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十一五 -> 各地十一五

我国“十一五”石油石化发展趋势及热点展望

2006/4/21 9:14:45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为今后五年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国将构筑“立足国内、煤为基础”的能源供应体系,今后五年将实行油气并举的方针,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扩大境外合作开发,增强石油战略储备能力,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那么,“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前景何在?这是业内外人士关心的问题。笔者就“十一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十一五”我国石化业发展的八大趋势

 

  由于我国石化业拥有较好的生产基础,并具有较大的需求缺口,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仍处于较高速度的发展阶段。但与“十五”期间相比,发展质量和技术水平都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具体而言,“十一五”期间我国石化业的发展状况将呈现如下个方面的特征:

 

  1.我国仍将是世界石油化工发展最快的地区,将成为国内外投资者投资的重点地区。

 

  2.我国石油化工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到2010年,我国主要石油化工产品消费量将达到全球总消费量的13。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仍将是中国石油化工产品生产、消费中心。

 

  3.跨国公司和周边国家地区的竞争性产业将继续向我国转移,通过本地化生产、销售占领中国市场。预计到2010年前后,我国仍将进口大量的原油、燃料油、LNGLPG、合成树脂、工程塑料、合纤单体(精对苯二甲酸、EG)和部分有机原料,以满足国内持续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4.石化业竞争趋于激烈,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规模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国内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5.民营企业在石油化工领域将占有一席之地,并有望进入中上游领域,如炼油、乙烯、芳烃和精对苯二甲酸等领域以及原油及成品油的进出口和仓储业务。

 

  6.预计下一个盈利高峰期在2011-201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将成为国内外投资者投资的热点行业。

 

  7.石化业面临环境保护、能源紧张和水资源短缺的挑战,尤其是地处市场中心的华东和华南地区,产业升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低能耗、低污染)将成为发展重点。

 

  8.资源成为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瓶颈,原油、天然气和原煤供求矛盾将日益突出。

 

  石化行业面临四大挑战

 

  目前国内石化产品供不应求,国内生产满足率仅50%左右,一半左右依赖进口,预计在“十一五”期间这种状况仍然不会根本改变。据有关方面预测,2010年乙烯当量需求为2400-2600万吨,国内产量仅1500万吨左右,国内生产满足率57.7%-62.5%2020年乙烯当量需求3600-3800万吨,国内乙烯产量2200万吨,国内满足率57.9%-61.5%。国内石化产品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很好,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石化业将仍然保持快速增长。

 

  但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将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国内油气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乙烯工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大了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近年来国内原油的进口依赖度越来越高,2005年达44%以上,预计2020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60%。化工轻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2020年乙烯产量预计2200万吨,需耗轻油6600万吨,占当年原油加工量的13.75%,要求炼油工业为乙烯工业提供化工轻油比例将翻一番,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之比将由2004年的43.61降到21.81。显然,乙烯原料会成为制约乙烯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是结构调整的挑战。“十五”期间我国石化工业在规模和布局方面得到了较大的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有所改善,但是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竞争中仍显弱势。炼油工业结构调整要满足汽油标准升级,使硫含量排放标准达到欧Ⅲ,进而达到欧Ⅳ,还要为快速发展的乙烯工业提供更多优质原料,以及油化一体最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石油化工方面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集中化程度仍有待提高,规模化、基地化、油化一体化以及集约化是石化工业调整的长期方向。另外,我国石化工业的产品结构与市场消费结构也有不小的差距,石化工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目前我国石化工业以引进技术和装备建设发展为主的模式仍未根本改变,仍然停留在应用国外技术专利为主阶段。技术壁垒已成为当今世界贸易中最大保护措施。“十一五”规划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石化工业将会在今后的较长时期内面临自主创新能力的挑战。

 

