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6时10分左右,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巴音赛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简称巴音赛煤矿)13层矿井发生瓦斯爆炸,并波及与其连通的13上2层矿井,两个矿井共有16人遇难。据记者了解,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监测井下瓦斯浓度,从今年7月开始,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对乌海市的106个小型煤矿进行了瓦斯远程联网
集中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总投资达3080万元。可是,从今年9月开始试运行的瓦斯远程联网集中监测监控系统却没有有效地监测到巴音赛煤矿“11??11”矿难的苗头。(《中国青年报》11月16日)
又是矿难!又是瓦斯爆炸!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惊天一爆炸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投资3080万元的建设的瓦斯远程联网集中监测监控系统竟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聋子的耳朵。矿难在现代高科技的眼皮底下照样发生,让人扼腕,令人顿足。3000余万元的监控设备成为摆?瑁馄渲械脑蚴鞘裁矗烤莨ぷ魅嗽苯馐停耙皇墙衲?9月曾经有雨水灌到井里,之后这里的瓦斯监测器就出现了故障;二是由于煤矿超层越界开采,监测器没有深入到爆炸地点,所以没有有效地监测到数据。”难道真的像工作人员解释的那样,是因为曾经有雨水灌到井里,导致瓦斯监测器出现了故障?或者是由于煤矿超层越界开采,监测器没有深入到爆炸地点,所以没有有效地监测到数据?这两点解释显然是牵强之辞,煤矿公司领导及其安全检查人员难脱其咎。
生产警钟长鸣,安全永在心中,这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宣传口号。遗憾的是,现在的煤矿业主眼睛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钱字,脑袋里想着的只是一个利字,心里装着的只是一个欲字,利欲熏心取代了安全二字,视矿工的生命如草芥,置矿工的安全于不顾,哪还有责任可言?哪还有道德良知可言?在这种情况下,高科技设备出现“故障”也就不足为怪。其实,只要煤矿领导重视,安全检查人员负起责任,笔者认为此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16条人命完全可以幸免于难,他们还可以为煤矿业主继续“卖命”。
据介绍,乌达区共安装了23套监控管理系统和17套煤矿井下数据显示系统。其中出事的巴音赛煤矿也安装了这套系统。各个煤矿的工作面只要有瓦斯监测器,瓦斯浓度超过1%就会立即报警。如果监测到井下或者地面上有违规操作等行为,通过话筒就可以直接告诉煤矿生产人员停产或者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煤矿安全监控动用了现代高科技,应该说,煤矿安全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矿工们的安全应有了保障,我们完全可以为煤矿工人的安全放心了。但是,就是在这样的高科技设备监测下,矿难仍然发生了,实在令人震惊,让人痛心。
其实,只要有一点责任心,瓦斯监测器就不会因为“雨水灌到井里”而出现故障。话说回来,即使因为意外导致检测系统出现故障,那么,为什么不及时排除故障呢?为什么还让检测系统“带病工作”?在检测系统失灵、矿工安全无法得到保证的情况下,煤矿为什么不停止生产?还让矿工冒着生命的危险继续工作?煤矿的头头脑脑们对自己的“地盘”如此“有信心”,显然是利欲熏心、草菅人命带来的恶果。对于工作人员的第二种解释,则更让人感到气愤,煤矿为什么会超层越界开采?是矿工的“误操作”,还是矿主的蓄意指使?监测器为什么没有“深入”到生产一线,跟踪矿工作业?难道检测器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掩人耳目吗?
3000多万元的瓦斯远程联网集中监测监控系统成为摆设,3000多万元的资金打了“水漂”,16条矿工冤死,残酷的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不在我们的安全生产官员、煤矿业主的心里建立起“煤矿远程联网集中监测监控系统”,即使资金投入再多,设备再先进,仍然会出现“故障”,结果还是监测不到煤矿安全的隐患所在,矿难还会继续上演!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池墨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