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周评

山西省电煤涨价的原因分析

2006/9/19 10:56:25       
    1月28日,山西公路出省煤炭运销衔接会议召开。与省内电煤的订货会相比,出省煤炭会议为更多的企业所关注,因为前者是国有重点煤矿企业才能参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项目不参加重点产运销衔接会。有的企业虽然没有名额参加省内订货会,但是在前些时候举行的中国煤炭订货会上,已经签订了与省外企业的供需合同,拿到了出省的指标。最重要的是,吸引煤炭企业的是省内与省外电煤价格的差价。
    
     省内、外价格差

     使矛盾“打结”作为中国经济基础领域的两大能源产业,电力的国家定价和煤炭价格的市场放开使得原本唇齿相依的供需双方发生矛盾,随着能源制约因素的逐步显现,煤炭市场价格越来越高,矛盾开始尖锐起来。此次省内煤炭订货会围绕价格在较劲。

     实际上,由于电价没有放开,我国电煤价格和供应也仍然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这使得目前电煤存在两种价格———计划价和市场价。每年国家发改委都要主持一次煤炭订货会,煤电双方在会上商定来年的电煤合同价,并约定发电企业全年用煤中一定比例由煤炭企业按合同价供应,其余部分则由发电企业到市场上去购买。前者叫“计划”,后者则是“市场”。

     今年的情况是,电煤的市场价远高于计划价。按不同统计口径,每吨差价在40元至100元之间。到了此时,双方处在一种相持不下的状态。

     对于此次山西煤炭产运销会议来说,僵持的最大原因,首先是来自全国煤炭订货会上形成的价格压力。据省经委副主任洪发科介绍,此次订货会上,我省2005年的外销煤炭价格全面上涨,国有重点煤矿电煤价格都在250元/吨~260元/吨之间,最高涨幅每吨达到100元,平均涨了41元,省内外电煤价格差距小的在50元左右。

     在记者采访中,山西省煤炭销售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此次订货会要缩小省内电煤与省外的价格差距。这句话为煤炭企业方面所认同。既然是市场定价,就得按市场价格来进行。我省去年的电煤价格是140元/吨,这个价格如果不涨是不可能接受的。

     涨价是肯定的,电力企业对此也已形成共识,但是价格的上涨,总是要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的。他们可以接受8%的幅度,但是再涨下去,难以承受。在记者采访中,电力企业负责人所说最多的就是:“如果把电价放开,我还怕煤炭企业涨价吗?”牢骚是牢骚,电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东西,放开电价要考虑企业、百姓的承受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物价上涨的压力,自然是不可能的。

     电力企业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煤炭企业越来越没有耐心听我们说话了。”人家不听你诉苦,可是还得保证供电,总不能不要煤吧?”

     他们最担心的是:煤炭作为资源性商品,价格越来越高,眼下电力紧缺,但随着加快电源点建设,电力几年之后可能会过剩,到时候对于煤炭价格造成的压力更是难以承受。

     山西的“电、煤之争”在全国来说具有典型意义。山西是煤炭大省,又是高耗电行业和企业多的省,电煤问题比较突出。在双方僵持不下、对垒的情况下,为稳定经济发展大局,“看得见的手”此时应该起到作用。

     实际上,为确保煤炭订货会的顺利开展,省里相关部门和领导已经定下了政策。省经委能源处处长温元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首先保证省内工业的煤炭资源供应。不管价格怎么样,需要量有多大,必须做到资源供需平衡。不允许在没有完成省内供应的情况下订到省外去;其次,尽量找到煤电双方的价格结合点,要求煤炭企业再做贡献,一定要按比例定价,不能上浮。

     关于价格,会议制定的原则是:凡是煤炭企业与电厂已协商谈妥了价格的,尊重企业意见并优先安排运力;凡是去年9月份之前已经上调价格的,以9月份价格为基数,如按上调8%的幅度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凡是9月份以前未上调价格的,以去年12月份的价格为基数,按上调8%的幅度协商定价。

     “煤电联动”方案难实现

     温元伟说,实际上,省内电煤与省外的价格差少则30元,多则50元。我省重点企业用煤量要在6000吨左右,按照这个差价,20个亿的销售收入就减少了。具体到一个大的煤矿企业,可能这样下来要有2个亿的收入差。说是做贡献,省外电煤不愁卖,还非常紧俏,价格又高,这个时候要求人家向下压价,实在是太难了。

