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钢铁工业的发展进入了新一轮兼并、重组。以规模扩张和优势互补为特征的重组是今后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未来钢铁工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钢铁工业的盈利逐渐下降。原料、燃料和环境保护成本将会不断加大,全球范围经济周期性变化将会影响钢铁的需求,替代性产品将争夺传统的钢铁消费市场。
2、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将放缓。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决定着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我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将加速小钢厂被整合重组和工艺落后的小钢铁厂被淘汰,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速度将逐渐放慢。
3、外国的大钢铁公司介入我国钢铁企业重组的进程之中,直接影响未来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格局。
4、外国铁矿生产商将介入我国钢铁企业的重组,原材料供应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现货市场的地位会削弱,无序的市场竞价采购局面会逐渐扭转。
5、国内大钢铁企业区域性整合、重组的进度会加快。优化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将成为整合过程的突破口。
6、钢铁企业和铁矿石生产企业的互相渗透将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单纯的现货买卖和长期供应合同的局面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有助于平均利润的形成,使供求关系趋于稳定。
二、全球钢铁工业的现状
1、过去5年,全球钢铁产量和需求在迅速上升。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我国钢厂产能和需求的迅速增加。但是,2005年这种增长的势头有所下降。2005年全球产粗钢11.294亿t,同比增长5.9%,我国产粗钢3.34亿t,同比增长24.6%,我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地区)产粗钢7.354亿t,同比下降7.49%。我国钢材的增长速度也将随着落后工艺的淘汰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下降。2000~2005年其他国家(地区)的需求只增长7000万t,而我国的钢铁消费增长了1.8亿t。今后,这种需求增长的速度会逐渐下降。
2、钢铁生产的原材料成本上升。2000~2005年铁矿石和焦煤价格大幅度上涨,致使生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有相当多的小生铁企业已难以维持生产。
3、国际钢材价格走势不稳。受消费需求、原材料价格、运费、汇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钢材价格变化莫测。2004年9月北美的钢材价格达到800美元/t,到2005年7月下跌至530美元/t。其他地区也经历了类似大幅涨跌。
4、钢铁行业并购重组加快。国际大钢铁集团把重组的触角已经伸向了我国,带动了全球范围的重组;重组的步伐加快、重组的影响扩大。
三、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的供需形势
1、消费量增长速度下降,进入平稳增长期。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拉动,2005年的实际消费增长率预计19%。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投资过热的现象得到抑制,预计2006年的钢铁需求较2005年增长10%,消费增长量3000万t左右。
2、生产能力快速释放,供过于求的态势进一步加剧。截止2005年底,我国钢铁行业生产能力已经接近4.7亿t,2006年又将新增产能约5000万t。然而,原燃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小、甚至亏损是抑制钢铁产能扩张的重要因素。钢铁产能的严重过剩,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也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淘汰1亿t落后炼铁生产能力和5500万t落后炼钢生产能力。
3、进口量继续下降,出口量持续增长。目前,我国的型材、线棒材、中厚板、窄带钢等品种已出现供大于求。扩大出口和以产顶进将是必然选择。预计2006年的钢材进口将进一步下降。随着国际钢材市场竞争的加剧,钢材市场的价格将处于下降趋势。若将我国过剩的产能廉价推向国际市场,势必面临反倾销的风险。
4、钢材价格呈下降趋势。2006年,随着钢材产量供大于求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跌趋势不可避免。但是,由于钢材价格经过2005年的大幅度下跌,正逐步逼近生产成本,继续大幅下降的空间已经不大。一些资源条件差、生产成本高的企业面临亏损的压力。
四、全球生铁和铁矿石生产现状
