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电仍旧是拉动全国电力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1-10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为17208.89亿千瓦时,占全国用电的74.23%,同比增长14.30%;轻、重工业用电量的同比增长分别为10.65%和15.22%。
从各区域情况来看,重工业基地和用电负荷中心用电增速仍领先全国。1-10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最快的三个省份依次为:内蒙古(33.26%)、宁夏(25.24%)、青海(19.16%);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其他几个省的负荷中心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电力需求展望:经济强劲发展促使电力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我国“十一五”时期将保持8%左右的年均GDP增长率。按照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势,综合考虑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经济的拉动,我们保守认为“十一五”期间GDP平均增长将在8.5%以上。经济的强劲发展拉动我国电力的旺盛需求。
尽管国家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的硬性指标会部分降低工业用电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们看到占用电结构11.7%的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在以15.11%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2007年以后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将逐步降至1。我们预测2006-2008年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10.5%、9.85、9.2%,电力消费增长率分别为12.97%、11.52%、9.81%。
全国电力供给分析
电力生产能力回顾:产能扩张迅速,逐步缓解发电装机不足始于2002年全国大面积的电力供需紧张形势促使我国加快电力工业投资,使电力工业得到飞速发展,“十五”后三年我国新增发电能力1.52亿千瓦。截至2005年,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5.08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3.84亿千瓦,总装机容量同比增长高达14.92%,创我国装机容量增速的历史新高。
2006年1-10月份,全国电力装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6693.75万千瓦。其中水电738.27万千瓦,火电5914.54万千瓦。新建机组的迅速投产改善了我国过去几年发电装机明显不足的现状,有力地缓解了我国电力供需矛盾。
电力供应展望:2006-2007年历史投产高峰过后平稳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2006年14号文,继2004年国家核准和开工电站项目建设规模超过6000万千瓦后,2005年国家共核准电站建设项目139项,建设规模1.18亿千瓦。2006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预测2006、2007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9000万千瓦和8000万千瓦,而国家发改委预测值为8600万千瓦和7600万千瓦。从目前情况看,全国2006-2007年发电装机投产高峰已成定局。
电力施工技术的提高导致电厂建设周期普遍缩短半年左右,因此,预计2007年投产的机组将提前投产。据此,我们预计2006年全国投产新机组将达9000万千瓦,2007年为8000万千瓦。由于国家发改委2006年开始加紧电力项目的审批,预计2007年以后我国每年新投产机组将在6000万千瓦左右。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5亿千瓦。
发电核心要素分析
机组利用率:2008年见底,2009年恢复电力需求和电力装机容量两者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电机组利用率的高低,而发电利用小时数能较直观地反映出机组利用率情况。
尽管我国电力需求从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但2005-2006年发电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使得全国发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从2004年开始下降。2005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比2004年下降44小时,而2006年1-10月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177小时,其中,水电下降207小时,火电下降210小时,三者降幅分别为3.90%、6.53%、4.20%。2006年下半年我国主要江河来水偏少,造成水电利用小时数降幅最大。
新建机组2006-2007年集中投产,是造成发电设备利用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按照我们前面的投产测算,预计2006-2008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分别比上年下降261小时、199小时和41小时,降幅分别为4.8%、3.8%和0.8%。2008年后新投机组减少,全国总装机容量增速率略低于电力需求增速,发电利用小时数将缓慢回升。
在全国经济发展不出现意外停滞的情况下,我国发电设备利用率将不会出现1999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只有4400小时的情形。而从我国电力行业10年左右的周期来看,2008年前后,我国电力行业将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煤炭价格:煤炭产能释放,煤价2007年将面临回调从2006年8、9月份开始,全国煤炭价格呈不同程度的上涨趋势。其中,秦皇岛大同和山西优混动力煤中转价格到12月中旬分别涨到495元/吨、457元/吨,较9月初分别上涨12.8%、11.8%;秦皇岛煤炭平仓价较9月初平均上涨10.8%。在这轮煤电博弈中,我们认为供煤方希望在2007年年初的全国煤炭订货会上提高谈判筹码。从2007年全年来看,我们认为煤炭价格在二季度将出现回调,这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判断的结果: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近年原煤需求增速回落。原煤在经历2003、2004年21.46%的需求高速增长后,2005年需求增长率明显回落到8.01%,预计2006、2007年煤炭需求增长保持在8.7%左右,绝对需求增长值近2亿吨。
