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钢铁产量的不断提高及市场波动性的加大,国内稍具规模的钢铁企业纷纷开始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以争夺更大利润,此前这部分利润一直被外资占据着。
随着中国钢铁产量的不断提高及市场波动性的加大,国内稍具规模的钢铁企业纷纷开始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以争夺更大利润,此前这部分利润一直被外资占据着。
首钢、邯钢等在日前的“中国钢铁物流高峰论坛”上向笔者透露,正计划投入巨资在各地建立多家钢材配送加工中心,后者作为国内钢材销售环节此前主要控制在分散的流通商手里。
谁控制了流通,谁就控制了经济。全球钢材流通主要有三大模式:一是日韩模式,绝大部分通过综合或专业商社,钢厂直供自销的只占3%~5%;二是欧美模式,绝大部分钢厂自销或实施加工配送,只有20%交给销售商;三是中国模式,介于二者之间,但更加偏向于日韩模式。根据国家发改委对76家重点钢铁企业的统计,通过流通环节销售的钢材占63.8%。
国内流通商小而分散,多是民营企业,往往一个流通商拥有多个供应商和多个客户,几个流通商又拥有同一个供应商和同一个客户。这样的结果是,钢材价格的话语权逐渐掌握在中间流通商手中,上游钢厂也很难了解下游客户的真正需求,只能不断批量生产“大路货”。很多时候,一些不规范的钢材贸易商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还会人为压低钢材价格,造成钢厂和用户的损失。
正是由于大量分散的流通商的存在,中国的钢铁工业与国外的差别除了质量,还有钢铁售后服务模式。目前,国内钢厂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比如产品生产出来后的后期剪切加工、配送等物流增值环节相当一部分是被跨国公司掌握着。比如日本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在2002年就与宝钢合资建立了上海宝井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按其战略规划在成立后三年时间里,在全国钢材消费地建立加工中心体系,构筑一个能向国内外用户提供迅速的钢材配送和高质量服务的物流体系,并达到年加工300万吨的目标。此后,重庆宝井、广州宝井、福州宝井、杭州宝井、无锡宝井、青岛宝井纷纷成立,基本控制了中国汽车板材、家用电器用板材等高档钢材加工市场。
事实上,钢材后期加工的利润率比钢材销售利润率更高,因为不同客户尤其是造船、汽车等高端用户拥有更多个性化需求。如欧洲安赛乐,其加工配送中心的利润就占据集团总利润的20%以上。
钢厂进行直供并自建加工配送中心将是未来趋势。国内钢铁巨头宝钢集团不仅在各地密布了多家加工配送中心,还更进一步地进入了汽车板激光拼焊、汽车零部件等更下游领域。
不过,自建加工配送中心也要承担当地需求不足的风险,因此在初期,钢厂可与国内大的钢材流通商合作建立。最近,邯郸钢铁公司就与国内最大的钢材流通企业五矿合资在苏州成立了一家加工配送公司,邯钢方面透露,今后将倾向于自建加工配送中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