2005年全球40个国家(地区)生产生铁78107万t,同比增长8.3%,我国生产生铁33040万t,同比增长28.2%;扣除我国的产量外,其余国家(地区)的产量是45067万t,同比下降2.78%,其中,欧盟25国的产量是10698万t,同比下降3.5%;独联体国家的产量是8282万t,同比下降3.4%;北美的产量是4878万t,同比下降11.9%;南美的产量是3842万t,同比下降1%。生铁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05年铁矿石、焦煤、焦炭的价格上涨幅度大,而钢材的价格下降。全球生铁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我国。
2005年全球生产铁矿石超过13亿t,同比增长11%以上,其中,澳大利亚的Rio Tinto生产铁矿石1.25亿t,同比增长15.5%,;澳大利亚的BHP Billiton生产铁矿石1.05亿t,同比增长11.2%;巴西的CVRD生产铁矿石2.33亿t,同比增长14.5%,我国2005年生产铁矿石4.2亿t,同比增长25.37%。
五、全球铁矿资源的保障条件分析
1、全球铁矿资源能够保证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全球铁矿资源总量3100亿t,可开采储量1400亿t,静态开采保证在100年以上。根据全球主要铁矿生产现状及对扩大产能的情况预测,2010年全球铁矿产能将达到17~18亿t,发展速度高于钢铁工业发展的速度。2006年新增产能将超过6000万t。
2、我国铁矿生产能力的扩大会逐步缓解当前铁矿石供应紧张的矛盾。2005年我国的原矿产量达到4.2亿t,比2004年增加8500万t。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我国拟建矿山总产量为10230万t。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
3、全球铁矿产能扩大和钢铁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促使铁矿价格下降,回归到合理的水平。未来铁矿生产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成本和质量的竞争。铁矿价格自1999~2005年6年间上涨了256%,而钢材价格同期上涨了156%。高价格、高利润的刺激必然会导致铁矿产量的供大于求。据联合国贸发会统计,全球正在开发的铁矿石项目有78个。到2009年将新增4.5亿t的生产能力。仅西澳大利亚规划扩建和新建项目新增产能约2.8亿t。巴西的CVRD公司、印度、加拿大等国也都在新建、扩建矿山。
4、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是铁矿生产企业和钢铁企业共同的目标。铁矿石的现货贸易比例会逐渐下降。小矿山的联合或被大矿山兼并将不可避免。铁矿石贸易公司的利润空间会逐渐缩小。
5、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会介入我国钢铁企业的整合。为新增产能寻找稳定的客户,在巨大的钢铁市场中寻求新的利润源泉,这将削弱现货市场的地位,有助于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同时,也会加剧铁矿供应的垄断。
6、我国对境外铁矿石的依存度高,合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钢铁企业稳定原料供应的必然选择。
六、全球铁矿项目的市场分析
1.全球铁矿项目的目标市场主要在我国。投资者应该从长远考虑,和钢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受铁矿市场高价位刺激,新增的产能陆续形成,有加速之势。
3.我国政府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对铁矿石的“疯狂”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全球经济形势对钢铁需求的影响,直接反映在铁矿石市场的需求变化。
5.2006年以后铁矿石的供应短缺形势会缓解,铁矿石价格可能小幅回落。
6.2008年后投产的铁矿项目可能面临生产过剩,价格有可能会开始走低。
七、我国铁矿石的供应战略
综合考虑当前全球钢铁工业和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全球铁矿资源的供应现状和扩建、新建矿山项目的规划,结合我国铁矿资源情况和生产、建设现状,对我国铁矿石的供给战略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整合国内钢铁企业,保持合理的生产规模。要充分考虑煤、电、油、运、港口装卸能力、矿石供应能力和市场的需求,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淘汰落后工艺,保持合理的铁矿石需求规模。
2.完善铁矿开发规划,整合铁矿生产企业,形成区域性铁矿集团,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3、完善资源开发法规、规范矿山开采、强化监督检查。提高矿石资源的回采率,降低损失率、贫化率,提高选矿回收率;以减少资源的人为损失和浪费,延长矿山企业的服务年限。
4、加强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扩大后备资源和储量。加强生产矿山的探矿,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
5、国内钢铁企业和国外铁矿供应商之间形成战略联盟。在现有长期供货协议的基础上,探索相互持股或共同开发铁矿的途径,形成一定的资源供给渠道,降低现货市场的采购风险。
6、在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建设矿山,形成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
7、在国外进行风险勘探,掌握可靠的资源信息,降低投资风险,扩大后备资源和储量。
8、在发展中国家,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尝试工程建设换铁矿资源、贸易换铁矿资源,拓宽铁矿资源的供应渠道。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