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半年生产售情况分析
1、煤炭生产保持稳产的特征比较明显。
1-6月份联合体成员单位煤炭产量完成11048万吨,同比增加96万吨,增长幅度为0.87%,低于全国煤炭产量同比增长9.7%的水平8.83个百分点。6月份产量比1-5月份平均产量减少58.1万吨,继5月份产量比1-4月份回落58万吨以后再次回落,煤炭企业自主调节市场的意识显著增强。
1-6月份精煤产量完成2293.8万吨,月均382.3万吨,精煤累计产量同比增加10万吨。六月份精煤产量比1-5月份平均减少10万吨,精煤产量增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出口煤炭减少所致。精煤减少部分小于煤炭产量减少的数量,因此从目前情况分析精煤减产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分析短期内不会发生。
2、煤炭销量稳定,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1-6月份煤炭销售10285万吨,同比增加19万吨。其中,重点煤炭销售4823.2万吨,同比减少145.7万吨下降2.93%,重点用户同期累计,电煤销售减少19万吨,冶金焦化用户销售增加77万吨,煤炭出口减少166万吨。非重点用户煤炭销量增加38万吨。
总销量中,车运量6068万吨,同比减少78万吨,车运占煤炭总销量的比例比最高时期下降6.3个百分点。地销4199.6万吨,同比增加81万吨。
3、煤矿库存有所下降,社会库存居高不下。
到6月底账面库存40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万吨,实际库存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库存结构分析一般多为低质量煤,绝大多企业优质煤依然畅销,甚至供不应求。因此,库存增加具有明显的产销不对路性质。电力、冶金、港口等社会库存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同样品种特别是质量矛盾比较突出。
4、 绝对价格继续上涨,由于基数的提高相对水平开始下降。
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美元贬值,市场价格保持在年初水平
基本稳定,价格效益的作用十分明显。今年的价格上涨和2004年以市场煤炭价格上涨为主的情况不同,主要是重点用户和重点行业价格上涨实现的。同时,由于需求结构因素,部分低质量煤炭价格下滑。目前,按照以往的价格比例关系分析,全国煤炭出矿价格上涨滞后于华东价格上涨27元/吨,最大差距为56.4元/吨,现在差距继续缩小,但是对部分市场的冲击依然存在,这也是煤炭到达增加的主要原因,对煤炭企业的市场反映则是产量扩张受到制约,价格进一步大幅度上涨受到制约。当前上游地区煤炭价格上涨动力依然比较强劲,随着夏季用煤高峰的到来,以及西北地区的持续高温,安全整顿工作的深入,对于全年的市场发展比较有利。
二、 特点和问题。
以陇海线为标志,今年华东产区煤炭市场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发展特点。从煤炭产量统计情况分析,沿陇海线以及南部企业产量增加,北部企业除有新井投产的矿井以外,其它企业煤炭产量下降,主要是侯月线冲击和胶济线改造的影响比较明显。
侯月线开通以后,主要对陇海线以北地区煤炭价格带来压力,特别是精煤压力比较大,最近将重点和市场的价格差距压缩到10-20元/吨。重点市场仍然比较稳定,下半年,这个地区将新增投产生产能力300万吨左右。
陇海线以南的南部市场相对独立,受外部影响和冲击的问题不严重,市场相对稳定,价格变化不大,煤矿库存数量不大,但社会库存比较充足。
沿陇海线地区煤矿由于运河运输比较便利,煤炭产销衔接良好,价格总体基本稳定。
从目前到达煤炭价格分析,出现部分资源价格小幅度上涨情况。因此,分析侯月线开通以后的市场结构调整基本趋于结束。
总体特点分析
1、煤炭产量提前2个月步入低谷循环期。以往华东煤炭产量的高峰发生在4-6月份,今年煤炭产量在5月份既出现低谷循环特征。
2、东北煤炭南下减少,主要是煤种和质量差距比较大,华东煤炭消费一般是按照三西煤炭设计,东北煤炭在华东地区没有太大的市场。另外,今年以来东北经济发展良好,煤炭消费需求增加和供给比较紧张,可供调出资源减少。
3、煤炭运输紧张状况得到缓解。运输状况改善和运输改制影响部分市场的正常发展,由于内河和联合体市场价格因素的作用,侯月线开通后没有增加下水数量,而是在各铁路沿线销售分流。运输增加的结果是煤炭库存向社会转移,上游资源紧张导致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这也是政策调控产生的副作用。
