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耗煤行业 -> 冶金行业 -> 行业新闻

鞍本两大钢厂'联姻'尚待国务院审批

2008/1/4 13:47:19       

“鞍本集团内部合并的方案2007年就已经做完,现在已经报到国务院总理处待审批。现在预计今年一季度将会获得通过。”1月2日,一位接近鞍本集团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据这位人士透露,此次内部整合方案将在人事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整合鞍钢与本钢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渠道,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鞍钢和本钢的合并。

 

整合的第一步是人事上的全面统一管理。据该人士透露,根据上报的方案,辽宁省一位领导将出任鞍本钢铁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现任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钢、本钢集团董事长于天忱将分别担任鞍本钢铁集团的总经理和常务副总经理。

 

艰难的磨合期

 

2005年8月16日,东北地区最大的两家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重组成立了鞍本钢铁集团,并在沈阳举行了揭牌仪式。

 

根据鞍本集团当时的规划,重组后双方将首先从生产经营的合并入手,包括联合采购、联合销售、统一报表等;第二步则是实现双方资产重组。

 

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时任鞍钢董事长的刘?d表示,预计双方联合的第一步将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此外,双方将“尽量缩短磨合期,争取一年时间内实现集团的资产整合”。

 

然而,在此后2年多的时间里,被业内寄予重望的鞍本联合一直“貌合神离”,各自为战,生产经营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联合,遑论资产重组。

 

2005年10月和2006年5月,鞍钢集团与本钢集团分别完成了整体上市。

 

“在貌合神离的情境下,双方都不甘示弱,各自做大的意愿都很强烈。”光大证券分析师赵湘鄂说。

 

据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这个实质整合方案本来是在2007年底就应该审批通过,但“国家可能认为应该在一个更好的时机里公布这一方案,所以时间上有所延迟。”

 

该人士说:“内部税收和微妙的人事关系是鞍本迟迟不能真正合并的最主要原因,”上述知情人士说。

 

据了解,鞍钢是央企,而本钢是辽宁省属企业,合并后的税收如何分配是个问题。据上述人透露,在方案中将核定钢产量,以该产量为基础计算税收归辽宁地方所有。“就像宝钢合并八一钢铁(22.98,-0.66,-2.79%)一样。”

 

而在人事安排上,“正是因为难以摆平,因此才会请一位省领导来做董事长。”而且2007年初,刘?d、张营富分别从鞍钢集团总经理、本钢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上离任。两家企业高层同时调整为重组铺平了道路。

 

合并的风声既已传出,鞍本集团内部的职工似乎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鞍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而以前两家完全是各干各的,唯一有所“合并”的是在采购环节,“但范围和数量都是极其狭窄的,比如某一品种的焦炭在某一生产厂的采购。不过近两个月以来,鞍钢和本钢在采购环节的合并程度加大了不少。”

 

“当然,这次报批的方案只是一个生产经营上的合并方案,而资产重组又是后一步的事情了,因为资产重组操作起来非常麻烦。”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谁将主导扩张

 

“在鞍本集团中,肯定是鞍钢占据主导地位。”上述鞍钢集团的内部人士地表示,鞍钢是中国除了宝钢之外唯一有希望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中国钢铁企业。

 

他的这一说法得到了证券界人士的认可。

 

“我们认为鞍钢是国内仅次于宝钢的钢铁公司,它的技术吸收消化和创新能力都非常强,这一点甚至超过宝钢,只是在金融投资方面相对宝钢较弱一些。”光大证券分析师赵湘鄂说。

 

鞍钢是目前国内铁矿石自给率最高的特大型钢企,其铁矿石自给率达到70%-80%。2006年5月,鞍钢自主设计施工的西部500万吨板材精品基地建设投产。同年12月,鞍钢东部1100万吨钢的现代化改造全部完成,预计今年将达到1600万吨的钢材产量,完成了其在2005年定下的“两步跨越目标“:即第一步,到2007年建成1600万吨钢精品基地;第二步,到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2006年粗钢产量统计,鞍本钢铁集团以2255.76万吨的粗钢产量,超过了2253.18万吨粗钢产量的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坐上国内钢铁产量的头把交椅。但离鞍本集团3000-4000万吨的年产能还有较大差距。

 

“鞍本集团在内部整合完成后,势必要对外扩张,兼并更多的国内钢铁企业。”赵湘鄂说,“比如辽宁本省的凌钢集团,应该就是下一个目标。”

 

凌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凌钢股份(13.45,0.00,0.00%)(600231.SH)目前因有“定向增发事宜”,已经停牌。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定向增发,应是凌钢集团将其与鞍钢集团合资的200万吨精品钢项目中的相应股权注入凌钢股份。

 

该精品钢项目注册资本28亿,其中鞍钢出资21亿,持股75%;凌钢集团出资7亿,持股25%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