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至1996年9月,该县一年间接连发生多起煤矿事故,以至全县哗然,谈矿色变。沁水县上上下下一致认为:人才匮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招聘一个大学生的月工资按沁水煤炭地销价格计算,仅是一车炭的价钱。用一车炭来解决全矿的技术问题,哪个更合算?”不少乡镇煤矿的矿长算了这样一笔账。县里当即拍板决定,打破传统用人观念,率先实施招聘制。
优惠政策引“凤”来
为广纳人才,该县群策群议,出台了11项优惠政策。这就是县政府1996年作出的《关于吸引煤炭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煤矿工作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求贤若渴的一片苦心。如第一条:无论是沁水籍或外籍煤炭专业毕业的大中专生,凡自愿来我县乡(镇)村煤矿工作的取消其见习期,工资一律在原定级工资基础上上浮100%;人事关系和户口归属所在乡、村煤矿的乡镇政府,使用专项事业编制,享受同级干部待遇,工资及劳保福利、奖金、补贴由所在煤矿发放;在乡村煤矿较集中的地区,由乡镇政府牵头,各煤矿筹集资金,在附近集镇修建科技人才生活小区,供其居住;子女入托、上学、可由乡镇政府介绍,就近安排在条件优越的幼儿园以及全县重点中小学就读;凡分配到乡村煤矿工作的煤炭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一律担任煤矿技术副矿长,负责全矿的技术工作,凡享受上述待遇,在乡村煤矿服务五年后,可根据需要调动工作…… 一个月内,沁水县人才交流中心陆续收到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165份求职信。当年10月,吉林通化矿务局的两名大学生最先被沁水县郑村乡半峪煤矿聘用。首批招聘共有39名专业人员被27个乡镇煤矿聘用。为鼓励这些来自城市的有志学子,同年12月5日,沁水县政府、县煤炭局及各乡镇煤矿领导专门在县招待所内热情宴请了他们。 太原理工大学采煤专业1987年毕业的郭恩生是其中之一。他原在晋城市一国企煤矿上班,被该县招贤纳士的举措所打动,为了干一番事业,第二天就辞职来到沁水县。让他吃上“定心丸”的,正是沁水县政府的红头文件。 煤矿不少老职工承认,这批招聘来的大中专毕业生确实为乡镇煤矿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把新的管理办法引入偏僻的乡镇煤矿,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推出先进的采煤方式……仅半年时间就使他们所在的煤矿发生了明显变化。尝到“招贤纳士、尊重知识”甜头的县政府,又于1997年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招聘了第二批煤炭专业人才。甘肃陇南的谭腾蛟就在这一批之内。 “凤”来不知“巢”何处 “我们干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11项优惠政策大大打了折扣。不少矿甚至连基本工资都不能按时如数发到我们手中。”郭恩生有点伤感地说。据他讲,与他同时被聘用的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乌达矿务局的王全龙,本是修理机电设备的好手,由于所在矿不能兑现当初的承诺,王全龙干了不到一年就负气辞职。同年9月21日,这所煤矿就因机电设备故障发生了事故。 1997年8月5日,一家行业报在一篇报道中提到:“……当初规定的工资收入、电话、交通工具、住房等优惠条件也都得到落实,已有14人将家属接到沁水县,准备长久大干下去。”目前仍在加丰煤矿工作的魏福军苦笑着说,政府倒是兑现了为家属办理户口的承诺,但家属调过来没什么好单位,不得已只能离开。谭腾蛟的妻子从甘肃调到加丰镇后,一直待岗在家。为生活所迫,去年只好返回老家。两人再次过起牛郎织女的分居生活。 由于长年住在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的破旧工棚内,年纪轻轻的谭腾蛟落了一身病:“当初在附近集镇修建科技人才生活小区的承诺,至今也没纳入规划,更不用说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的兑现了。” 承诺容易兑现难 由于多年来不能享受国家一系列晋级、晋职、晋资等政策,也不能调入或聘入本县其他单位,加上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已有50多名当年兴冲冲来沁水施展抱负者陆续离开了。目前留在沁水的几人,也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4月14日,笔者电话采访了沁水县人事局,一王姓工作人员承认,因为政府不能兑现当初的承诺,几年内应聘者差不多走光了。他们也接到郭恩生等几位大学生的反馈,但实在是没办法的事。“事实上,政府也竭力为他们落实了一部分待遇,但地处偏僻的山区不可能与繁华的城市相比。由于他们任职的是乡镇集体煤矿,各个矿区待遇不同,也不可能为他们解决养老保险、职称评定及晋升问题。”他认为,这也与大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有关。“与当地农民相比,他们各方面的条件还是不错的。” 当笔者问到当初引进人才的11项优惠政策时,该工作人员解释说,是有点不太成熟。但此举在10年前确实有超前意识。至于剩余的这几名大学生何去何从,他说,目前这些乡镇矿区大多为个人承包,政府有关部门也不能过多干预。 是继续留下,还是选择离去?郭恩生说,为这个艰难的抉择已矛盾了一年多。“说实在的,来沁水落户已8个年头了,对所在的加丰煤矿也有感情了,我们只希望政府信守诺言,尽快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殷剑贞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