近年煤炭固定投资迅速增长,原煤产能将过剩。2003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总额为437亿元,预计2006年投资额1463亿元,四年内煤炭业固定投资翻了近两番。截至2005年4月,全国煤矿持有生产许可证的核定产能为22.6亿吨,根据2006年新增1.17亿吨推测,2006年底全国煤炭产能为23.4亿吨,预计与全国原煤生产总量持平。考虑到2007、2008年约2亿吨、2.4亿吨产能释放,历时煤炭供应增长将超过需求增长,产能出现过剩。
我国煤炭出口减少,进口增多。2006年9月取消的煤炭 出口退税,使得更多的煤炭从出口转为内销,同时使得进口煤炭增多。2005年进口煤炭2562万吨,同比增长39.5%,2006年1-8月进口煤炭2283万吨,同比增长38.5%。与国内煤炭价格三季度上涨相反,澳大利亚BJ动力煤从6月份持续下跌,11月份BJ动力煤炭跌到42.9美元/吨,加海运费和装卸费跟秦皇岛煤炭运到南方港到岸价相差无几。进口煤价下跌将进一步增大国内煤价回调的压力。
电价:2007年变动概率较小煤电联动方案实施以来,我国分别在2005年5月和2006年7月实施了两次煤电联动,全国上网电价平均分别上涨2.52分/千瓦时、1.174分/千瓦时。
方案规定以电煤综合出矿价格(车板价)为基础,实行煤电价格联动。
电力企业要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燃煤电厂上网电价调整时,水电企业上网电价适当调整,其他发电企业上网电价不随煤价变化调整。
对于煤电价格联动的周期及区域,文件规定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相应调整电价;若变化幅度不到5%,则下一周期累计计算,直到累计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进行电价调整。
电价改革一直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中核心敏感的部分。在“竞价上网”前面实施之前,煤电联动只是过渡的权益之计。而从目前情况来看,“竞价上网”在未来一两年内难以形成,煤电联动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维持。
从上面分析来看,煤炭价格波动在2007年内难以再次启动煤电联动。因此,2007年我国全国性的电价上涨概率将很小。
电力政策分析“920”电力项目变现促进电力体制改革国务院常务会议2006年11月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是对我国2002年提出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继续推进。实施意见指出“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抓紧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
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
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文,要求各地全面核查清理1999-2010年小火电机组关停落实情况,并要求加快小火电关停工作。1999-2010年共要求关停小火电1601万千瓦,华中地区份额最大,关停522万千瓦,占关停总数的32.6%。
始于2002年的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形势,使得近几年小火电的关停工作进展很慢,甚至有不少已经关停的小火电死灰复燃。目前全国电力供需矛盾得以缓解,正是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良机,这也有利于保证新上的大功率、低煤耗机组的利用率,从而有效降低电力行业的能耗。
改进发电调度方式、节能优先
国家发改委2006年8月在《关于开展改进发电调度方式有关调研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核电发电及化石燃料消耗最少为目标的节能发电排序调度原则。
我们认为今后国家在电力调度方面将充分保证水电、风电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利用率。另外,大参数火电机组和热电机组在电网调度过程也将获得优先考虑。这对以水电为主的经营企业和拥有大参数火电机组的发电公司非常有利。
电力行业兼并重组加剧、整体上市值得期待国务院2006年12月5日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要加大电网电力等七大行业的国有经济控制力,到2010年中央企业要调整和重组到80到100家左右,其中培育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目前国内最大的发电集团——华能集团2005年总装机容量4321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8.5%,完成发电量2564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0.7%,预计2006年新增发电机组1010万千瓦,但仍不到全国总装机的10%。2005年底,五大发电集团发电装机容量加起来不到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0%。全国发电行业分散经营严重、市场集中度偏低,不利于
《指导意见》的出台将加剧我国电力行业的重组并购,五大发电集团必将加大与地方电力企业的合并。其中,华能集团2006年收购粤电集团24%的股权吹响了我国电力行业中央发电集团与地方发电企业联合的号角。我国电力行业在走过2006、2007年如火如荼的新建电力项目后将向并购重组为主的行业整合前进。
电力行业价值有望重估
相对估值与国际发电公司相比有待提高为了客观地评估国内电力上市公司价值,我们考察了美国七家发电公司、欧洲五家发电公司及香港电力上市公司2006、2007和2008年的市盈率和市净率。
美国电力市场2006年、2007年平均P/E为16.92X和15.34X,欧洲分别为17.89X和16.06X,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市净率分别为4.56、3.15,香港市场平均P/E分别为15.27X和12.96X,市净率为2.13。
从相对估值来看,欧美电力市场平均P/E比国内高出2-3X,P/B高出1-2X。我国电力公司的成长性普遍好于欧美公司,A股电力股目前的估值水平存在严重的低估!
行业盈利能力逐步回升,重树投资信心二次煤电联动后,我国电力行业2006年各月销售收入均维持两位数的增速,同比高于2005年增速,各月利润增长率更是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行业的毛利率和利润率逐步回升,2006下半年以来均高于2004、2005年的水平。2006年10月电力行业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分别增至20.51%和11.35%。
行业盈利能力的回升有助于重树投资者对电力行业的信心,另外电力行业稳健增长性有利于提高机构投资者对行业的重新认识。
综合以上情况考虑,我们认为国内电力行业2007年平均P/E应在15X左右,P/B为2。
投资策略分析2006年全国电力投产高峰将延期到2007年,2007年机组利用率仍将维持较高下滑,我国局部地区甚至可能出现电力过剩,尽管二季度煤价可能小幅下跌,但两者多空对冲,电力行业仍处将继续向低谷下滑。行业寒意仍浓!2007年下半年,新建机组投产高峰过后,我国电力行业将在2007年下半年见底,2008年电力行业将走向全面复苏阶段。鉴于此,我们调高2007年电力行业至“买入”评级。
来源:新浪财经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