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风景独好。放眼磁县乃至于河北煤矿业近年的发展态势,用这句话来诠释申家庄煤矿近20年的技术创新成果,也许算得上是恰如其分。但毋庸置疑的是,要想全面深入地了解申家庄煤矿自1987年始,如何在王俊杰矿长引领下,紧紧依托科技创新,一举摆脱此前举步维艰的窘境,进而胜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那么,但凡去过申家庄煤矿实地考察、参观的朋友,都能为您一一道来。
科技创新点亮煤海天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申家庄煤矿的快速发展深刻体现了“创新”的真实内涵。
1987年以前,申家庄煤矿的采煤生产还徘徊在放炮、镐锨的落后方式,产量低、效率低、安全系数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王俊杰这个高级采煤工程师,依靠科学,敢于创新,偏要打破“地方煤矿根本上不了机械化”的谬论,率先在全市地方煤矿实现高档普采机械化,使工作面月单产由7000吨提高到2.2万吨,最高达到2.9万吨,创出当时全省地方煤矿机采单产最高水平。
“创新”无止境。1998年,王俊杰为使矿井能力达到高产高效、安全低耗,打开当时煤炭市场销售低潮,以低成本,低价格挑战市场,他以一个企业家的胆略,背水一战,大胆投资2000多万元,推广轻型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新技术,当时在全国地方煤矿独一无二。
“创新”展现了他无比的力量。工作面月产最高达到10万吨以上,日产量最高达到4109吨,年生产能力达到84万吨。回采工效也由原来的7.6吨/工提高到21吨/工;年增收节支1.25亿元。2004年生产原煤84万吨,与1987年相比,翻了4倍,实现利税2.28亿元,相当于建矿25年总和还多。井下采掘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形成一矿一井一面集中生产的格局。
该矿井下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密度大,开采难度非常大,受断层和褶曲构造影响工作面只能沿断层部署,两巷穿越向斜轴部、起伏不平,工作面大部形成倾斜戈壁开局部倾角达28°左右,这在全国煤矿开采中也是少见。在无法采用走向长壁开采的情况下,王俊杰提出切合实际的倾斜长壁俯采新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因地质条件无法正常生产的难题。该技术论文曾在煤矿开采杂志上发表,并获得河北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
“水患”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每年不知有多少人葬送在煤矿水灾之中,申家庄煤矿又在大型水库水下采煤,王俊杰对防探水工作更加敏感和忧心。为改变落后的人力打钻探水方式,矿投资36万元购置了两套仪器,掘进探水采用YDZ(A)型矿用直流电法仪;采煤工作面采用YT120(A)型荧屏电穿透仪的先进技术,使防水控水技术更加先进,水患防治工作有了保障。
申家庄煤矿的巷道支护技术,一直走在全国地方煤矿前头,支护技术由过去传统的木、钢、锚喷支护,创新改革到现在的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一次采全高沿空送巷锚网梁支护新技术,彻底甩掉棚子支护落后方式,由被动支护变为主动支护。2001年以来,连续4年被中国煤炭协会授予“煤矿支护先进单位”。
王俊杰这个高级工程师和实干家,不但在生产技术上敢于创新,他研究的水下采煤技术在全国同样领先。当近700万吨煤炭储量压在大型岳城水库下,成为开采禁区,矿面临下马的生死时刻,王俊杰顶着风险和压力,依靠科技,在全国没有可供参考资料的情况下,认真研究地质构造,岩层岩性,含水渗透系数,求得“三带”高度系数,并布置钻孔、打钻、注水、观察收集顶底分层冒落带、导水裂隙带的两带变化高度对开采有细微影响,撰写了2万多字的试采报告。
成功历来青睐懂科学的人们。水下采煤获得成功,不担解放水下压煤690万吨,延长矿井寿命30年,给周边煤田勘探、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1990年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咨询委员会,中国地方煤矿和省煤炭厅联合组织的专家、教授到矿进行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岳城水库水下采煤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得国家能源部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该水采技术两次通过由水利部门组织的大型论证会。水下采煤技术,既保护了水库大坝的安全,又充分合理地利用了煤炭资源。
“天”是这样撑起来的
在申家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始终被视为“天”字号大事,王俊杰带领一班人,紧紧抓住这条生命的主线,在依法办矿和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前提下,舍得安全投入,大力提高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3年来先后投资2500多万元,一是对局扇风机进行改造,由原来的70B2—18号更换为2KZ—DNo20型风机,今年又投资198万元,将现在使用的20号轴流风机,更换为22号对旋风机,以保矿井生产通风的需要;二是今年投资140多万元,对安全生产调度中心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安装60英寸彩色等离子电视2台,29英寸彩色电视12台,对井下80多处主要地区进行全天候可视数字化监控;三是增加矿进排水能力,随着矿井的开采延伸,建立了二级排水系统,排水能力达到2600m3/n;四是购置风筒3000余米、局扇风机2台,便携式瓦斯摇测报警仪60台件;五是主要进回风巷安装防尘防火管路5000余米,三通喷雾设施40余处,巷道隔水棚10组;六是井下实现了多回路供电,采区供电升级换代,由380伏到660伏再到1400伏;七是更井下无“MA”安全标志设备300多台件;八是对井下大型设备进行安全技术评估;九是扩整总回风巷1000余米等安全投入。
安全生产的高投入,使职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作业环境日益改善,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申家庄煤矿18年来,未发生通风瓦斯事故和其他重大事故,多次被市县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2004年申家庄煤矿实现安全与效益的双赢,在安全生产、原煤产量、精煤产量、上网电量、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上缴利税等七大方面均创出了历史新高。据王矿长透露,尽管2005年矿精煤销售价格下降100—150元,但通过科学创新和内控管理,发展形势要超过去年,上缴利税有望突破2亿元。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索志军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