     可是,反过来说,电力企业也得考虑啊。电煤成本一般能占到电力总成本的60%~70%,上网电价在1.6分左右,电煤一直涨价,肯定会吃不消。

     对于相关方面提出的解决电煤之争用“煤电联动”方案的说法,他说,关于煤电价格联动,我省物价部门曾经测算过,实现联动,我省电价至少要上调4分到1角钱,整个山西社会经济要承受30~50个亿的消费压力,谁敢这么做?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直有电力、煤炭的多家企业在向温元伟讲述困难,要求协调。同时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一直在做工作,听了这方面的会,又听那方面的会,然后再开协调会,几天里反复如此,可见协调之难。

     温元伟对一家煤矿企业负责人说,前些年煤炭市场不景气,煤比电可怜,肯定政府应该对煤炭企业有所倾斜;现在电比煤可怜,肯定要解决电厂供煤问题。

     据了解,我省要求重点煤矿企业先供省内重点工业用电,“保本”后才能出省。但在最后价格上,仍然超过了8%的幅度,上涨都在20元以上。

     对此,有关人士指出,实际上订货过程中煤炭企业还是参照全国订货会的价格,那时的成交价格已经超出了国家发改委原定的上涨幅度,最后国家发改委抽身退出,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调控的失败。至于“计划电”与“市场煤”的争执,解决起来肯定不容易。

     透视煤电之争的背后环节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电、煤双方都很委屈。在记者采访中,有一煤炭方面负责人称,煤炭的资源配套建设、技术改造投资等都加大了成本,加上市场上一直在涨,计划内电煤价格本来就比市场煤价低很多,不涨价肯定是不合理的。还有,煤炭企业都是在“保本”任务完成之后才按照市场价供煤,电煤在市场上根本不缺。电力企业不想多花钱买煤,是在拿着老百姓要挟政府,以降低煤价。

     而电力企业则表示,煤炭行业有困难,包袱重,是事实。但是电力企业属于高投入、回报期比较长的企业,电价是国家定价,关系国计民生的,不能随便上浮,煤炭企业一再涨价,如果一味向下游转嫁压力,电力也吃不消,应该按照计划煤价格供煤。还有,他们对煤炭企业在供货中出现的煤质下降表示不满。另外,当市场价上涨时煤炭企业单方面不按合同要求,消极供货情况比比皆是。

     电与煤的关系,真的是拧成死结了吗?有业内人士表示,矛盾背后还有隐情。煤炭企业所说的价格,常常是指坑口价而言,也就是出厂价;电力企业所说的价格,往往指成本价,是包含了诸如运费等在内的。如果以煤炭的坑口价格计算,各项非煤费用的总和,更是占到了终端用户煤炭价格总成本的75%左右。二者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惊人的,煤炭流通中间环节抬高了终端用户煤炭价格水平,造成对煤炭价格的误解。

     对此,我省政府部门一位官员也承认这的确是双方分歧的原因。但是铁路等运输部门不是地方企业,地方政府是管不了的。

     还有,政府在煤炭身上附加的费用也不容忽视。比如提取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和煤矿维简费,增加了煤炭企业的成本。一位姓宋的电力企业负责人说,政府对电厂的电煤还有收费。

     电煤供应背后还有两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一是我省联盟性质的煤炭产销大集团的出现,形成价格联盟是可能的;另外,是我省很多企业从国外进口煤等现象。我省企业用陕西等地的煤好多年了,数量也不少。价格、质量、诚信等因素的影响都应该起着作用。

     煤炭与电力这紧密关联的行业,当煤炭产品出现供不应求时,电力行业承受了电煤价格上涨及其供应不稳定的压力和风险,而在销售电价受政府管制的情况下煤炭价格造成的成本上涨只能靠内部消化;反之,煤炭工业则出现价格下降、产品积压,严重的话全行业还要经历亏损之苦。

     这样看来,一个要涨价一个要降价的冲突永远存在。有人提出了“煤电合营”的解决办法。

     事实是,眼下电煤还靠政府出面协调价格和供应量,实际上政府干预的体系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难度。在“计划电”、“市场煤”的必然冲突下,政府如何利用有形之手,制造煤电双赢的局面,看来是得需要具有大智慧、全面考虑的政策出现。(山西信息)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