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今年用电高峰期未到,全国先后已有23个省份拉闸限电,几年不见的电荒再次光临我们的生活。时下,最具刺激性的政策当属“电力涨价”,国家发改委定价的天平终于再次倾向了电力行业。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是缺电导致了电价提升,电价提升无疑将会带来众多利好。
  可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发现,本以为电力涨价必让发电企业赚个盆满钵满的喜悦镜头,没有在任何一家发电厂出现,甚至不少发
电企业对此提出隐忧,电价一旦上涨,煤价、钢材等跟风涨价,最终发电企业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经济上没有得到任何实惠
  ,反倒背上一个骂名。那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呢?
  重庆面临45万千瓦时的用电缺口
  近日,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和经济信息中心课题组发出预警,今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重庆市将面临45万千瓦时以上的用电缺口。
  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前年下半年开始,市内能源供应速度明显跟不上需求,供求矛盾日渐突出。今年,能源问题更加明显。据相关部门透露,今年上半年的电力缺口达30万千瓦时。由于电力需求增大,电煤供应紧张,预计下半年情况将更不乐观。与此同时,水、气供应情况也不乐观,渝西地区的缺水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重庆最缺的不是电源,而是电网。”5月2日,一位电力行业的人士这样表露,此次电力提价主要是针对电网,指的是销售电价,而不是指的上网电价。
  该人士认为,既然提高销售电价,那么上网电价以后肯定还会上涨,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他分析到,由于要考虑到社会各阶层的承受能力,电力价格提升不可能一次到位。而且,提价也能反映供求关系。这次价格提升对那些既有电厂又有电网的电力企业是最有利的,尤其是那些自己电厂发的电能够完全满足自己网内的用电需求的企业,这样就能完全享受这次销售电价提升带来的好处;如果自己电厂本身的发电量不能满足自己网内用户的需求,还要从其他电网购电,那么这部分外购电根本赚不到钱,甚至还要亏损,所以,提价对电力企业的良好效果就不明显了。
  据这位人士分析,此次电价上涨,对只有电厂而没有电网的电力企业不会造成直接影响,但是可以使这些企业看到上网电价也将提升的趋势。
  电厂生产用煤告急对电价上调反应淡漠
  电价上调本是利好消息,记者未曾想电厂对此反应淡漠。6月2日,记者在与重庆电厂、珞璜电厂及白鹤电厂联系采访过程中获悉,目前国内煤价上涨迅猛,导致许多电厂生产用煤紧张,以至于电力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称:“我们希芄坏玫秸缘缌ι妹航械骺兀裨蛑挥型;恕!?br> 据称目前国内煤价上涨幅度为25%左右,每吨煤价格达到了150元左右,这一价格看来并不会对目前电厂的正常运行造成太大障碍。但在实际采访中,记者得到的数据与此有相当大的差距。
  业内人士介绍称,由于电力供应直接影响到公民生产生活,所以目前的电价都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没有放开,所以煤炭供应也按照电力分配的计划进行定量供给,其价格也由国家进行严格控制,“我们与煤矿都签了合同,按照国家定价供应煤炭”。
  这一宏观调控方式在几年前能够满足当时的运行要求,矛盾并不突出。
  但近年来重庆电力的紧张状况,使各电厂不得不超计划生产,因此造成电厂煤炭用量大增,可在这种局面下,煤矿向电厂供应的煤炭数量依然是按照计划执行,电厂就不得不寻求计划外需要的煤炭,如此一来,就在煤炭供应上出现了两种价格,即国家严格控制的计划内煤炭价格和计划外市场价格。
  一些电厂负责人说:“150元/吨的数据应该属于计划内供应煤炭价格,如果以综合成本(煤炭价格加运输成本)计算,供应内的综合价格大约为200元/吨左右。可是今年随着煤价和运输价格的大幅上涨,计划外价格,也就是电厂使用的7000大卡标准煤炭价格实际在年初就已经达到500—600元/吨,这个涨幅与去年相比超出一倍还多。与其他生产企业一样,我们电力企业同样面临成本问题,如果按市场化运行,我们只有采取停部分机器或提高电价的方式缓解压力,但在目前电力供应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这些电厂不得不继续保持超计划生产,如此长期下去,电力生产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最终无法维持长久的生产。”
  据了解,目前国内煤炭价格上涨幅度最高的为沿海地区,而由于相关部门的严格控制,重庆本地煤炭的价格始终低于外地价格。
  由此看来,似乎重庆各电厂所受煤价上涨的影响并不大。
  但实际情况是按照市场趋利原则,商品总会向利润和价格较高的市场流动。因此,重庆本地煤矿开始将大量煤炭向外地供应,以至于本地电厂无法寻找到足够的煤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态日甚一日。
