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已经圆满的结束了,作为煤电双方历年谈判的焦点的电煤价格普遍上扬,其中,山西地区价格涨幅最大达40元;在当前煤炭供需市场相对平衡,煤炭产能潜在过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次电煤价格上浮呢,我们认为:
1、 重点电煤价格长期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应该向其真实价值回归
据统计,2004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原选煤单位生产成本为168.6元/吨,而电煤平均售价仅为162.5元/吨,2005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原选煤单位生产成本为207.6元/吨,电煤平均售价212.8元/吨。显然,电煤重点合同价格与煤炭生产成本基本接近,也就是说,销售电煤没有利润,可见,截止到2005年末,电煤合同价格仍然明显低于煤炭价值。形成这一状况的基本原因,一是电力行业垄断采购,二是政府干预价格机制。
2、 电煤合同价格向市场价格靠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主体地位的需要,是我国经济节能降耗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
资源配置应当主要靠市场来确定,电煤价格也应该由市场确定,在2006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国家确立了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实现电煤价格市场化是大势所趋。电煤价格市场化意味着电煤合同价格必须向市场价格靠拢,必须向价值回归。而且,建立节约型社会,也不能允许电煤价格长期低于煤炭价值。电煤价格长期低于价值,稀释了煤炭资源的稀缺性,等于确立了放任浪费能源的市场机制。推进建立由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资源价格,实现电煤合同价格向市场价格回归,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3、 煤炭生产的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与电力行业相比,利润增幅明显偏低
随着各项政策逐步到位,煤炭成本完全化和外部成本内部化的进程较快,煤炭生产的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据初步测算,已经出台及即将出台的政策性增支因素使煤炭生产成本上升70元/吨以上,具体内容包括:煤矿安全投入成本19元/吨;资源税由吨煤0.3至0.5元/吨提高到2.3至4元/吨,煤炭资源价款平均吨煤6元,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由收入的1%提高到3%-6%;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分别为吨煤25元、5元、10元,三项税费合计40元,国家上调电力价格升高了煤炭生产的用电成本,取消出口退税、征收煤炭出口税升高了煤炭出口成本,另外还有土地、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性增支因素。
尽管煤炭经营性成本明显下降,但是,由于煤炭行业的政策性增支因素很多,使煤炭行业盈利能力大大下降。2006年1-10月累计,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共完成利润总额125.18亿元,同比仅增长3.73%,同比增幅比上年全年增幅43.5%大幅度回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完成利润总额522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了50个百分点。而电力行业1-10月的利润总额达到了1038亿元,较同期上涨了37.2%,远远领先于煤炭行业。
4、从电煤供求关系来看,具有适度上调电煤合同价格的市场动力
从需求方面看,煤炭需求尤其是电煤需求仍将较快增长。就2006年的运行情况来看,煤炭需求总体上仍然保持着旺盛状态,据分析,2006年1-10月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9.4%左右;其中电煤消费增长相对较快,同比增长11.9%,电煤消费是拉动整个煤炭需求的主要力量。预测2007年煤炭需求及其中的电煤需求增幅可能回落,但回落幅度不会太大,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近几个月来国家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调控力度明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但具体分析后可以发现,投资增幅回落的主要产业是制造业和采矿业,这些产业的技术含量较高,投资完成额中用于采购建材、钢铁等高耗能材料的金额所占比例较低,这些产业投资增幅回落,对煤炭需求的影响相对较小。对煤炭需求拉动力度较大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两个月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幅没有明显回落,以致煤炭需求仍然保持着总体旺盛态势。预计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不会明显减慢,煤炭需求仍将保持总体旺盛态势。另外,电力产需量不如钢铁、建材那样主要取决于投资建设情况,而是取决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除与重工业生产相关外,还与人民生活、轻工业生产及气候因素等都有极大的相关性,预计2007年整个国民经济还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在更加完整的基本层面上决定了电煤需求仍将相对更加旺盛。
从供给方面看,尽管产能增加幅度较大,但运输能力增长幅度相对较小,铁路运输仍将制约煤炭供应增长幅度。2007年尽管煤炭产能迅速增加,但控制煤炭产能过快增长的各项行政措施将更加严厉,此外,随着资源有偿取得制度逐步大面积推行,取得采矿权的矿主为使其有限资源实现最大价值,不再疯狂生产,而是自觉控制过度增产。尤其是煤炭运输瓶颈仍将是制约煤炭供给量增长幅度的主要因素。据悉,2007年只有大秦线、神朔黄线分别增加运量5000万吨和1500万吨,相对于产能增量仍然明显偏小,而且铁路运力增加的区域布局极不均衡,山西中南部地区、陕西等地区煤炭运输瓶颈制约仍会十分严重,多数地区新增煤矿生产能力难以充分释放。因此,预计2007年煤炭产能、产量的增长幅度将可控制在适度区间内。
根据对以上供求两方面所进行的分析,判断电煤供求仍将保持总体平衡,个别时段、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电煤供应偏紧,具有适度上调电煤合同价格的市场动力。
综上所述,从电煤价格现有水平偏低、煤炭生产成本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煤炭产业利润增幅相对较低以及推进形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市场机制等方面来看,电煤重点合同价格都有适度上调的必要;而从电煤供求关系来看,电煤重点合同价格也有适度上调的动力和空间;总之,2007年度订货电煤重点合同价格应该适度上调。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