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减少进口印度铁矿石
昨日记者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获悉,中国将逐步减少从印度进口铁矿石。
自本月1日印度政府宣布对其本国出口的铁矿石不分品位地征收300卢比的关税,记者昨日就此事采访了五矿集团公司驻印度首席代表刘振刚。他表示,印度铁矿石相对于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已经没有优势。
刘振刚分析指出,2006年,我国从印度进口铁矿石7475万吨,虽然进口的绝对数量较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进口的比例却在下降,仅占中国进口总量的23%。
刘振刚进一步介绍了印度铁矿石贸易的特点,其劣势体现为“不与中国签订长期协议。矿石价格总是随行就市,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印度方面经常不履行合同。”其次,“印度铁矿石的品位偏低,加之价格不确定,所以我国的主要钢铁企业并不把它当作主要原料来源,而且由于其杂质含量高,处理过程的成本也就高”。刘振刚说。
而其优势在于,“价格相对低廉,同时运输的时间比较短,使得中国的进口商能够加快资金流动,减少资金占压时间”。
但是,随着印度政府的关税政策出台,印度铁矿石的劣势依旧,而价格优势却不复存在。仅仅是运输时间短,已经很难吸引中国的进口商了。
所以,刘振刚指出,印度的关税政策,正在迫使中国转向其他的铁矿石出口国,中国从印度的铁矿石进口量将逐步减少。同时,印度也很有可能分阶段地达到它5年内停止所有铁矿石出口的计划。
五矿集团呼吁印度铁矿石出口实施分段关税
昨日下午3时左右,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下称“五矿集团”)的谈判大楼异常忙碌,几乎找不到一间空闲的会议室,五矿集团驻印度首席代表刘振刚只好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专访的话题,就是近期业内关注的焦点——印度铁矿石关税。
3月1日印度政府突然宣布对出口铁矿石征收300卢比关税,随即引起中印两国贸易商一片恐慌。据刘振刚透露的最新消息,印度矿业联合会已经向印度国会提交了最新提案,印度国会将在本月内进行投票表决,最终决议“将很有可能对出口铁矿石实施分段关税政策”。
中国贸易商受困长期合同
刘振刚向记者简单介绍了印度增加关税后中印铁矿石贸易的最新情况,“从加税政策公布开始,几乎所有的印度出口商都开始和我方谈判,要求涨价,否则取消合同,甚至运到港口的矿石也不会装船。”
尽管我方一再努力,但是“西部港口果阿还是有5条船被取消了”。面对印度方面的一再施压,我国的许多进口贸易商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
造成目前市场大幅波动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与印度一直没有签订长期合同,这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造成的,虽然近期中钢协与五矿商会已经向印度相关商会提出了要求签署长期协议的建议,但是,“短期内实现锁量锁价还是比较困难的”。
据刘振刚介绍,目前印度与日本和韩国签署的都是长期协议,并且锁定供货量也锁定供货价格,这种合约,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动,双方都将执行。但是,目前印度并不与中国签订这样的长期协议,所以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印度的供货商立即就会“坐地涨价”。目前,中国公司只有宝钢集团与印度MMTC集团签署了为期一年的长期协议。并且MMTC已经向宝钢承诺,已经签约的合同价格不会变动。
同时刘振刚指出,“虽然从五矿协会召开紧急会议之后,有进口商宣称将停止进口印度铁矿石作为对印度该政策的回应,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停止采购,所以,印度矿产公司受该政策的影响,目前还不是很大”。
印度国会将表决分段关税
实际上,印度对这项关税的争论也是很大的,“印度的钢铁企业是最大的赞成者,因为这将保护印度的铁矿石资源,同时可能会降低铁矿石在印度国内的市场价格”。
但是作为争论的另一方,“印度的矿石协会和进出口贸易协会,对该政策的反对声音最大。因为这几乎断了他们的财路,同时他们也认为,印度政府的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很不理性”。同时,印度方面也承认,目前铁矿石是印度最大的换汇商品,对铁矿石的任何政策,都将对印度的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
资料显示,印度2006年铁矿石产量为1.55亿吨,其中8900万吨出口,自己只留了6600万吨,即使如此,最后还是剩余了1500万吨没用完。印度2006年的钢产量只有4000万吨,其本国钢铁企业,只用64%以上的高品位矿石,63.5%以下的矿石在本国基本没有市场。
所以这种自己不用还不让出口的“一刀切”政策,引起了印度相关企业的强烈抗议。印度矿业联合会提出,“在满足国内铁矿石需求的情况下,不应该限制中低品位矿石的出口”。
同时果阿地区的矿主和贸易商也对政府表示了抗议。果阿地区主要出产低品位矿石,该地区产品正在面临巴西和澳大利亚的竞争,在这个时候出台关税政策,对该地区的矿石开采无疑是一次重创。
此外,刘振刚向记者透露了印度关税事件的最新进展,“目前印度矿业联合会已经向国会提出了议案,控制印度高品位矿石的出口,对其增加关税。对64%以下的中低品位矿石放开出口,不增加关税,实施分段关税政策”。
据刘振刚分析,这种比较合理的分段关税,很可能被印度国会所采纳。
来源:北京商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