  四是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挑战。近年来,石化工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在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的同时,比较注重规模和能力的扩展,对质量、技术含量、综合效益等方面的关注远远不足,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普遍存在。无论是扩能改造还是新建项目,大规模、短流程的建设方案被作为典范不分场合、不顾条件到处推广,为减少工程量的投资,以加快建设进度,百万吨级的乙烯一般只注意乙烯、丙烯的加工利用,大量的碳四、碳五、芳烃馏分的集中加工利用尚未提到议事日程,这对宝贵的石油资源无疑是一种浪费。“十一五”规划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建立节约型社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石油化工转变增长方式(包括节能、节水、节省土地资源、加强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含量)迫在眉睫。

 

  天然气发展加快

 

  由于原油资源的紧缺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很快,国内三大石化公司都加快了天然气开发的力度。我国天然气发电和工业用气以及城市燃气等消费需求快速增长,2000年天然气需求量为260亿立方米以上,2005年达到600亿-700亿立方米。1995-2003年期间,世界天然气生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为2.54%,同期我国天然气生产增长速度为8.71%,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远低于24%的世界平均水平和8.8%。的亚洲平均水平。国内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十一五”规划提出我国要坚持油气并举的方针,预计今后五年国内天然气的发展速度将会加快,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将逐步增加到5%

 

  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将有大发展

 

  国际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使得通过煤或天然气合成甲醇等碳一化合物再进一步生产下游产品的生产路线的技术与以石油为原料的生产路线有了经济上的可比性。原油供应的持续短缺,使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今后必将加大向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和生物化工方向发展的力度,从而减轻原油供应压力。

 

  除了作为生物燃料的乙醇汽油目前正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十一五”将大发展之外,甲醇作为车用替代燃料在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在较大范围内推广。甲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原油短缺问题,特别是在原油资源匮乏的四川、山西等地,随着甲醇和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的快速普及和推广,甲醇的需求量将会有质的飞跃,预计今后五年会有大的发展。

 

  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石油资源紧缺且价格持续攀高;天然气资源有限,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并且分布比较广泛。因此,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煤化工也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将构筑“立足国内、煤为基础”的能源供应体系。

 

  我国传统煤化工一直围绕合成氨和甲醇两条产业发展路线,其中煤制合成氨在我国已有多年发展历史,形成了很成熟的工业体系,在我国化肥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煤制甲醇在我国也有很好的生产基础,目前占据我国甲醇生产能力的60%以上。甲醇传统的下游产品’,如甲醛、聚甲醛、醋酸及其衍生产品脲醛树脂、酚醛树脂等,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产业,产品量不断增加,供求矛盾已不是很大。因此,这两年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向石油化工领域拓展延伸。尤其随着MTOMTPMTG等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使以煤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合成油品等石油化工系列产品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煤化工的发展表现出几个突出特点:资源相对丰富;气化技术发展快;产品领域更加开拓;相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煤炭价格对产品成本影响程度略小一些;下游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2004年我国甲醇消费量达到573万吨,1998-2004年年均增长率为15%2004年,我国进口甲醇达136万吨,占总消费量的24%。由于国内甲醇市场发展较快,进口量大,使投资者对大型甲醇项目十分关注,特别是煤产地和天然气产地。在积极研究建设大型甲醇项目的可行性之后,有的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到2007年国内甲醇产能将达到800万吨/年左右。预计到2007年,我国甲醇年需求量650万吨,2004-2007年年均增长10.6%;到2010年和2015年,我国甲醇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250万吨和2000万吨,供应能力将分别达到2000万吨/年和2400万吨/年。2004-2015年间,国内甲醇需求量和供应能力的年均增长速度将分别为12.03%15.33%,产能增长速度高于需求量增速,届时我国甲醇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局面。预计在2005-2015年间,我国甲醇生产将逐步向西部资源富集地区转移,甲醇生产的地域分布将会发生改变。

 

