在高速公路入口设立超限检测点的基础上,又在所有出口增设了90台检测设备,使全省高速公路形成了闭合的监测网络。目前,辽宁省公路超限检测点已经达到114个,配备称重设备332套,设备投入超过6300万元。同时,辽宁全省还准备了1000辆应急车辆,一旦出现意外或运力紧张情况,将提供免费运输服务。
    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的山东省,交通、公安等部门联手在高速路和国道、省道上设置了191个超限超载固定检查站,并将45个高速服务区全部作为临时检查点。从今天开始,由上万名公安、交通稽查和路政人员组成的山东治超执法队伍将全部上岗,他们将混合排班,每站每班至少配备5名交通执法人员和2名公安人员,确保固定检查点24小时不断人。
    超载超限:短时间“瘦身”如何治
    就在整治行动即将开始的这几天,记者在山西省平陆县采访时却发现,当地最近有一个新行当很热门,就是为超载车进行短时间“瘦身”的行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看看。
    这是记者在采访时拍摄到的一组镜头:一辆运煤车行驶到距离山西三门峡超限检测站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从路边的几辆小卡车里一下子钻出了十几个人,他们爬上车,十分利索地从运煤车往卡车上卸煤。为了提高效率,他们还挺专业,您瞧,连装载机、拖拉机都用上了。不一会功夫,运煤车上的大部分煤就分摊到了四辆小卡车上。现在,这五辆车组成的车队出发了,他们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检测站,并且全都顺利地领到了一张合格的过磅单。通过了检测,他们又在不远的地方将分担的重量“还”给运煤车,恢复了它原有的吨位。这样,运煤车就带着一张不超限的过磅单和实际超限的重量继续上路了。而那些小卡车则调头开回到刚才的地方继续守候。
    过路的司机告诉记者,这些人是专为超载车辆进行“瘦身”的,像这样一辆小卡车可以帮助超载车分担5到8吨的重量,无论煤、焦炭还是钢材都不在话下。在山西平陆,从事这种行当的人不在少数,他们通常聚集在超限检测站附近,平时只需将车往路边一停,自然有人找上门来做生意。
    落实治本措施 铲除超载“顽疾”
    近几年,我国公路运输中超限超载的问题日渐突出,已经成为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交通部、公安部等七部委正联合在全国统一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只有将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治理超载的治本措施落实下去,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持续了多年的超载“顽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明确规定,汽车超载是违法行为。交通部于2000年颁发了《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限制超载车辆上路行驶。但是,超载现象有增无减,在京广、京沪等运输大通道上,摇摇晃晃的超载“巨无霸”车辆随时可见。
    超限超载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车辆生产与管理、运输市场、管理体制等诸多矛盾在运输环节的集中反映。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方政府对治理违章超限运输的态度不积极,在解决经济利益驱动问题上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公安、交通部门只注重路面执法,而对源头和治本方面没有配套的治理措施;车辆“大吨小标”、汽车非法改装问题突出,大吨小标车辆已占全社会车辆的80%以上;交通、公安两家在治理超限超载中,由于标准不一,重复处罚现象时有发生。由于以上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致使全国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开展了近四年,但效果并不明显。我国运输市场上出现“怪圈”:汽车超载被罚,罚后再拼命超载,运价越来越低,公路遭到破坏,交通事故不断。
    超限超载的危害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务院近日决定成立由交通部牵头、公安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安全监管局参加的全国治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领导批准了七部委联合制订的《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七部委联手启动,在全国开展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治理“攻坚战”。明年5月底,领导小组将把治理情况向国务院总结报告。一系列措施表明了国家对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与以往的超载治理根本不同的是,这次七部委联合的大规模治超行动,出台了一系列治本措施:
    首先,卡住超载车“出生”的大门。交通部、公安部今年4月联合发布了关于统一超限超载车辆认定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总质量与轴荷限值》国家强制性标准已于今年4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从5月起,由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和交通部在全国集中开展“大吨小标”车辆的吨位恢复工作,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免费为“大吨小标”车辆更正核定载质量或换发车辆行驶证,严禁新车“大吨小标”。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汽车改装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在年检时发现未恢复的车辆,公安部门强制其更正核载质量。
    其次,堵住超载车上路的大门。从6月20日开始,七部委“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统一行动”,集中开展路面执法行动,不卸载的超限超载车辆,不予放行,杜绝超载车上路行驶。
    第三,交通管理部门建立货运经营企业和营业性货运驾驶员信誉档案,实行违章登记行为的登记、抄告和公告制度。凡同一车辆违章公告超过2次,取消违法驾驶员的营业性运输从业资格;同一运输企业违章公告车辆超过总数5%的,降低企业的资质等级。
    治本措施的出台,令人看到铲除超载“顽疾”的希望。决定这场“攻坚战”能否取胜的关键在于,能否将治本措施落实下去。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辖区内治理工作负全责,成立专门治理机构,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把超限超载治理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作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真抓实干,敢于碰硬,收到实效。
    各个权力部门要心中装着百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和本位主义,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快捷、舒适、周到、良好服务和交通环境作为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治理过程变为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通过治理,鼓励和保护一切合法道路运输业户的利益,确保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攻坚战”,要坚持依法治理,杜绝乱罚款,加强责任追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明纪律,整顿队伍,规范行为,依法开展治理工作。上路执法人员,不准不开收费票据和乱收费、乱罚款;车辆没有称重检测的,不准认定超限超载;同一违章行为已被处理的,不准重复处罚。凡是违反的,要进行通报和公开曝光,并责令主管部门取消其执法资格,调离工作岗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一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构成违法行为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我们期待着超载“顽疾”早日被根除。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