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水文地质条件
(1) 含水层特征
寒武—奥陶系(Є-O)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岩溶埋深300~400m,单位涌水量40.501/s.m,水位标高660~670m。
太原组砂岩间夹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组) 该石灰岩(K2、K3、K4)含水性较强,局部岩溶发育,含水性差异很大。
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该含水小,单位涌水量0.0033~0.212 1/s·m,渗透系数0.0028~1.08m/d。
第四系砂砾孔隙潜水 该含水丰富,单位涌水量2.01/s.m,渗透系数1.22~41.8m.d。
(2) 隔水层
1.本溪组(C2b)和太原组底部铝质泥岩及中砂质泥岩、泥岩为“奥灰”岩溶水与煤和太原组裂隙岩溶水的隔水层。厚约33m。
2.煤系(C3t、P1s)地层中夹在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和砂岩裂隙含水层间的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并构成平行复合结构,起层间隔水作用。
(3) 地下水流场条件
本区位于辛安泉域的补给—径流区,在本区的东南边缘为排泄区,有泉群泉水溢出,流量9.00~16.21l/s,出露标高600~643m。地下水总的流向自西南向东北,然后转为东南,在辛安泉一带排泄。
(4) 充水条件分析
可采煤层接充水含水层山西组煤层为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煤层为石灰岩间夹砂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小,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下伏“奥灰”岩溶水,含水丰富。在矿区西部煤层延深到“奥灰”岩溶水位之下,为带压开采,有底板突水威胁,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
2、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1)上覆松数层厚度及煤层埋藏深度
上覆松散层厚度30~250m,煤层最大埋藏深度800m。
(2) 煤层顶底板条件
直接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夹薄煤层或炭质泥岩,属Ⅰ、Ⅱ类顶板。老顶11、13、15号煤层为石灰岩,12、15下号煤层部分为细砂岩,1、2、3号煤层为中、粗砂岩。当煤层之上直接为老顶时,则属Ⅳ类(1、2、3),Ⅴ类(11、13、15),15下号煤层部分为Ⅲ类。煤层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细、中砂岩,后者顶面平整,易于管理。15号煤层底板多为泥岩,常有底鼓现象。
(3) 煤层顶底板及围岩物理力学性质
各类岩石的物理力学特征列入下表。
岩石物理力学特征表
岩石名称 |
抗压强度 |
抗拉强度 |
抗剪强度 |
泥岩 |
27.95 |
1.36 |
|
粘土岩 |
108.0 |
106.4 |
|
砂质泥岩 |
63.9~99.28 |
1.80 |
|
粉砂岩 |
124.8 |
1.72 |
|
细砂岩 |
88.91~99.80 |
2.49 |
|
中砂岩 |
24.6~55.12 |
1.80~2.09 |
3.51 |
粗砂岩 |
|
1.73 |
|
石灰岩 |
135.5~137.39 |
2.56~2.75 |
|
3、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1)矿区环境地质条件与地质环境问题
矿区南部为碎屑岩低山和黄土丘陵区,北部为河谷平原区。年平均降雨量650~580mm,集中在6、7、8月。地震基本烈度为Ⅵ—Ⅶ度,动峰值加速度(g)为0.05~0. 1。
岩土体 山体为碎屑岩,山顶覆盖黄土,丘陵为黄土丘陵,浊漳河南源和西源及其支流等河谷为砂质土。
常见的环境地质问题在低山和丘陵区为崩塌(黄土、基岩)、滑坡(黄土、基岩)及潜在不稳定斜坡,7、8月份为雨季,有形成泥石流可能。在平原区因超采地下水、地下采煤等诱发地面沉降,形成“沉降盆地”,在其外围发生“地裂缝”。
(2) 煤矿开采中的地质环境问题
矿区建设首先造成人口密集,人为工程活动强度增大,加重了地质环境的压力,诱发或发生新的地质环境问题。
1.在丘陵区因筑路、采石、地下采煤等破坏了山体斜坡的稳定性,导致已经存在的稳定或基本稳定的崩滑体复活,或引发新的崩滑体。
2.地下采煤诱发“地面变形”,黄土覆盖区引发“地面塌陷”,碎屑岩区产生“地裂缝”。在平原区地表可形成“开采沉陷盆地”其中心部位引发“地面塌陷”,在盆地周围发生“地裂缝”。
3.在较大河(沟)两侧建厂(矿)、筑路等,挤占河(沟)道,还将生产设备、材料、废渣,以及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倾倒,堵塞了河(沟)道,丰富了固体松散物,造成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3) 煤层瓦斯
目前浅部开采的矿井均属低沼气矿井,相对沼气涌出量<103/t.d。深部瓦斯含量增高。
(4) 煤尘爆炸危险性
煤尘爆炸性指数12.5~15.0%,有爆炸性。据东山矿区罕山矿煤尘爆炸试验,15号煤层火焰长30mm,加岩粉量60%,15下煤层火焰长10mm,加岩粉量20%。
(5) 煤的自燃趋势
本区煤为贫煤和无烟煤,煤自燃趋势等级为不易自燃或不自燃。罕山矿煤的燃点测试列入下表。
燃点测试成果表
煤层号 |
原样(T2) |
还原(T1) |
氧化(T3) |
ΔT(T1-T3) |
自燃倾向等级 |
15 |
349 |
408 |
390 |
8 |
不自燃 |
15下 |
418 |
426 |
398 |
28 |
不易自燃 |
4、地温
本区地温梯度<3℃/100,据生产矿井调查为地温正常区。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