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整个国家呈南北走向,分成13个州,通过4个电力系统连接起来。在智利,95%以上的人口能够享受电力服务。智利的电力需求与其GDP走势紧密相关。近年来,以铜业为主的矿业部门用电需求急剧增长,同时,圣地亚哥地区的家庭、商业用电增长也很迅猛。预计今后20年间,智利的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5%,而其电力需求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5%。
由于近些年严重缺水,造成智利水电占总发电量的比率逐年下降。智利政府目前已经认同火电厂的建设,并且决定改善对水电的依赖状况,将水电比率下降至40%。随着智利北部矿山地带的电力需求急速增长,开发天然气发电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智利国内生产的天然气因管道的限制,不能满足北部地区的需求,所以,在1997年,智利开始兴建与天然气资源丰富的阿根廷相连接的天然气管道,并建设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智利35%的发电厂是燃气电厂,然而,其90%以上的天然气依赖进口。2002年,阿根廷比索贬值,相对较低的天然气价格鼓励人们使用天然气,导致了阿根廷对天然气需求的进一步增长。2004年3月,阿根廷单方面宣布将减少对智利15%的天然气出口。目前虽然不会对智利产生太大影响,但未来情况令人担忧。
电力改革背景
智利是实行电力市场化改革最早的国家,其改革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智利电力部门改革的主要推动力不是电力部门本身,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和政治改革进程的影响。
上世纪40~60年代中期,智利经济虽然稳定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属于拉美地区增长率较低的国家之一。在长期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中,由于缺乏竞争,在高关税和国家高保护政策的影响下,智利工业部门失去自我发展的活力,又没有及时进行调整,进口替代战略面临的矛盾日益尖锐。1970年执政的人民团结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了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和1973年的军事政变。军政府执政以后,立即进行重大改革,改变发展模式,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使智利经济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私有化是智利政府为减少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而实施的重要措施之一。政府提出:“国家的真正作用在于,为经济运转确定普遍的、非歧视性的原则,并执行以照顾最贫困阶层为原则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国家只在缺乏私人部门行动的情况下起一种补充作用”。同时,还明确提出:智利经济政策的特点应该是“市场经济、自由企业和私人所有制”,“把生产资源的配置交给市场,把加速经济增长的主要责任交给个人”。在上述原则和思想的指导下,智利政府于1974年开始大力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1973年,智利有596家国有企业,至1989年,其中的551家实现了私有化改革,只剩下铜、自来水、核基础设施等具有战略意义的45家企业仍然留在国家手中。
为推动能源稳定发展,智利政府对电力部门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电力部门已经基本完成私有化。
电力改革概况
智利的电力部门私有化改革的目的在于,消除国有电力企业的腐败、低效和资金缺乏的状况,通过私有化改革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电力行业的竞争和为用户提供选择。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伴随着智利政府一系列经济市场化原则的出台,合理的能源价格,尤其是电价,以及公共企业的财政和管理标准等问题被提上议程。电力部门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政府每年需要为电力部门发展承担近两亿美元的投资;Endesa公司对电力部门的垄断现象日益突出;政府在电力工业发展中,所扮演的模糊角色阻碍了其他参与者的加入;缺少一种充分透明、经济高效的电价机制。
然而,智利电力部门无法自行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依靠整个能源部门的综合决策,以改变电力部门的现状。1978年,智利国家能源委员会(CNE)的建立,标志着智利电力改革的开始。为解决上述问题,智利电力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如:拆分各个电力部门,从而建立一种合理的体制结构;制定一种电价计算方法,使之真实有效地反映发电、输电和配电的成本;政府负责对可利用的水力资源进行价格评估;制定系统发展的投资计划和相应的法规政策;对发电部门以及针对不同供应商的输电系统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
1982年,智利正式颁布了以自由化为着眼点的新电力法,该法将电力工业划分为三个部分:发电、输电和配电领域。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输电系统向所有发电企业及用户开放的原则,并且开始重组电力产业,将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私有化,同时,建立起批发竞争电力市场。从而打破了地区垄断,正式启动了合同电力交易及实时电力交易的方式,把电力企业推向了竞争市场。1990年,智利电力系统的私有化进程基本完成。1992年,智利政府立法制定了新的电力系统结构框架,确定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而输电、配电领域仍然具有 自然垄断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输电线路的所有权没有作任何限制规定。1998年,智利政府进一步作出规定:国家电力公司到2000年全部实行私有化。通过私有化,近10年间,智利电力供给系统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输配电损耗状况也得以改善。智利的电力企业已经步入世界上最开放、高效和具有竞争力的电力企业行列。
智利电力改革对智利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直接推动作用。电力企业私有化之后,智利电力系统的总体发电能力大幅度增强,电力投资效益显著提高,并且保持了较低的电价。电价的降低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反映了供电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从1982年开始,智利电力部门的供电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技术和非技术的电能损耗都急剧降低。与此同时,智利电力改革的另外一个显著成果是农村电力用户数量的增加。总体看来,从改革起步,智利电力市场的规划就处于时代前列。到2003年,电力市场化改革在诸多方面日渐成熟,智利电力系统持续了良好的运行状态。
智利的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是在以往的机制运行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的,属于末雨绸缪。改革后,智利电力部门运行效率在原来的用电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终端用户的用电价格也进一步下降。智利电力市场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除了受到水情以及燃料价格的影响外,电价基本平稳,且接近长期边际成本。私人资金踊跃投入到电力部门的发展,不仅有力支持了本国每年6%的负荷增长率,而且使私人发电商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因此,总体上讲,智利的电力改革是比较成功的。 (国家电监会市场监管部供稿)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