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耗煤行业 -> 冶金行业 -> 行业新闻

钢铁业进入“人造冬天”重组有压力没动力

2007/7/9 10:10:11       

    政府的目的是通过限制出口促进产业整合,但调控似乎是“人造冬天”,因为市场需求很大,钢铁企业并未进入市场严冬。重组动力不大。

 

    在多个利空消息打压下,钢铁业正在遭遇阵痛。

 

   近日,美国商务部最终决定对产自中国的环状焊接碳素钢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为了避免更多的贸易争端,从5月份开始,政府下调钢材出口退税率,随后限制钢材出口,申报许可证制度被公布。

 

   在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后,国内钢材价格一路走跌,一些钢厂已经决定停产部分生产线,以应对即将来临的钢铁业的冬天。而这也暗合了发改委控制产能过剩,加快重组的意图。

 

钢企停产自救

 

     政策一再限制出口,让原本用于出口的钢材回归国内市场,并导致钢材价格一路走跌,企业为了避免出现钢材大量积压而被迫“割肉”。对钢企来讲,生产还是停产--是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正准备停止几条生产线的生产,因为国外订单和国内订单都少了许多。”河北鸣丰冷轧带钢厂的孙经理对此事一筹莫展,“目前企业有9条冷轧带钢生产线,上半年全部投入生产,效益很好,但下半年要停掉一部分。”

 

    孙经理把订单减少的原因归结到钢材出口受限,大量钢材只能内销,造成竞争加剧。今年5月,国家开始调整钢材的出口退税,冷轧钢出口退税由8%降为5%,热轧钢出口退税由8%降为零。

 

  随后,商务部出台钢材出口管理规定,为了抑制钢材出口增长过快势头决定从今年5月20日起对部分钢材产品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

 

   据了解,冷轧钢和热轧钢是钢材出口的主力,也是钢厂创收的主力。

 

   “我们生产冷轧的成本要比大钢厂少很多,同类产品也要比大钢厂便宜,所以大钢厂的生产压力更大。”孙经理透露,但是在避免产品积压而蒙受损失时大小钢厂却殊途同归,“大钢厂也不可避免地要停一些生产线。”

 

   “我们通常会在停产期间安排一些检修,不会宣称是因为市场价格因素造成停产。”一位钢厂人士透露。

 

   而记者在网上看到的信息是,7月2日一天内便有包括包钢、昆钢在内的4大钢厂的5组生产线进行检修。而整个6月份则只有不多的检修信息。各大钢厂的钢材产量的增速出现回落。

 

   生存的斗法

 

   对于大型钢厂而言,停产自救的成本并不低。“大钢厂的生产是全链条的,上游的钢锭生产线不能停,即便停产,热轧的炉火也必须一直烧着。”一位钢厂人士强调自己的损失。

 

   然而,暂停生产线又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必然选择。早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便表示,钢铁行业目前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虽然2006年和2007年发改委一再控制新产能的增长,但是产能过剩仍然接近40%。现在这种恶果开始凸现出来。

 

    其实,从2005年末,发改委和钢协开始一致要求,各地政府淘汰落后产能,并规定,年产钢在10万吨以下的企业都被列在淘汰的范围之内。

 

  “为了躲避被淘汰的大限,周围的钢厂又开始了新一轮扩大再建设,力争突破20万吨。”唐山一位钢铁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又上了新的生产线。”

 

   2006年初,铁矿石价格上涨,国内需求减缓,发改委原本认为过剩产能可以进行自然淘汰,然而到了下半年,国际钢材价格忽然上涨,远高出中国的市场价格,钢厂们再次开足马力,依靠国际市场进行自救。“大家都在靠出口退税活着。”当时一位钢厂人士告诉记者。

 

   然而,2007年上半年,在钢铁企业利润平均增长1.2倍的情况下,政府再次削减了出口退税。随后,钢协釜底抽薪,直接将钢材出口权限划归政府所有,出口钢材全部需要经过审批。并再次调低出口退税。此刻钢厂竞相停产的一幕便上演了。

 

   然而一位小型钢厂人士,向记者提出了另一种规避政策的可能性,“我们希望今后能够私下向大钢厂购买出口钢材的许可证。”

 

  几轮斗法之后,钢铁产能依旧保持增速。

 

  产业整合艰难行进

 

    政府的目的是通过限制出口促进产业整合,但调控似乎是“人造冬天”,因为市场需求很大,钢铁企业并未进入市场严冬。重组动力不大。

 

    其实在控制产能过剩、钢材大量出口的幕后,钢协的想法一直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并连续3年把提高产业集中度,作为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然而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2004年,我国钢铁行业前10位钢企的产量占总量的34.7%,2005年下降至33.6%。2006年下降到了29%。

 

    对于这一现象,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向记者解释,“合并重组速度缓慢,造成大钢厂的产量始终无法提高。”

 

    今年年初,发改委“钦点”鞍钢与本钢的合并重组需要提速,并被认为是2007年钢铁行业合并重组的重点案例。

 

    早前认为管理层难以整合以及地方财税收入阻碍整合的因素,在鞍本合并中都被“剔除”,“鞍钢和本钢今年都更换了新的领导,此外两个企业都位于辽宁。阻碍都不存在了。”分析人士认为。

 

   然而,除鞍钢股份(000898)和本钢板材(000761)股票由于合并传闻一再冲高之外,鞍钢人士却向记者透露,“合并依旧没有太多进展。”

 

   另一个由山东国资委规划的,莱钢与济钢的联姻进展得也并不顺利。据悉,莱钢在主动与国际巨头米塔尔联系,希望提前把自己许配给这家外资。

 

    “上半年钢厂效益都很好,国际、国内的需求量都大,大家生活得都很好,没人愿意主动去被整合。”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向记者证实了鞍本合并进展缓慢。

 

   随着政府对钢材出口政策的收紧,“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严重受到影响。”戚向东形容目前的状况。

 

     同时国内市场钢材的价格保持了连续多日的下跌状况,需要钢企抱团过冬的时机已经不远了。

 

来源:中国经营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