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于2003年4月份公布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主要任务是: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制,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发展发电企业向大户直接供电的试点,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电力改革中煤炭行业将面临难得的机遇。电力改革将推进全国统一电网的建设,在区域网的基础上,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三峡工程实行全国联网。
电力改革对煤炭产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多家经营电网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打破行业垄断,改善煤电行业之间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2)打破电力垄断降低用电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经济发展对煤炭的消费需求。
(3)实现电力的网上调度及输送,比其它方式输送煤炭更加快捷迅速,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坑口电厂优势,有利于煤炭的转化。
(4)可以有效优化上网电源的成本结构,实现电网的低成本运营,实行电源结构的优势配置和优势发挥。引入竞争机制,初步形成国电、华能、地方电厂之间的竞争格局。用电大户煤炭企业由此间接受益。
(5)通过竞价和联网实现环保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环境折价标准的引入,要求煤炭企业注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煤炭加工比例,有利于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的发展。可能在适当的时候,对电厂固体污染物排放收费,实际上这种增收最终将转嫁到煤矿身上。
(6)电厂直接向用电大户售电,减少中间环节,可以降低转供电费用,降低煤矿的电力成本,煤矿电厂之间交易可以开展易货贸易,并且有利于推进煤炭电力资本整合。
电力改革对电煤采购将产生影响。电力改革以后,将挑战现行以中能燃料为机制采购主体的模式。电力改革以后,中能电力燃料公司不能行使改革后的单一资本所有者委托采购的权力。中能电力燃料公司只作为一般经营者,不具备直接用户的条件,如果参与煤炭经营必须具备经营资格。这一点应该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并且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这也是打破电力垄断的客观要求。因为电力所实行的垄断采购模式,一切从垄断角度出发,谋取供需双方利益,横亘于供需之间,阻碍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对市场变化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影响供需关系良性发展。彻底打破这种垄断体制模式是改革的必然选择。
电力改革以后,电力煤炭采购将改变目前的单一垄断采购模式,有分有合演化成为几个具备一定规模的集团采购。合同采购仍然是市场采购的主流,因为大批量采购具有稳定和价格比较优势,同时合同采购的运输保障条件供需双方都不容忽视。竞价上网与电煤合同采购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将会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和特定的地区内,根据发电结构不同也将反映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从全部电煤来分析,电煤采购合同比例应该在80%以上。从地区分析,煤炭调出地区合同比例可能小一些。从时间分析,水电装机比例高的区域,在丰水期对煤炭的需求将会偏低一些。煤矿应该能够根据电煤和市场消费的特点,调整煤炭生产时间季节结构。
电力改革以后,电煤采购方式将有所变化。电力竟价上网改革工作,表面现象看是在电厂之间引入竞争机制,本质实际上是煤矿通过电厂上网电价之间的竞争,通过电力上网引发煤炭与其它能源品种之间的竞争。竞价上网必将引发电厂对成本的严格控制,电厂会采取各种可能的手段降低成本,其中最主要的降低燃料成本。我国煤电占80%以上情况,煤炭占煤电成本的70%,降低能源价格主要是降低煤炭价格。因此,在合同关系以外,电力集团采购将可能采取以下采购手段。一是竞价招标采购;二是签定议价合同;三是委托集中采购;四是兼并收购建设,从源头开展竞争;五是在小煤矿集中地区或港口集散地自行采购;六是南方地区电力企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利用国际资源调节;七是与铁路运输企业、港口、航运企业组建综合性(集团)公司,扩展竞争领域和竞争范围,实行电力资本的顺向、逆向扩张。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