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
各煤层物理性质相近,颜色为黑色、黑灰色,条痕为棕黑、黑色;山西组煤层为强玻璃光泽,内生裂隙发育或很发育,太原组煤层为强玻璃-金刚光泽,内生裂隙较发育。本溪组煤层(12)号为金刚光泽,内生裂隙不发育。
王家岭区2号煤层自然粒度大于
2、 煤岩特征
(1) 宏观煤岩特征
1号煤层 该煤层多由亮煤和镜煤组成,局部见有丝炭透镜体、泥质透镜体或夹矸,属光亮型或半亮型煤。结构均一,局部见有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
2上 煤层 该煤层主要由光亮煤和镜煤组成,后者多以条带或小透镜体夹在前者中,局部见有丝炭或炭质泥岩小透镜体。结构为均一透镜状,局部为条带状。块状构造为主。
2号煤层 该煤层以半亮型煤为主,其次为光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以一些薄的煤岩分层出现,其厚度之和一般小于煤层剖面厚度的10 %。在剖面上自下而上可分3部分。
下部以亮煤为主,其次为镜煤,含较多之丝炭透镜体及少量泥质条带或透镜体,为光亮型或半亮型煤。均一结构为主,局部为透镜状结构。
中部以煤层夹石为主,其上下为暗淡型和半暗型煤,由亮煤条带间夹流线状分布的丝炭、镜煤、高炭质泥岩纹理及小透镜体等显示出微层理构造,下部为水平层理,向上过渡为缓斜层理、斜层理。
顶部还发育了一层不太稳定的特殊煤岩分层,厚0~0
2下 煤层 该煤层具双层结构特征。上部为光亮型和半亮型煤,下部为暗淡型及半暗型煤。具条带状结构,含有较多的黄铁矿结核。西北部光亮型煤增多,东南部暗淡型煤增多。
3号煤层 该煤层主要为半亮型及光亮型煤,局部夹有暗淡型及半暗型煤,条带状、均一状、层状和块状结构。
7号煤层 该煤层以光亮型煤为主,其次为半亮型及半暗型煤,暗淡型煤少见。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局部为均一结构,块状构造。多见黄铁矿结核。
10号煤层 该煤层以光亮型煤为主,局部因暗煤条带增多而成为半亮煤。煤岩组分以均一状亮煤,次为亮煤及丝炭透镜体,局部有暗煤和炭质泥岩条带或透镜体。均一状结构,局部为条带状和透镜状结构,块状构造。煤层顶部局部见有“腐泥腐植煤”,或过渡为暗淡煤,最厚可达
(2)显微煤岩特征
在区内毛测渠矿等采取了2、10号煤层煤样,煤岩鉴定结果列入下表。
乡宁矿区显微组份定量结果表
采 样 点 |
分 层 号 |
分 层 厚 (m) |
有机组份(%) |
无机组份(%) |
R0max % | |||||||
镜质 组 |
半镜质组 |
惰质组 |
壳质组 |
粘土类 |
硫化铁类 |
硫酸盐类 |
石 英 |
小 计 | ||||
毛测渠矿 2号煤 |
2-1 |
0.75 |
70.7 |
2.3 |
27.0 |
|
20.4 |
|
0.2 |
|
20.6 |
1.66 |
2-2 |
1.55 |
70.7 |
2.5 |
26.8 |
|
10.1 |
|
|
|
10.1 |
1.61 | |
2-3 |
1.50 |
61.2 |
4.1 |
34.7 |
|
4.8 |
|
1.8 |
|
6.6 |
1.73 | |
2-4 |
1.20 |
60.3 |
2.3 |
37.4 |
|
14.3 |
|
3.8 |
|
18.1 |
1.70 | |
2-5 |
0.40 |
25.0 |
4.2 |
70.8 |
|
76.4 |
|
|
|
76.4 |
1.70 | |
2-6 |
1.57 |
54.2 |
2.7 |
43.1 |
|
8.4 |
|
|
|
8.4 |
1.73 | |
桥上矿 2号煤 |
2-1 |
0.88 |
67.2 |
6.5 |
26.3 |
|
8.1 |
|
|
|
8.1 |
|
2-3 |
0.40 |
69.9 |
4.6 |
25.5 |
|
7.3 |
|
|
|
7.3 |
| |
2-4 |
2.20 |
56.0 |
7.8 |
36.2 |
|
3.1 |
|
0.6 |
|
3.7 |
| |
藏岭沟矿 10号煤 |
10-1 |
0.33 |
83.9 |
2.2 |
13.9 |
|
1.3 |
|
|
|
1.3 |
1.66 |
10-3 |
0.52 |
54.6 |
4.4 |
41.0 |
|
2.1 |
|
|
|
2.1 |
1.66 | |
10-4 |
0.50 |
87.6 |
1.1 |
11.3 |
|
1.3 |
0.7 |
|
|
2.0 |
1.64 | |
后店矿10号煤 |
10-1 |
0.24 |
74.4 |
2.8 |
22.8 |
|
9.3 |
|
|
|
9.3 |
|
10-3 |
1.87 |
82.3 |
2.4 |
15.3 |
|
7.0 |
0.2 |
|
|
7.2 |
| |
10-4 |
0.55 |
60.3 |
6.1 |
33.6 |
|
22.3 |
0.2 |
|
|
22.5 |
|
显微煤岩类型按国际分类,矿化煤:矿物质含量为20~60 %,其中若为多种矿物质总和者称为多矿质煤,为粘土矿物者,称粘土质煤,为黄铁矿者,称黄铁矿质煤。矿物含量>60 %,称为xx 岩(或矿)。其有机组分仍按显微类型划分方案确定显微煤岩类型,并放在矿化煤类型之前。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