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焦炭出口增长空间有限,竞争日趋激烈,商品焦市场形势严峻。专家认为,国际市场焦炭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缓慢增长,受炼钢技术革命的影响,其需求增长速度将逐步趋缓。
同时,由于国际焦炭产能增加,国际焦炭贸易中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全球经济处于新一轮经济稳定增长期,世界钢铁需求产量将保持缓慢稳定增长态势,相应地国际焦炭需求会保持稳定增长。但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炼铁技术进步、废钢炼钢循环、非高炉炼铁技术革命和新一代钢铁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影响,国际焦炭需求增长空间有限。
另外,随着美国、英国、巴西、乌克兰、哥伦比亚和克罗地亚等国焦炭生产能力的增加,目前仅欧洲新建、扩建焦炭项目新增产能就达500万吨以上。预计今后国际焦炭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也意味着国际市场对我国焦炭的依赖程度将会有所降低。
国内市场供大于求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稳定发展周期的上升期,在未来15年期间,全国人均GDP处于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增长阶段,依据对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进程的分析,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人均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冶金工业将逐渐从高速增长进入平稳增长,同样,焦炭需求增速将显著放缓,增长的长期走势将趋于平稳。
据现有资料分析,预计2006年全国可能形成4亿吨钢的生产能力。然而,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今后几年国内基本建设投资将受到抑制,预计钢材需求增长率会有所下降,再加上长期存在的钢材品种结构性矛盾、进口钢材的冲击等因素,预计有一部分钢铁产能可能闲置进而影响焦炭消费。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到2006年全国将形成2.6亿吨左右的焦炭生产能力,扣除关闭土焦产能,可以满足4亿吨钢和其他行业对焦炭的需求,同时考虑到大量存在的违规焦炭生产项目以及可能出现的钢铁工业产能闲置造成的焦炭需求量下降等其他方面的影响,预计近几年内国内焦炭市场将呈供大于求的态势。
治本之策:总量控制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焦炭生产和出口国,若不对现有的焦炭生产总量实施调控,仅山西一省的焦炭产能增量就会对全球焦炭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进而对我国焦炭产业带来毁灭性的“劫难”。
实施总量控制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新一轮的焦炭生产项目投资热引发环境污染加剧,炼焦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实施总量控制必须确定合理的规模。总量规模预测必须根据焦化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影响总量规模的主要因素:市场需求、资源承载能力以及环境容量约束来进行定量的预测。
一是基于对国内外焦炭市场走势的基本判断,对焦炭市场进行需求定量预测,并依据对技术进步、价格变动等因素的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适当修正,初步预测2010年中国焦炭需求总量为28000万吨左右。
二是焦化工业又是高水耗行业,按目前平均吨焦耗水1.85吨测算,到2010年,仅山西省焦炭生产耗水将达2.2亿吨左右,即使大部分焦化废水净化回收利用,水资源仍将是焦化工业的一大制约因素。
三是依据《炼焦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所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并结合环境容量的测算结果,初步估算焦炭最大产能规模。山西省测定的焦炭产能总量控制在1.2亿吨以下。
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炼焦业的发展经历证明,随着环保政策的严格和强化,当前焦炭产业的高利润中很大一部分将会转变为企业治理污染物的投入和运行成本,若长期延续“只焦不化”的产业发展道路,我国的焦炭企业将逐渐难以为继。只有焦化并举,应用当今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煤焦油、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工业项目,走化产回收深加工,才是焦化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选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