  “按照国家标准,电厂都必须达到7天用量的存煤,但现在根本无法保持这个数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电厂的存煤量就开始大幅下滑,目前电厂存煤量仅够3~4天,高峰时期最低存煤量甚至只有1天。”业内人士颇为忧虑地说,在电厂运行的总成本中,煤炭消耗所占比重超过50%~60%,在计划内煤炭供应量不增加,而另一方面电力价格由国家严格控制,在电价得不到调整的情况下,计划内供应的煤炭价格也不会得到上浮机会,这样就造成煤矿不愿为电力生产供应煤炭,使计划外用煤成本无法得到消化,长期下去,计划外的煤炭价格倘若持续上涨,电厂就会陷入无力承担被迫停机的境地。
  要解决这种困难,目前电厂最迫切的想法是:希望电价与煤价的联动。通过调整电价使煤炭价格也得到提高,避免过多煤炭外流,以保障计划外用煤量。但同时煤炭价格又不能过高,否则电厂将难以承担。目前摆在电厂面前的矛盾,只有政府调控才能够有效解决。
  无法消化的超计划生产成本,加上暂时还未进行调整的电价,重庆各电厂目前的状态都不容乐观。更严重的是,随着煤价上涨,给不法煤矿提供了可乘之机。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煤矿抓住电厂对煤炭的迫切需求的心理,降低煤炭的质量,这样一来,给我们造成了很大损失。”
  煤炭大幅涨价,质量人为降低,四处寻觅原料的多重矛盾,在电价即将调整的前夕体现出来。这些矛盾是否能够随着上升的电价得到缓解?在记者采访时,业内人士一片茫然,“我们只能期望政府能够对目前的状况作出调控。”
  电价上涨刺激了各行各业敏感的神经
  在这次电价上涨中,化肥生产企业非常幸运地逃过一劫。因为按照国家发改委规定,农业生产用电、中小化肥生产用电都不在此次电价调整范围之中。
  尽管重庆各家媒体都纷纷登载了关于化肥生产厂家的电价不会涨的消息,但对于那些还没把正式文件拿到手中的化肥生产厂家来说,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重庆江北化肥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肖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1990年几分钱一度的电价,到现在已经涨了二三十倍,公司每月平均用电额高达300万元,要是电价再涨,那化肥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利润空间将更窄。
  据肖先生介绍,化肥生产销售企业目前正遭受严峻的市场考验。全球能源紧张、原材料涨价、重庆加大力度打击车辆超载,加上农贸产品不能随意调整价格等等原因,内外形势对化肥生产企业的发展都非常不利。所以他希望,这次电价上调的范围中真的没有化肥生产企业。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电价上调方案中没有化肥业,对于化肥生产企业来说,是一次平稳过渡的好时机。化肥生产用电一直都实行国家限价,所以这次不涨价对他们而言,实际上是变相的降低成本。
  “锰业的兴衰,将直接影响到秀山经济的兴衰。”重庆秀山县政府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接到记者电话后大呼:“电价涨一涨,锰业哭一场!”
  锰加工作为一个高耗能的产业,如果电价上涨,必定不利于锰加工业的发展。秀山县乌江三角滩锰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廷介绍,去年这时,企业用电不过0.28元/千瓦时,现在已经涨至0.31元/千瓦时。虽然每千瓦时增加0.03元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并不是什么大数字,但对锰加工业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
  据介绍,每吨电解金属锰需要耗电近1000度,每吨硅解锰也要耗电近550度,按三角滩年产5万吨各种加工锰产品来算,平均每月都得付出近200万元的电费,如果每度电涨0.01元就要增加产品成本几百元。
  秦玉廷分析,根据锰业的电价承受力来看,0.30元/度的价格是均价,也可以算是封顶价,要是电价真的再涨,那锰加工企业就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电解锰现在已经开始降价,目前每吨电解锰的市场售价才不过12000元,比几个月前降了接近1000元。”秀山老山沟锰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祚文说,“其实现在锰加工产品每吨的利润大约600—700元,如果每度电涨0.01元,就意味着每吨产品的利润下降200—300元。”
  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涨价来暂时渡过锰业的难关,但实际上,每个企业都拥有固定的渠道和市场,更有一些固定的客源。如果把电费涨价带来的损失转嫁给客户,很可能失去那些长期的合作伙伴,这是谁也不敢冒的风险。
  记者近日从重庆九龙电力董事会秘书黄青华处获悉,此次电价上涨仅能冲抵电煤价格上涨增加的成本,使九龙电力基本能够保证不因为原料上涨而出现亏损。
  据黄青华称,真正影响工业用电的是电网公司,九龙电力生产的所有电力都是按照国家价格统一卖到电网公司,而工业用电则由电网公司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适当调节,所有工业用电到底会上涨多少现在还很难说,但是她表示,上涨的幅度应该比国家规定电源上涨的幅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