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是国家计委于1998年批准的我国惟一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主要包括陕西省榆林、延安两市。这里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形成年产6000万吨煤、48亿立方米天然气、700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的重要供给地。
西部大开发以来,陕北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摆在当地人民面前的一件大事。作为全国能源化工资源最为富集的陕北,应如何避免走重复建设?究竟是走先开发资源不顾及环境保护,还是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的路子?这既是决策者们的思想观念和决策水平问题,也是关乎着几百万陕北人民的福祉的重大问题。
为了给陕西乃至全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稳定、经济和清洁的能源保障,陕西省认为,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工业化的传统模式,依靠技术进步,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路子,同时又要不失时机地加快能源资源的开发建设,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快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开发,建设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此,省委、省政府与地方政府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布局进行了科学的全面规划,并于去年6月及时制定出台了贯彻执行“四个坚持”、推进“三个转化”,着力打造三大产业链,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政策措施。同时以水资源总量、煤资源质量、生态环境容量为依据,对产业布局进行了规划,对城镇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各方面做出了安排。为进一步加强对基地建设的指导,省政府还成立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四个坚持”是:坚持统一原则,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照“高起点、大规模、新机制、抓转化”的思路,推进煤、电、重化工产业链梯次开发;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促进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坚持资源合理配置,“以电定煤”、“以油定煤”,按电、油建设规模,并结合煤种对路,相应配套煤炭资源,发挥资源利用的效应。
“三个转化”是:一是煤向电转化,进而发展载能工业,形成煤电载能工业产业链;二是煤、煤电、煤制油、煤化工产品一体化开发,形成煤电油化产业链;三是发挥多种矿藏并存、配置条件好的优势,实施煤油气盐化工产品综合开发,形成煤油气盐化工产业链。通过建设“三大产业链”,在陕北构建煤电及载能工业、煤制油、煤化工、煤油气盐化工产品综合开发,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
按照初步规划,陕北将重点建设7个各具特色的工业区:府谷火电工业区、榆神煤化学工业区、榆横煤化工及载能工业区、鱼米绥盐化工工业区、延安石油化工区、靖定石油化工区和陕北商品煤产能区。
目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已形成以四大产业为支柱的能源基地框架,煤炭生产能力已达6000万吨/年,成为全国重要的环保煤、出口煤、化工煤生产基地。油气资源目前已形成30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和近100万吨的加工能力,建成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和以靖边为中心的多条输气管线,年输出天然气33亿立方米,已经向北京、天津、西安、银川、上海、华东等地供气,成为“西气东输”的首供气区。在电力资源的开发建设上,已建成神华电厂、神木店塔电厂、府谷沙川沟电厂、榆林电厂,为大规模开发建设备足了电力资源。
同时,面对良好的开发态势,榆林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工作中切实以“三个转化”为着重点,上大项目、大企业,建大电厂、大煤矿,加快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实施煤向煤电转化,建设大型火电基地,进而发展载能工业,形成煤电载能工业产业链;利用优质工业气化煤和动力煤资源,实施煤+煤电+煤制油+煤化工产品一体化开发,形成煤电油化产业链;利用矿产资源组合配置条件好的优势,实施煤油气盐化工产品综合开发,形成煤油气盐化工产业链。通过资源转化,构建煤电及载能工业、煤制油、煤化工、煤油气盐化工产品综合开发、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加快七大工业园区产业项目前期工作,寻求合作建设伙伴,促进大电厂、煤液化、甲醇、电解铝等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有实质性进展。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要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的讲话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和当前有利的发展条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进三个转化,打造四大产业链,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陕西省省长贾治邦前不久在榆林考察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时的讲话掷地有声。
贾治邦指出,当前世界能源消费持续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正是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黄金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陕北要坚持以具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采用世界先进技术,优选大项目,拉长产业链,放大资源功能,形成技术设备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产业集中度高、资源优化配置,规模化、集约化、大型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开放型开发格局。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把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成我国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国家现代大型煤化工基地。
据榆林市市长王登记介绍,在优质资源、优势项目的吸引下,神华、华能、鲁能、兖矿、陕西投资集团、陕西电力银河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来陕北投资,一大批投资上亿元乃至数十亿、上百亿元的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先后在榆林开工建设,这充分说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投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