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耗煤行业 -> 化工行业 -> 行业新闻

二甲醚产业化须尽快建立完善产业链

2007/2/6 0:00:00       

   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这是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能源发展方向。那么,石油替代能源产业化究竟路在何方?近日,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

    煤制油产业化指日可待

    中国煤炭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煤液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克健说:“煤制油有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方式。无论哪种方式,生产出的油制品都是清洁燃料,含硫量和含氮量都只有目前油制品的千分之几,质量远远优于现有的油制品。”从经济层面计算,3—4吨煤可以生产1吨油,就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的情况,经济效益可行。

    目前,神华煤制油项目所涉及的工艺技术问题和重大技术方案均已落实,正在建设世界首座煤直接液化示范厂,预计今年底将建成并试运行。年产800万吨石油的宁夏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也已经进入科研论证阶段,这是继神华集团之后,国家批准启动的第二个大型煤制油项目。另外,煤制油已经被山西列入省级发展规划,并计划在今后5—10年内,在朔州和大同几个大煤田之间建成一个以百万吨煤基合成油为核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山东兖矿集团也在贵州省开发建设百万吨级煤炭液化基地。李克健认为,煤制油产业化指日可待。

    生物油产业化需大规模就地转化纤维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质洁净能源实验室的郭庆祥教授介绍,他们运用木屑、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等多种原料进行热解液化和再加工,可转化为生物油,用于汽车燃料等领域。目前,这项成果已经比较成熟,推向产业化的关键在于解决规模化和原料就地转化的问题。据了解,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谷壳等就有7亿多吨,每吨秸杆200—300元,1吨秸杆可以转化成0.5吨生物油,按照生物油热值相当于柴油的40%计算,生物油的经济价值远远优于柴油。郭庆祥指出,生物油用作车用燃料前必须经过一系列转化处理,实验室目前已具备将生物油转化成汽、柴油和甲醇的能力,合作企业目前已进入工业化制备的中试阶段,如能大规模就地转化纤维素,生物油产业化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展开。

    甲醇燃料推广需完整的产、运、销、储系统

    清华大学学者邱显清认为,甲醇燃料的快速发展和推行,必须取得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制定甲醇燃料产品及使用标准,在甲醇燃料产品的价格、税收、投资以及甲醇汽车生产、销售等方面采取必要的优惠措施。此外,大面积推广使用甲醇燃料,还需要政府建设一个完整的产、运、销、储系统,协调中石油、中石化建立甲醇燃料的销售网络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赵瑞兰对甲醇燃料的市场前景表示肯定。她介绍,甲醇燃烧后主要形成水和二氧化碳,污染远远低于汽油。从生产上看,制备甲醇所用的是发电领域不涉及的高硫煤,燃料成本每吨约为800-l000元,如果进一步扩大生产,成本还可以降低,与汽油相比,极具市场竞争力。

    乙醇燃料产业化依靠非农作物规模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认为,用粮食生产乙醇不是长远之计,用非农作物制乙醇必须进行规模化种植,解决好农产品季节性及原料分散同连续性、大规模生产的矛盾。他认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可耕地面积还在以每年3%的速度递减,我国的粮食不会过剩。再者,生产乙醇要用相当数量的煤,每生产1吨甲醇成本大概要5000元,经济上也不划算。
用秸秆制酒精目前还待拷问,倪维斗的观点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徐旭常不谋而合。徐旭常说,用纤维制酒精的技术尚未成熟,尤其是在中国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大规模地收集、储运秸杆并不现实,运输也有难度。此外,他们指出,如果能充分利用盐碱地、荒滩地等不适合种粮食的土地资源,来种植耐旱、高产的非粮作物,将大大减少乙醇燃料的成本。

    二甲醚产业化须尽快建立完善产业链

    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二甲醚城市客车”使用二甲醚为燃料,行驶时完全不冒黑烟,噪声小。负责该项目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黄震教授认为,二甲醚客车将是目前最快进入产业化的新能源汽车。

    黄震介绍,二甲醚是一种无毒含氧燃料,常温下在五个大气压下液化,易于储存与输运。二甲醚能从煤、煤层气、天然气、生物质等多种资源中制取。用二甲醚替代石油,将有效解决我国油品短缺矛盾和能源安全问题。二甲醚的另一个好处是无毒,对环境友好。检测表明,二甲醚客车排放远优于欧Ⅲ排放限值,碳烟排放为零,彻底解决了城市公交车冒黑烟的问题。

    黄震指出,我国二甲醚燃料发动机的研究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尽快进入产业化阶段,尽快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他也强调,只有燃料生产者和汽车生产商具备同步走的市场生产能力,方能顺利推动二甲醚汽车产业化。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