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省煤炭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市场走势平稳,煤炭价格稳中有升,出口煤炭明显减少,产销量增加且基本平衡,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税、利润总额 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行业经济总量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煤炭工业经济运行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煤炭产销衔接良好,商品煤销售流向结构变化较大。1-6月份,全省煤矿生产原煤6723.17万吨,同比增加136万吨,增长2.1%,其中:省属煤矿生产原煤5058.18万吨,同比减少22.3万吨,下降0.4%;市县属煤矿生产原煤1475.6万吨,同比增加150.7万吨,增长11.4%;乡镇煤矿生产原煤189.39万吨,同比增加7.5万吨,增长4.1%。
1-6月份,全省煤矿销售商品煤6405.49万吨,同比增加136.1万吨,增长2.17%。其中:省属煤矿销售商品煤4729.62万吨
我省煤炭销售在省内量4908万吨,同比增幅30.08%;销往省外1356.86万吨,同比增幅17.64%;出口煤量大幅下降,实际完成140.63万吨,下降63.54%。
6月末,全省煤矿煤炭库存161.63万吨,比上月末增加17.8万吨,同比增加13.67万吨,增幅9.24%;其中:省属煤矿库存142.48万吨,同比增加32.08万吨,增幅29.06%。
(二)原煤单位成本有所提高,煤炭价格稳中有升。6月份省属重点煤矿商品煤吨煤平均售价431.57元,比上月吨煤增加22.22元,上升幅度5.4%;1-6月份,吨煤平均售价410.21元,同比吨煤上升37.8元,增幅10.1%。其中:原选煤平均售价同比上升40.89元/吨,涨幅13.4%;洗精煤平均售价同比上升45.73元/吨,涨幅9.5%。1-6月份,原煤单位成本286.72元,同比吨煤上升31.68元,上升幅度12.4%。
(三)产值、收入和利税同比增长。1- 6月份,全省煤炭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01207万元,同比增长13.7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486286万元,同比增长15.63%;实现利税1088620万元,同比增长4.71%;实现利润487021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省属重点煤炭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75015元,同比增长16.44%;实现产品销售收3755433万元,同比增长16.44%;实现利税763364万元,同比增长1.7%;实现利润255453万元,同比增长7%。完成出口交货值174050万元,同比下降31.87%;
(四)应收账款同比略有下降,库存产成品资金占用有较大幅度上升。6月末省属煤炭企业应收账款298518万元,同比下降1.74%。其中:应收煤款73921万元,同比下降30.28%;应收非煤款224597万元,同比上升13.57%。期未库存产成品占压资金278583万元,同比上升18.6%。
(五)三项费用提取明显增加。1-6月省属重点煤矿提取安全费用、发展基金和维简费用提取164204万元,同比多提53938万元。其中:安全费用提取98383万元,使用49426万元;发展基金提取24166万元,使用5152万元;维简费用提取41655万元,使用23201万元。三项资金费用加上年结余今年1-6月份结余资金186057万元。
(六)职工工资收入持续稳定增长。1-6月份,省属煤炭企业职工人均月工资2636 元,人均月工资同比增加425元,增幅达到19.24 % 。
(七)节能降耗取得初步成绩。上半年,省属煤炭企业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完成吨煤8.77千克标准煤,同比下降2.3%;原煤综合耗电吨煤35.14千瓦时,同比增加2.7%;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完成万元1.0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6%,基本完成了各企业自身制订的目标。
(八)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1-6月份,全省发生原煤死亡事故7起,死亡10人,百万吨死亡率0.15。与去年同期相比,原煤事故起数减少14起,死亡人数减少29人,百万吨死亡率下降75%。
二、当前我省煤炭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今年上半年全省煤炭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全省煤炭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运行态势,但是,从当前制约我省煤炭经济平稳运行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比较多,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是全国煤炭产量增幅仍然较大,社会库存居高不下。1~6月份,全国原煤产量达到10.82亿吨,同比增幅11.4%。6月份末,全国社会煤炭库存已达到15400万吨,比上月增加130万吨,比年初增加952万吨,我省统调电厂到7月25日库存已接近430万吨,可供这些电厂一个月以上的发电用煤。这对2007年度下半年保持煤炭供求关系适度从紧,保持煤炭价格稳定的行业目标造成较大的威胁。
