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含水层特征
侏罗系及其上覆白垩系,下伏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该含水小至中等,单位涌水量0.0062~1.419 l/s.m。渗透系数0.061~5.07m/d。水位标高1166.93~1173.60m。
基岩风化带裂隙潜水 该含水不均一,单位涌水量0.178~0.62 l/s.m,渗透系数0.28~3.39m/d。
第四系砂砾孔隙潜水 该在十里河一带含水丰富。单位涌水量2.09~3.55 l/s.m,渗透 数28.19~41.32m/d。
(2) 隔水层
该为煤系(J2d)地层中夹在砂岩裂隙含水层间的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并构成平行复合结构,起层间隔水作用。
(3)地下水流场条件
大同煤田为一个不对的向斜,东南翼陡立,西北翼平缓。从地貌上看为一不对称的盆地,边缘为侵蚀构造成因的中高山区,盆内为丘陵区。地表河流从边缘流向中部向东汇集于桑干河。地下水由边缘裸露区(补给区)向中部汇集,在十里河谷两岸浅部地下水以泉水溢出,钻孔揭露含水层地下水从孔口涌出,形成自流水区。
(4) 充水条件分析
可采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砂岩裂隙水,含水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云岗,口泉沟内各生产矿井含水系数为0.31~0.08m³/t(煤)。
2、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1)上覆松数层厚度及煤层埋藏深度
上覆松散层厚度0~50m,煤层最大埋藏深度600m。
(2) 煤层顶底板条件
可采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厚度一般大于煤层厚度,回柱垮落后能填满采空区,属Ⅰ类,局部属Ⅱ类。
老顶为厚层状细、中砂岩,局部为粗砂岩,坚硬,强度大。局部老顶直接覆于煤层之上,属Ⅲ、Ⅳ类。
煤层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局部 地段为细、中砂岩。顶面平整,易于管理。
(3)煤层顶底板及围岩物理力学性质
泥岩、粉砂岩、细中砂岩物理力学参数如下:
岩石名称 抗庄强度(MPa) 抗拉强度(MPa)
泥岩 24.5~29.75 1.27~25.6
粉砂岩 51.35~108.25 1.52~1.87
细、中砂岩 46.25~110.35 2.12~3.50
3、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1)矿区环境地质条件与地质环境问题
矿区边缘为中高山区,盆内为黄土丘陵区,年最大降雨量634.7 mm,且集中在7、8、9月。地震基本烈度为Ⅵ~Ⅶ度区,动峰值加速度(g)为0.05~0.1。
岩土体 山区以碎屑岩为主,东南边缘洪涛山体中下部为碳酸盐岩。丘陵区以黄土为主,十里河、御河河谷为砂质土。
常见的地质环境问题为黄土崩塌,基岩崩塌,黄土滑坡,基岩滑坡以及潜在不稳定斜坡。在7、8、9雨季可形成小规模泥石流。
(2)煤矿开采中的地质环境问题
矿区建设首先造成人口密集,人为工程活动强度增大,加重了地质环境的压力,诱发或发生新的地质环境问题。
1.筑路、采石、地下采煤等破坏了山体斜坡的稳定性,导致已经存在的稳定或基本稳定的崩滑体复活,或引发新的崩滑体。
2.地下采煤诱发“地面变形”,黄土覆盖区引发“地面塌陷”,碎屑岩区产生“地裂缝”。
3.在较大河(沟)两侧建厂(矿)、筑路等,挤占河(沟)道,还将生产设备、材料、废渣,以及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倾倒,堵塞了河(沟)道,丰富了固体松散物,造成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4.加重水土流失,导致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漏失与污染。
(3) 煤层瓦斯
忻州窑、晋华宫、云岗3个矿井为高沼气矿井,相对沼气涌出量最高达14m3/t.d。四台沟井田为高沼气区域,曾发生过瓦斯爆炸事故。其余浅部开采的小型矿井为低沼气矿井,相对沼气涌出量为1.15~3.27 m3/t.d。深部瓦斯含量将增大。如黄土坡煤矿为低沼气矿井,但1984年8月9日一盘区运输巷掘进时,瓦斯突然涌出,因通风不畅,发生瓦斯爆炸,死亡3人。
(4) 煤尘爆炸危险性
煤尘爆炸性指数为27.1~35.03%,煤尘爆炸性试验,火焰长80~>400mm,加岩粉量60~80%,均属有爆炸危险性。
(5)煤的自燃趋势
据大西沟、黄土坡煤矿7、8号煤燃点测定,△T为44℃~50℃,属易自燃,存在着自燃趋势,自燃发火期为3个月。
4、地温
地温梯度<3℃/100m,属地温正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