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煤炭产业的发展优势
1.1、资源优势
煤炭是新疆最具潜力的优势资源之一。根据全国第3次资源预测与评价,新疆地表2000m以浅煤炭预测储量达1.82万亿t,资源分布面积7.64万km2,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35.9%,位居31个省(市、自治区)首位。资源储量中百亿吨以上煤田达24处。其中,吐哈煤田5200亿t、准东煤田3750亿t、伊犁煤田1900亿t,属于世界级大煤田;地表1500m以浅煤层气预测储量达9万亿m3,约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24.4%,位居31个省市自治区前位,其中准噶尔、塔里木、吐哈、三塘湖4个气区可采储量大于1000亿m3,开发前景广阔。
新疆煤炭种类齐全,有气煤、焦煤、肥煤、瘦煤、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弱粘结煤等。煤质发热量高,具有含硫、含磷、含灰分低的特点,属于优质动力和煤化工、煤制油用煤。已探明和开采的煤田,大多煤层的赋存浅,可采煤层多,主采煤层厚,开采技术条件好。
截止2006年底,新疆累计探明煤炭地质储量1494亿t,占预测资源总量的8.2%,其中保有储量1478亿t。原煤累计采出总量9.2亿t,占累计探明储量的o.6%。按目前的煤炭年产量和回采率测算,现有保有储量从2007年还可以继续开采700多年。
1.2、产业基础优势
经过50多年发展,煤炭工业已发展成为新疆重要的基础产业。形成了地质勘探、设计施工、开采洗选、煤炭灭火、应急救援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和相当的生产规模及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建成了乌鲁木齐、哈密三道岭、艾维尔沟3大煤炭生产基地和昌吉硫磺沟、塔城铁厂沟、拜城铁力克、和田布雅等18个中小型矿区。
截止2006年底,形成原煤开采能力4700万t、洗煤能力670万t,焦炭生产能力420万t;全疆有矿井474座,分布在76个县市,原煤年产量30万t以上的县市有36个(其中lOO万t以上县市9个)。目前,新疆能源生产总量中原煤占40%,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56%。
近年来,神华集团、新汶集团、鲁能集团、徐矿集团、华电煤业、开滦集团、兖矿集团、中煤能源集团等一批国内有实力的能源企业已经进入新疆煤炭产业,进行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和转化利用,这将有利提升新疆煤炭工业的产业规模和整体水平,做大做强下游产品的精深加工。
1.3、价格优势
新疆煤炭埋藏浅,厚度大,易开采,新建矿区和开采条件较好的扩建矿区吨煤投资200元左右,生产成本相对比较低。多年来煤炭价格保持在90~110元/t,是全国平均煤价的30%~50%,属于全国的低价位能源区,发展煤化工及下游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2、新疆煤炭工业存在的问题
(1)资源勘探程度低。目前,新疆已探明资源量的85%以上被占用,可采储量不足,储采比呈下降趋势,生产接续紧张,加上资源回采率低(全疆平均≤30%),资源开采与供给矛盾突出。
(2)产业链条短。长期以来,新疆煤炭工业主要以原煤生产为主,开采和洗选约占工业增加值的87%;煤焦化、煤化工规模小,产品品种少,附加值低;煤液化、煤气化和煤层气开发利用等精深加工处于空白。
(3)市场空间小。由于地域原因,新疆远离我国东部煤炭消费中心,煤炭生产和消费空间相对封闭,消费以疆内市场为主,占产量的90%以上,外运受到铁路运能的限制,不足产量的10%,煤炭市场供大于需。1996~2006年,原煤产量年均增长率仅为4.2%。
(4)发展后劲不足。现有煤矿以小井型为主,产能30万t/a及以下矿井占全疆矿井数量高达93%,产量约占全疆煤炭总产量的70%。
1996~2005年新疆煤炭工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仅占全疆同期能源产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2%。
3、新疆煤炭产业市场分析
3.1、煤炭市场
目前,新疆煤炭消费以传统(工业、民用)市场和火力发电用煤为主。2006年,全疆消费总量4427万t,其中,传统市场2685万t,发电1407万t,外调内地省区335万t。
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2010年,新疆生产总值达到4530亿元,原煤产量达到11400万t,按万元生产总值消耗煤炭1.17t(在2006年万元生产总值消耗煤炭1.46t基础上降低20%)测算,全疆传统市场和发电煤炭消费总量为5300万t,届时至少还有6000万t煤炭需要通过精深加工和转化。
3.2、煤电市场
新疆规划以火电为主的发电装机容量2010年为1480万kW(包括西送360万kW)、2020年为3100万kW(包括西送1000万kW)。新疆电网并人西北电网并通过“十一五”末期规划建设的哈密—兰州750kV超高压、“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乌鲁木齐—武汉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大功率西送电力,不仅能够置换出西北电网容量,满足华北、华中地区电力需求,还可以实现西北电网的水火电互补,调整和优化区域电源结构,大大提升电力发展水平,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3.3、煤化工市场