二是我省煤炭企业普遍受到剩余可采储量不足的制约,近年和未来十年我省煤炭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产业转型迫在眉睫。2003年以来我省煤炭产量始终在1.4亿吨左右,根据“十一五”规划以及新建矿井产量水平,未来一些年山东省内的煤炭产量基本定位在1.4~1.5亿吨。从现有的产煤省份的发展趋势看,在前四位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的前提下,未来几年里排在山东省煤炭产量后面的安徽、贵州等省的煤炭产量也将很快超过我省 。我省煤炭企业尤其是省属煤炭企业普遍存在剩余资源量逐年减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采场接续困难,压煤村庄搬迁压力大,新建矿井埋藏深,安全生产管理难,完全成本逐年加大,煤炭主业利润下降的问题不可避免,因此无论是在可持续发展还是和谐发展的角度上,如何发展好非煤产业和拉长煤炭链实现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省比其他省份更显得更加急迫和迫在眉睫。
三是我省非煤产业与加快建设非煤主导产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和问题。一是非煤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对待非煤产业重视程度上存在差距;二是非煤产业整体上规模小、档次低、科技含量低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三是高耗能、高排放的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优势主导产业不突出,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四是人才短缺的矛盾仍然严重的制约着非煤产业的发展。
四是自外省调入我省煤炭资源量不断增加,我省煤炭市场压力增大。国家宏观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西煤东运”等因素,对山东市场的影响不断增强。近年来国家持续对大秦、侯月、朔黄三条煤炭铁路专用线加大了资金投入,使这三条西煤东运铁路线运力明显增加,山西、内蒙、陕西、河南等省煤炭从公路、海路、铁路大量涌入华东市场,作为主要产煤省环绕的华东地区北部省份,目前看来受冲击最大的省份是我们山东市场,今年1-5月份,山东实际调入山西省煤炭达到3211万吨,同比增加394万吨,增长14%。自2006年以来,省外来煤资源量增加与维持我省煤炭企业市场份额的矛盾日益突出,我省原有的供求平衡格局已被打破,这将对省内所有煤炭企业传统的省内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五是我省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矿井技术装备落后。近几年,煤炭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更新改造了相当一部分高耗能设备,但是煤矿高耗、老旧设备多,系统不匹配,调控技术落后等问题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煤矿约有30%的耗能设备属于落后淘汰设备。省属重点煤矿主通风机、主排水泵的平均效率只有60%左右,系统运行效率低于55%,比国外先进水平约低15个百分点。
二是矿井煤炭资源回收率仍然较低,资源浪费严重。我省煤田地质条件复杂,煤矿地压、水、火、地温等自然灾害严重,煤矿一些重大的精细勘查和开采技术还有待于突破。加之,近年来受市场供需形势拉动,刺激一些煤矿不顾客观条件、违反开采程序,超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甚至以丢弃煤炭资源为代价,盲目追求产量,煤炭资源平均回收率问题仍然较低。
三是原煤入洗加工率不高。目前,世界上主要产煤国的原煤入洗率均在70—80%,而我国原煤入洗率仅为32%左右,我省为50%左右。大量原煤直接燃烧,造成热能转换率低,污染严重。未经加工的大量原煤长距离运输,不仅造成运力的严重浪费,而且也造成了煤炭消费地环境污染。据统计,目前国内煤炭总调运量约17.68亿吨,平均运距为600公里,其中约10亿吨未经洗选加工。如果按经洗选可除掉洗矸18%计算,那么参与调运的煤炭中约有1.8亿吨矸石被运至四面八方,浪费运力大约1080亿吨公里。
四是生产效率总体水平仍较低。虽然近年来全行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上看来,目前全行业产业结构仍不合理。2006年全国年人均原煤产量400吨,我省为470吨,而美国为14285吨,澳大利亚 为7560吨,分别是我国的35倍和19倍及我省的30和16倍。
除此之外,在煤炭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节电、节煤、节油、节水及煤矸石、煤层气(瓦斯)综合利用等方面还有大量急迫而艰巨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六是两项资金占用增长过快,应收账款已创近几年最高。近几年应收帐款占用的情况是:2004年21.17亿元,2005年23.29亿元,2006年为29.64亿元,今年6月底期末余额达到 29.8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应收非煤款达到22.46亿元,同比上升13.57%,占应收帐款的75.24%,已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省属煤炭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应该说延续了一季度煤炭经济运行的良好势头,但面临困难问题不少。三季度乃至下半年是煤炭销售的关键,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运行工作,对完成全年的增盈增收的预期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未雨绸缪,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应对的政策措施考虑的周全一些,沉着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我省煤炭工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立足科学创新发展,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真正为实现山东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三、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47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5454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41844亿元,增长10.6%。