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 含水层特征
寒武—奥陶系(Є-O)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矿区位于晋祠泉域的径流—排泄区,单位涌水量0.676~2.941/s.m,晋祠泉位于矿区东南缘,泉水流量0.18~2.0 m.3/s,1994年断流。出露标高802~805m。
太原组砂岩间夹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组) 该含3~4层石灰岩和3~5层砂岩,前者分布稳定,后者为透镜状。富水性不均,单位涌水量0.00667 1/s.m,渗透系数为0.0314 m/d。
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该含水小,单位涌水量0.000469~0.00244 1/s.m,渗透系数0.0036~0.0464m/d。
第四系砂砾孔隙潜水 该分布在山前洪积扇一带,含水中等,单位涌水量0.677 1/s.m,渗透系数3.62m/d。
(2) 隔水层
1.本溪组(C2b)和太原组底部铝质泥岩及砂质泥岩、泥岩为“奥灰”岩溶水与煤和太原组裂隙岩溶水的隔水层。厚约42m。
2.煤系(C3t、P1s)地层中夹在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和砂岩裂隙含水层间的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并构成平行复合结构,起层间隔水作用。
(3) 地下水流场条件
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在煤田北部和西部大面积裸露地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本矿区东南沿边山断裂带溢出成泉(晋祠泉群),本矿区为径流—排泄区,地下水的总流向自北向南或东南,或自西向东,在晋中新裂陷盆地西边山带汇集,部分以泉水形式排泄(晋祠泉群),部分补给盆地。太原组裂隙岩溶水和二叠系砂岩裂隙水,浅部露头带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部分沿沟谷排泄,水量较大,深部水量很小。
(4)充水条件分析
直接充水含水层6、7、8、9号煤层为石灰岩裂隙岩溶水,1、2、3号煤层为砂岩裂隙水,因含水小。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下伏“奥灰”岩溶水含水丰富,但煤层底板大多位于其水位以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西峪矿8、9号煤层底板大部分地段位于“奥灰”水位之下,有底板“突水”威胁。
2、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1)上覆松数层厚度及煤层埋藏深度
上覆松散层厚度为0~25m,煤层最大埋藏深度600m。
(2) 煤层顶底板条件
直接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夹薄煤层或炭质泥岩,属Ⅰ、Ⅱ类顶板,老顶6、7、8、9号煤层为石灰岩,9号煤层部分为细砂岩。1、2、3号煤层为中、粗砂岩。当煤层之上直接为老顶时,则属IV类(1、2、3),V类(6、7、8、9),9号煤层部分为Ⅲ类。
煤层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细、中砂岩,后者顶面平整,易于管理。9号煤层底板多为泥岩,常有底鼓现象。
(3) 煤层顶底板及围岩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物理力学试验结果列入下表。
岩石物理力学特征 (Mpa)
岩石名称 |
抗压强度 |
抗压深度 |
抗剪强度 |
石类岩 |
60.8~194.2 |
10.1~23.8 |
20.6~39.4 |
细粉砂岩 |
47.0~116.4 |
6.4~16.7 |
16.3~18.1 |
砂质泥岩 |
5.1~89.6 |
4.4~14.6 |
4.0~12.5 |
细、中砂岩 |
63.0~126.8 |
2.2~3.0 |
10.0~35.1 |
3、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1)矿区环境地质条件与地质环境问题
矿区为碎屑岩中低山地。年降雨量367~487mm,集中在6、7、8月。地震基本烈度为Ⅵ—Ⅶ度,动峰值加速度(g)为0.05~0. 1。
岩土体 山体为碎屑岩,山顶覆盖黄土,汾河及王门沟、虎峪沟河等河谷为砂质土。
常见的环境地质问题为崩塌(黄土、基岩)、滑坡(黄土、基岩)及潜在不稳定斜坡,7、8月份为雨季,有形成泥石流可能。
(2) 煤矿开采中的地质环境问题
矿区建设首先造成人口密集,人为工程活动强度增大,加重了地质环境的压力,诱发或发生新的地质环境问题。
1.筑路、采石、地下采煤等破坏了山体斜坡的稳定性,导致已经存在的稳定或基本稳定的崩滑体复活,或引发新的崩滑体。
2.地下采煤诱发“地面变形”,黄土覆盖区引发“地面塌陷”,碎屑岩区产生“地裂缝”。
3.在较大河(沟)两侧建厂(矿)、筑路等,挤占河(沟)道,还将生产设备、材料、废渣,以及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倾倒,堵塞了河(沟)道,丰富了固体松散物,造成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4.加重水土流失,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漏失与污染。
(3) 煤层瓦斯
浅部为低沼气矿井,如官地、白泉庄及浅部小型煤矿相对沼气涌出量为1.15~9.9m3/t.d。深部为高沼气矿井,如杜儿坪,西铭周家庄矿等,相对沼气涌出量为14.1~39.86 m3/t.d。随着煤层开采的延深,低沼气矿井可变为高沼气矿井。
(4) 煤尘爆炸危险性
煤尘爆炸性指数为10~20%,最高达40%。煤尘爆炸性试验属有爆炸性,火焰长度220mm,加岩粉量40.00%,各煤层均属有爆炸危险性。
(5) 煤的自燃趋势
接煤种分析贫煤、无烟煤应为不易自燃或自燃。晋祠镇大观窑煤矿1995年11月采样测定2号煤层的燃点,T2 为412℃ , T1 为422℃,T3 为408℃,ΔT为14℃,为不自燃。下煤组含硫量高,可发生自燃现象。
4、地温
地温梯度一般为1.4℃~3.0℃/100m,煤系可达3.6℃/100m,石膏带达4.6℃/100,属地温正常区。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