根据国家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替代燃料产量为4500万t,其中煤基燃料(甲醇、二甲醚、煤制油)4000万t。新疆被列入规划的全国7大煤化工产业区,规划甲醇产量500万t、二甲醚产量100万t、煤制油产量1000万t。国家产业政策为加快新疆煤化工进程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3.4、煤焦化市场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煤焦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1800万t贸易量中的1/3来自中国。目前,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需要焦炭的80%依赖俄罗斯,鉴于俄罗斯自身消费量增加、出口量减少,中亚5国的消费需求已就近转向新疆,年需求量25—30万t,预计2010年从新疆的进口量将达到50万t以上。
4、新疆煤炭产业发展方向
4.1、坚持煤为基础
煤炭是新疆各种能源资源中储量最多的资源、也是相对廉价的能源产品,应立足资源优势、保障能源供给、坚持煤为基础的能源发展方向,确立煤炭为能源主体的基础地位,构筑稳定的能源生产体系和供给体系。
4.2、坚持多元化发展
优化二次能源结构,重点建设一批煤电一体化和以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煤制油为主的大型煤炭产业基地,积极开发煤层气,把新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电、煤化工基地。
4.3、坚持优化产业布局
稳定乌鲁木齐—昌吉地区煤炭生产规模,保证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工业、民用用煤,积极发展煤化工;加快吐哈、准东、伊犁地区资源开发,重点实施煤炭转化和深加工;适度发展南疆地区煤炭生产,主要保证电力、民用用煤。
4.4、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根据新疆煤炭资源分布、产业基础、水资源量、交通条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资源地为中心,采用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实施就地转化,发挥聚集作用,形成以资源类型为特点和产品上下游联系紧密的煤炭产业群。
5、新疆煤炭产业发展规模
5.1、4大产业链
(1)煤电产业链。实施煤—电—高载能产业的煤炭就地转化,推进大型、高效、清洁发电,发展煤电联营和热电联产一体化,形成一批负荷中心电源,支撑受端电网,建设新疆电力外输基地。
(2)煤气化产业链。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通过煤气化,生产甲醇基本原料,并开发二甲醚、醋酸、甲醛、丙烯、乙烯等下游化工产品。
(3)煤液化产业链。采用直接或间接煤液化技术,生产成品油(汽油、柴油、润滑油)和石脑油。
(4)煤焦化产业链。通过干馏技术生产焦炭,对联产的煤焦油、粗苯、焦炉气进行综合利用,提高效益。
5.2、5大产业基地
(1)哈密煤电基地。资源分布在哈密市和巴里坤、伊吾县境内,由大南湖、沙尔湖、三塘湖、巴里坤、淖毛湖矿区组成,煤田面积15013km2。煤炭资源储量3582亿t,目前已探明地质储量1895亿t。煤种为气煤、焦煤、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哈密煤电基地位于新疆自治区东部,与甘肃省毗邻,是“十一五”末新疆电网750kV电压双回并人西北电网和“十二五”新疆—华中土800kV输电线路的起点和主要支撑电源。建成新疆的“西电东送”基地。规划煤炭产能近期1000万t、远期4000万t,发电装机容量近期360万kW、远期1000万kW。
(2)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资源分布在阜康市和吉木萨尔、奇台、木垒县境内,由北塔山、吉木萨尔、老君庙、火烧山、滴水泉矿区组成,煤田面积11210km2。煤炭资源储量3747亿t,其中,长焰煤1053亿t、不粘结煤2694亿t,目前已探明地质储量800亿t。准东邻靠哈密煤电基地,通过建设阜康重化工、准东煤电煤化工、将军庙煤电煤化3-32业园区,2025年,建成煤炭产能66000万t、煤化工产品产能2000万t、煤制油产能3000万t,发电装机容量2000万kW。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和新疆的第2个“西电东送”基地,并在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方面有所突破。
(3)伊犁煤电煤化工基地。资源分布在伊宁、霍城、察布查尔、尼勒克县境内,由伊南、伊北、皮里青、尼勒克矿区组成,煤田面积3300km2。煤炭资源储量1777亿t,目前已探明地质储量318亿t。煤种主要为气煤、长焰煤、不粘结煤。
2025年,建成煤炭产能5500万t,其中,5座1000万t/a大型矿井、1个500万t/a中小型矿井开采区;建成发电装机容量240万kW,与伊犁河谷水电开发形成新疆西北部地区的电力基地;建成煤制甲醇转制低碳烯烃产能360万t/a,发展下游二甲醚、液体燃料。
(4)托克逊黑山煤化工基地。资源分布在托克逊县境内,煤田面积60km2。煤炭资源储量14.2亿t,已探明地质储量8.6亿t。煤种为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热不粘结煤,属于国内外的稀缺煤种。是生产煤制甲醇、煤制油的优质原料。“十二五”初期,建成煤炭(露天矿)产能1500万t,煤炭直接液化产能320万t。为新疆发展煤液化提供技术示范。
(5)库拜煤炭煤电煤焦化基地。资源分布在库车、拜城县境内,由俄霍布拉克、拜城东、拜城西、阿艾矿区组成,煤田面积591km2。煤炭资源储量333亿t,目前已探明地质储量21.8亿t。煤种为气煤、焦煤、贫煤、瘦煤、褐煤、长焰煤。通过建设库车能源、拜城重化3-3-业园区,“十二五”期间,建成煤炭产能1180万t、发电装机容量87万kW,成为阿克苏、克孜勒苏、喀什3地州的主要煤炭、电力供应基地;建设煤焦化产能200万t,成为新疆最大的优质焦煤出口基地。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