与此同时,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中西部地区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46078亿元,增长26.7%(6月份增长28.5%),比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农村投资8090亿元,增长2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6%。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887亿元,同比增长28.5%,比上年同期加快4.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增速稳步加快,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6月份增长16.0%),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利用外资增长平稳。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3%,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
今年以来,我省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工业产销稳步增长,投资结构逐步改善,消费品市场交易旺盛,就业形势和价格水平保持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趋于协调。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上半年我省按可比价格计算,GDP同比增长14.7%。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6.8%,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也比我们年初预期的要好,美国经济增速虽然比上年有所放慢,但好于预期。据IMF预测,全年美国经济有望增长2.2%,欧元区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经济增长将接近2.3%,日本经济快于上年,全年经济增长大约在2.3%左右。这三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总量大约在60%左右。同时,亚太、东欧、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大体接近上年的增速,增长仍比较快。
从国际能源消费情况来看:国际、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在下半年带来能源需求的增长。5月份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了《2007国际能源展望》。这份报告指出2030年全球能源消费将比2004年增长57%,而煤炭是需求增长最快的能源。报告预测,2004~2030年间,全球的煤炭消费量将增加74%,煤炭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率将从26%增加到28%。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重心呈现出向煤炭回归的趋势。因而,国际煤炭业的前景十分乐观。5月底,人们热切关注的2007财年中日LT煤炭价格谈判终于取得了新的成果。双方商定,收到基低位发热量24.2兆焦/千克的标准动力煤年度合同价为67.9吨/美元(FOB),同比上涨14.97美元/吨,涨幅达28.19%,合同供应量为500万吨。另悉,本年度中日炼焦煤合同价格也已落定,价格为103美元/吨至106美元/吨(FOB)。中日新财年煤炭价格谈判的结束,为下一轮中韩谈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照。自6月到8月,一些地区甚至到9月,北半球夏季能源消费高峰已经到来,欧洲也将面临夏季高温的考验。
从国内能源消费情况来看:一是需求情况。受今年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国内许多地区在5月份下旬就先后提前进入了夏季,但从1-5月份的情况来看,水电的发电量同比下降了10.7个百分点,虽然近期南方雨水较多,但水电还难以对火电造成大的影响。二是煤炭资源情况。最近华东联合体对煤炭资源情况的调研表明,目前的动力煤资源处于合理偏低水平。三是运输情况。近期运输因素对煤炭市场的影响主要是大秦线检修对煤炭供求关系的影响和海上运价上涨对下游市场的影响。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全球经济正在持续快速的复苏乃至发展,拉动了煤炭需求的大幅增长,由于受煤炭能源与石油、天然气等的比价情况的影响,未来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将面临较大调整,将向有利于煤炭工业发展的方向迈进。2007财年中日LT煤炭价格谈判的成功将对国内的动力煤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削弱了取消出口退税和加征出口关税对煤炭企业出口积极性的影响,有利于促进煤炭出口的恢复,减少国内市场煤炭资源,与此同时,上述价格还明显高于或接近国内市场主要产煤省份同种质量动力煤的价格,良好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比价关系将对国内煤炭价格形成有力支撑,有利于促进国内煤炭市场煤炭价格水平的稳定和提高。我们认为,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今后一个时期,电煤需求旺盛,近期电煤将整体呈偏紧态势,加之国际动力煤现货价格上扬的比价作用,电煤价格将呈现上升态势。炼焦煤及精煤市场将继续保持紧张态势,价格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