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耗煤行业 -> 冶金行业 -> 行业新闻

铜冶炼及开发形势严峻 发改委欲整肃铜冶炼业

2006/12/30 0:00:00       


  由于一些地方对铜冶炼准入、铜矿开发及产业政策执行不力,导致投资盲目快速增长,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按照产业政策和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规范投资行为,清理在建拟建项目,相关结果和报告已报至发改委。昨日,记者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该协会正在考虑近期向商务部建议设立进口铜精矿企业资质标准,以规范铜精矿进口行为,从源头遏制行业盲目投资。
  铜冶炼及矿山开发形势严峻
  今年1-10月份,铜冶炼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8亿元,同比增长72.3%,增幅分别比2005年全年、今年1季度、上半年回落58、111、45个百分点。在今年1季度,铜冶炼行业的投资增幅达到高峰。6月底《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发布后,投资受到抑制,增幅大大回落。
  但发改委认为,铜冶炼行业投资增幅仍然过快,明显超过其他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一些地方受利益驱动,加紧建设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落后冶炼能力,致使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严重。而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大矿小开问题仍比较突出,同时一些没有开采能力的企业加入矿产资源竞拍,圈而不采待价而沽。
  发改委强调,在铜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各地要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和冶炼能力的低水平扩张,严格按照产业政策和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规范投资行为。
  发改委将发布准入名单
  发改委在通知中要求,对违反政策规定的铜冶炼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对已经备案的铜冶炼项目,如达不到准入条件规定,均停止建设。未按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擅自开工建设的,在建一律停建,投产的一律停产,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清理铜矿山开发项目,违规的一律停止建设。
  据了解,发改委下一步将下发有关加强准入管理工作的通知,并按照准入条件要求公示后发布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并研究配套办法,会同有关部门查处铜冶炼、铜矿山建设中的违规违法行为。
  进口铜精矿企业资质或将提高
  本月中旬结束的中国2007年度铜精矿加工费谈判,必和必拓公司与中国铜企达成的铜精矿加工费比上年下挫37%,并取消了至关重要的价格分享条款。中国铜冶炼行业明年的经营形势堪忧。
  因此,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CSPT)谈判后呼吁,有关部门应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条件的铜冶炼投资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希望尽快出台符合产业政策企业的名单,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一律不发给自动登记进口许可证。
  CSPT由中国最大的9家铜冶炼企业组成,其进口量占中国总进口量的80%左右。但是由于国内铜原料资源短缺,国内铜冶炼企业都瞄准国际铜精矿市场,导致CSPT企业以实际减产来抬高谈判的筹码大打折扣。2006以来,国际铜精矿市场供应一直比较紧张,国际现货加工费曾经跌至30/3.0的低价水平,此前市场预测2007年铜精矿供应缺口会继续扩大。
  业内人士表示,如此低的加工费将对行业投资冲动产生抑制作用。
  近日,已有金融研究机构建议银行谨慎对铜加工企业授信,尤其是独立铜加工企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协会正在考虑向商务部建议就进口铜精矿企业资质标准提高门槛,主要从产业政策、准入条件等方面进行规范,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能将不会获得进口许可证。
  前11月我国铜精矿进口量减价增
  昨日,海关统计报告显示,1-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铜精矿324.5万吨,同比下降12%;金额为53.9亿美元,同比增长63.1%。1-11月份,我国铜矿进口平均价格为1661美元/吨,每吨比去年同期的896美元净增765美元,涨幅达85.4%。
  报告分析,我国铜矿自给率较低,对国际铜矿具有较为旺盛的需求,但持续上涨的铜矿价格使进口需求受到了部分抑制,从而导致一般贸易进口出现明显下降。我国是全球第二大铜生产国,但铜矿自给率仅为20%-30%,大量缺口依赖进口满足需求。短期内铜精矿进口下降将加剧国内市场供需矛盾。
  此外,我国缺乏长期有效的资源安全保障机制,容易受到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当前不少企业直接在海外现货市场采购铜矿,尚未通过长期合同建立起稳定的供应渠道,经营风险较大。

来源:上海证券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