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山西繁峙县金矿爆炸事故采访活动中,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刘诗平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困难面前不低头,恐吓面前不退缩,利诱面前不动心。及时、客观地采写了大量内部报道和公开稿件,为揭开矿难黑幕作出了积极贡献,忠实履行了一个“新华社记者”的职责。与此同时,新华社山西分社鄯宝红、安小虎等4人,却严重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收受地方不法官员钱物,给党的新闻事业和新华社的声誉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同样是新华社记者,却出现了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新闻工作者时刻都在面对着各种诱惑,我们的队伍建设、作风建设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遵纪守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常抓不懈,不可有丝毫放松。这里刊发的就是刘诗平同志的采访札记。
2002年6月28日,我得到一条信息: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6月22日发生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可能有40多人,但当地政府的调查结果是“死2人、伤4人”。由于6月初我曾随国务院安全生产检查组到过山西,对当地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有所了解,联想起5月份刚刚发生的山西富源煤矿特大事故被隐瞒的情形,我意识到这可能又是一起特大矿难,征得有关领导同意后,我立即从北京乘火车出发,次日凌晨4时30分赶到距事故发生地20多公里远的一个小镇子。
艰难采访路被抛半路
由于我只身前往,人生地不熟。到小镇后四处打听与事故有关的情况,约上午8时搭坐上了当地政府一辆去矿难现场的小面包车,车上的工作人员知道我是来自北京的新华社记者后,态度变得异常冷漠。车过砂河镇的收费站后向着应县、大同方向开去了,路上出现了严重的堵车现象。在我下车了解堵车原因时,这辆面包车掉头返回,我被抛在了半路上。询问周围的司机才知道, 这里根本就不是去矿难发生地的方向。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一位路过的大同的热心司机将我送回了小镇。而这时,已经是上午11点多了。遭遇盯梢— — 下午,我到来自陕西旬阳县及岚皋县的遇难者家属及矿难幸存者住地采访,当我走出遇难者家属所住房间时,一辆公安牌照的车停在外面。在我来时并没有这辆车,原来是来盯梢的。这是当地派出所的车,且派出所领导就在旁边。我对那位领导说:“你们一定要保证我们采访对象的安全,从现在开始,他们的安全就交给你了。”事实上,我自己的安全也还是一个问题!
软硬兼施
29日、30日两天,采访遭遇到当地政府部门的极不配合。29 日,繁峙县委县政府一些人当知道我是从北京来的新华社记者时,有人曾不止一次私下对我说:“就死2人、伤4人,不是什么大矿难,你采访比较辛苦, 只要你愿意,我们给你提供一些好处。”有的则对我说:“根本就是死2人、伤4人,你如果乱写,有你好看的!”我说:“我写我采访到的东西,你们敢怎么样!”
胶卷被盗
6月30日下午,我在去采访从一废弃窑洞内发现6具尸体的藏尸现场时,将个人的摄影包丢在了我所乘坐的县有关部门的车内。等后来再去取时,已经不见摄影包,摄下的几个胶卷也一同不见了。直到7月3日晚24时离开,我在5天5夜的采访中全部睡觉时间加起来也只有十几个小时,仅电话就打掉了800多元手机费。
来之不易的收获采访很艰难,但非常有收获。6月29日傍晚,我将当天采访到的情况向刚组成的山西省事故调查组组长、山西省安监局局长巩安库做了反映。这一天发出了《山西繁峙“6.22”事故协调领导组组长巩安库称事故死亡人数至少3人>的快讯。这条独家消息是新华社公开播发的第一条“6.22”矿难新闻。
这条消息引起了巨大反响。因为在事发一个星期后,终于推翻了此前县政府的“初步调查结论”,宣布了“6.22”事故的确是一起隐瞒不报的矿难。6月3O日,我获悉已找到14具遇难者尸体后,立即采写了<被隐瞒的“6.22”特大矿难发现14具遇难者尸体>。在此前的消息中,之所以强调要报3人以上,是因为“3人以上”属于“重大事故”;而一次事故超过9人的即属特别重大事故。
7月1日,又在第一时间播发了<山西繁峙“6.22”矿难遇难者人数已达37人>的独家消息。就在这天下午,我获悉国务院将派出联合调查组前来调查,中央6部委与山西省组成联合调查组将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同时找寻遇难者遗体的工作告一段落,我们着手写了<死不瞑目的控诉一一山西繁峙“6.22”矿难追踪>。第二天,联合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局副局长王德学在情况汇报会及调查组成立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新华社的报道。他在会上提出,以后重要的新闻要以新华社的报道为准。新华社及时、客观的报道,有力地推动了调查工作,同时也很好地引导和影响了舆论。
回到北京后写的<真相岂容隐瞒——山西繁峙“6.22”矿难的调查>,是将真相迟迟没有揭开的深层次原因予以披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调查组的重视, 对调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当时还在现场调查的调查组人员曾几次打电话给我,谈论这篇报道中的内容和情况。他们说,这是当时最深入的一篇调查报道。以后又时常给我打电话讨论案情及调查情况。
从6月29日开始,新华社的报道无论在消息的写作,还是深度报道方面,应该说都占据了主导地位,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从6月29日凌晨4时3O分到达繁峙,到7月3日晚12时离开,我个人单独署名发了特稿1篇,摄影照片1O张,与分社记者合署名发了十几篇通稿。此外,我还以内部报道的形式,为中央领导提供了决策参考。同时,我为特稿<调查为何迟迟没有进展>配发了6张照片,为<真相岂容隐瞒— — 山西繁峙“6.22”矿难的调查>配发了4张照片。这些照片由于是独家的,不仅很好地补充了文字,而且媒体采用较好。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