铁路运输改制以后对煤炭运输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总运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部分运输流向发生改变。目前,部分短途管内运输流向发生困难,管外运输增加煤炭企业又没有市场和用户。总体分析,铁路运输改制以后煤炭运距相对增加,部分供需关系被打破。
4、煤电联动促进重点电煤市场的相对稳定。从全国分析,电力生产和消费比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火电机组出力不足和供应紧张的矛盾并存,缺电并不缺煤的事实再次得到验证,反映电网约束的问题比较严重,也说明煤电联动难以解决缺电问题。1-5月份水力发电增加20%,导致火电增速相对减低。今年电力用户合同签订大于实际需求,对煤炭生产和销售产生不利影响,要求在2006年煤炭供需衔接中改变这种情况。目前电厂库存充裕,平均达到10天以上的水平,个别电厂出现接卸困难。这与产地电力企业缺煤,以及当地煤炭供应条件形成鲜明的反差。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价格是决定因素,华东电煤一般以省外调入为主,市场之间衔接的比较密切,价格能够反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二是煤炭运输和港口中转条件的改善,在铁路运输增加的同时,通过公路转运煤炭到达数量增加。三是宏观调控的作用,冶金和水泥行业的电力消费需求放缓。四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能源供应持续增加,形成的能源替代作用。五是水电满发增发,和上年的情况形成反差。六是煤炭进口数量增加。
华东全区由于电网建设滞后的制约性矛盾,一方面电厂不能满发,另一方面需求得不到满足。电网约束性缺电的形势正在加剧,除原“四省一市”电网缺电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以外。福建由于今年水电出力增加,电力产生阶段性富余。原来电力比较富裕的山东、安徽也加入缺电的行列,今年夏季电力缺口预计分别达到250万和150万千瓦。说明,煤电联动对于缓解电力紧张的矛盾没有作用。
今年夏季高峰来临时,全网装机容量共计9199.6万千瓦。全年电量平衡也存在280亿千瓦时的缺口。80台发电机组将在今年集中投产,华东电网新增容量2431.8万千瓦,其中3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共50台,容量2012万千瓦。
上海10台146.5 万千瓦
江苏40台1453.5 万千瓦
浙江18台524.3 万千瓦
安徽 7台 160.5 万千瓦
福建5台 147 万千瓦
华东地区高温季节预计将在霉雨以后的七月上旬出现,从全国平均气温分析,高温可能将超过2004年。因此,根据华东经济发展分析,华东区域电网夏季电煤需求依然比较旺盛,秋季以后水电比例下降,火电负荷将有所上升,冬季电煤消费需求将步入正常增长状态。
5、全局性价格平稳,局部市场价格波动。今年以来综合平均出矿价格波动的幅度一直在2.6%以内,价格平稳运行的特征十分明显。受宏观调控的影响,部分煤种和品种的销售和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占全国冶金产量23%的华东地区,冶金、水泥行业春节以后煤炭消费水平下降。同时,焦碳到达量的增加,抑制冶金精煤的销售。2005年精煤价格上调以后,焦碳价格没有实现顺价上涨,冶金企业开始选择直接购进焦碳。“西气东输”以后,天然气产量增长19%,降低焦化产气的使用量和焦炉产气煤用量,1/3焦煤市场行情出现趋淡倾向。根据以往的冶金和水泥季节性发展趋势分析,二季度一般是这两个行业一年中的相对淡季,三季度市场将会好转。目前,由于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以及新机组投产,电煤市场比较稳定。
6、各种宏观政策密集面向煤炭企业,资源、安全等项成本增加难以避免。政府价格调控对市场产生反作用,导致市场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煤炭质量下降。因此,政府应该引导市场优质优价和商业诚信,同时煤炭质量的下降,也反映供需状况和供需之间的结构矛盾。
7、煤炭进出口发生变化,导致1-4月份国内原煤资源相对增加2000万吨。部分边境贸易煤炭实际上是变相走私,但是由于煤种和质量因素仅能对个别市场产生影响。
8、中间经营环节比较稳定。一是表现在经营联系的产、运、销渠道比较稳定。二是经营市场范围和库存规模比较稳定,没有出现明显供求变化,平均经营规模继续扩张。三是经营价格比较稳定,中转价格今年以来主体波动的范围在4%以内。四是经营纯利润空间开始变窄,由去年平均30元/吨以上甚至更高,降低到今年的10元/吨以上。由于中间经营煤炭全部付款后才能获取资源,说明中间经营环节对于市场的态度是持比较积极的。