  目前国内掀起了甲醇建设热,在建甲醇产能超过400万吨/年,拟建和规划的甲醇装置能力超过2000万吨/年。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煤化工是一个起点要求很高的行业,要综合考虑技术含量、资源利用条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外部配套条件等各个方面,把煤化工纳入到循环经济体系里统筹规划。甲醇行业竞争形势严峻,预计部分小型甲醇企业以及一些受资源、交通、环境等条件制约的企业由于不具备竞争力,将被市场淘汰。

 

  精细化工和新材料行业快速发展

 

  由于精细化学品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明显的经济效益,发达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提出加快发展精细化工,在20世纪80年代则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战略转移,迄今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化学工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重大调整,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学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精细化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50%-53%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的55%-63%。目前美国的精细化工率已超过53%,德国为50%,日本为60%,法国为63%。目前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总销售额约为1.8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工约为3500亿-4000亿美元。

 

  目前我国的精细化工形成了产品门类基本齐全的工业体系,有约20-25个门类,产品数量约3万种,精细化工产品(不包括医药和大多数日用化工产品)产值约1300亿元。有些行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我国染料的年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产量占全球染料总产量近40%,年出口创汇5亿美元;涂料的产量也已超过2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国。目前国内精细化率约为40%。但我国的精细化工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国外和国内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精细化工率低;品种少、总量不足、产品质量差;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企业集中度低,资源配置效率低;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仅处于开创阶段;市场开发环节相当薄弱;不重视配方研究和应用服务。

 

  “十一五”期间,我国精细化工发展重点领域是电子化学品,建筑化学品,汽车化学品,功能性涂料;粘合剂、密封胶,水处理剂,新一代技术的生物化工产品。

 

  化工新材料的范畴包括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纳米材料、工程塑料、功能膜材料等。我国化工新材料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生产能力不足,许多重要产品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差,高性能产品依赖进口;产品规格少,没有实现系列化;在少数领域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该行业面临的形势是,跨国公司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将使化工新材料的国内供应率迅速提高。国内科研和生产单位有望在部分技术和产品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新材料行业投资机会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设大规模的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2)发展有机硅建筑密封胶、电子工业用高温胶、高档硅油制品、有机硅涂料和高性能硅烷偶联剂;

 

  (3)上下游一体化,提高综合利用率和单体深加工率、

 

  (4)发展新型氟材料,拓宽氟精细化学品的产品领域。

 

  “十一五”国内工程塑料投资热点产品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引进国外生产技术、有一定的渠道的产品方面:如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环氧树脂、氨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TFPEN等。

 

  贯彻循环经济理念走园区化发展道路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至今,因布局分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已暴露无遗。通过建设化工园区,生产装置的集约化、装置间的原料互供,对区内基础设施、物流设施、三废处理设施、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等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建设,能有效地提高原料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降低区内项目的建设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园区建设将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今后化工生态园区将成为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具体特征体现5个方面:(1)具有产业循环特征,(2)资源消耗低;(3)三废排放少,(4)拥有高新技术支撑体系,(5)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具有产业链特征——上下游一体化,资源得到综合利用,追求资源的最终实现价值和产品进入市场的最终形态。

 

  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更加关注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兑现入世承诺,国内外投资者将享受相同的国民待遇,并将逐步解除对竞争性行业投资限制,外资进入将呈现高潮。

 

  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化工上游行业的趋势上升,非化工主业的大型企业关注投资化工产业,更加关注资源性产业。

 

  预计今后外国资本、民营资本和金融资本组成的投资财团在我国石油化工项目建设中将起重要作用。

 

  强化宏观调控 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

 

  近几年,石化产品市场较好,新上项目较多,也出现一些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和即将出台各类产业指导目录,“十一五”期间将强化相关法规的执行和监督力度,禁止不公平竞争和无序竞争,保证行业健康和快速地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 增加自我创新能力

 

  “十一五”期间,科技创新将成为石油石化企业发展的主题之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研发中心,加大科技投入强度,将成为石油石化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