三、今后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
1-5月份华东五省一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4.83亿元,占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9719.32亿元的40.59%。虽然相对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基数比较大,所以总体规模也较大。因此分析华东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有的省份预测2005年经济增长可以达到10%以上。
华东能源短缺的问题比较严重,煤炭产量占同期全国煤炭产量的15%左右。1-5月份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44.24%。出于对宏观调控的预期,目前突出地表现出企业景气指数小幅度上升,企业信心指数平稳或下降的情况。
各地区工业增加值(2005年5月)
地区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比去年同期增长% | ||
累计 | 本月 | 累计 | 本月 | |
全国总计 | 25940.4 | 5701.6 | 16.3 | 16.6 |
上 海 | 1542.3 | 325.7 | 10.6 | 7.6 |
江 苏 | 3113.4 | 672.1 | 23.3 | 24.2 |
浙 江 | 1941.7 | 443 | 18.4 | 18.8 |
安 徽 | 528 | 115.1 | 20.5 | 26.9 |
福 建 | 829.2 | 175.2 | 17.4 | 18.1 |
江 西 | 280.2 | 63.9 | 19.9 | 21.6 |
山 东 | 3242 | 750.7 | 28.7 | 29.8 |
华东合计 | 11476.8 |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以及进口的增加,将从不同的能源结构满足华东日益增长的煤炭消费需求,加上政府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华东地区煤炭极度短缺的矛盾也将逐步缓解。
夏季用煤高峰一般在梅雨季节以后,根据有关预报显示,今年华东地区气温可能是历史最高的,所以电煤的消费在三季度依然不减。
根据以往的煤炭生产和消费结构情势分析,三季度也将进入煤炭生产的低谷期,由于公路运输整顿的进一步加强,石油价格上涨提高水运成本,煤炭安全工作的逐步规范,煤炭企业对于市场主动调节意识的增强,煤炭市场将会趋向进一步活跃。
四、需要研究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物流建设使华东电网煤炭资源到达多元化。华东电网所处区位具有优势明显的特征,区内铁路运输发达,国内任何产地煤炭都曾经到达华东。华东地处我国沿海中部,可以从北方港口用海运方式组织大量资源,这一方式综合费用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区内河运发达,长江、运河从东西、南北贯穿区内主要经济和电力生产消费地域。所以,煤炭的消费需求只要能够解决价格矛盾问题,运输瓶颈的问题就不再重要。西气东输、以及西电东送的成功,无一不是价格杠杆在起作用。
在没有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可以依靠的情况下,特别是需要树立道德意识和风险意识,价格产量方面的自律意识,需要内部的团结和协作,面对共同的市场矛盾和风险。整个煤炭行业需要树立上游决定下游,资源决定市场的主体意识。
今年各电厂订货数量普遍大于实际需求,火电机组出力不足和大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并存,缺电并不缺煤的事实再次得到验证,反映电网约束和垄断制约的问题日益严重,在水电增发电煤供给充足的条件下的电力供应紧张,也说明煤电联动难以解决缺电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提高产品质量,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
接受以往市场煤冲击重点市场的经验教训,坚持正确的营销政策。坚持市场价格始终高于重点用户价格,继续严格执行经营煤炭全额预付款制。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