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耗煤行业 -> 电力行业 -> 行业走势

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基本平衡

2008/5/20 9:25:51       

2007年,电力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全国电力装机突破7亿千瓦,受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电力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基本平衡。 

  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极大增强,2007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正式投产)10009万千瓦,是继2006年后第二个基建新增规模超过1亿千瓦的年份。其中,水电1306.5万千瓦,火电8158.35万千瓦,风电296.17万千瓦。截止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7亿千瓦,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增速比2006年降低6.2个百分点,2002年以来发电设备容量增速实现首次下降。其中,水电14526万千瓦,同比增长11.49%;火电55442万千瓦,同比增长14.59%;核电885万千瓦,同比增长29.2%;并网生产风电设备容量403万千瓦,同比增长94.4%。全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超额43%完成年初关停目标。 

  发电量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全口径发电量完成32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水电4867亿千瓦时,增长17.6%,比2006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火电26980亿千瓦时,增长13.8%,比2006年同期降低2.4个百分点;核电626亿千瓦时,增长10.8%;风电56亿千瓦时,增长95.2%,比2006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发电设备累计利用小时下降幅度小于2006年,2007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5011小时,同比下降187小时,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少了40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5316小时,同比下降296小时,下降幅度比2006年下降幅度多43小时;水电设备利用小时3532小时,同比增加139小时;核电设备利用小时7737小时,同比降低69小时。 

  电煤供应形势总体平稳,2007年,全国电煤供应形势总体平稳,煤炭供需矛盾总体缓和,南方电网电煤供应短缺情况比较严重。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生产耗用原煤12.82亿吨,增长10.7%,低于同期火力发电量增长3.1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电力消费延续了2006年的强劲增长态势,到5月份达到两年来的最高增速。进入6月份,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当月用电消费开始小幅稳步回落。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完成32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2%,增幅比2006年上升0.2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了1.2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用电量完成860亿千瓦时,增长5.19%,增幅比2006年同期降低4.9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完成24847亿千瓦时,增长15.66%,增幅比2006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了1.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3167亿千瓦时,增长12.08%,增幅比2006年同期提高0.40个百分点,比上半年降低了0.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完成3584亿千瓦时,增长10.55%,增幅比2006年同期下降3.9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降低了0.42个百分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26,略低于2006年全年的1.28。 

  用电结构重型化趋势更加突出:全国工业用电量为245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23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用电量分别为4502亿千瓦时和200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1%和17.34%,轻、重工业增幅比2006年分别下降0.78和上升1.72个百分点。工业增速明显高于其它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增速,重工业增速也远远高于轻工业用电增速,说明我国用电结构重型化趋势更加突出。 

  各地区用电增长不均衡的情况得到一定改善,中西部用电增速开始回落:用电增速超过20%的省区已经由2006年的内蒙古、海南、宁夏三个省份减少到2007年的内蒙古一个省区,尤其是宁夏自治区用电增速下降10.81个百分点,海南、重庆也分别下降了5.12和5.42个百分点;有20个省份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12%到17%之间。 

  2008年电力行业经营形势处于谷底 

  第一季度尤其是1-2月份,虽然电力供应能力快速增长,但受电煤供应紧张和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有所加剧,缺煤停机和缺电问题比较严重,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个别受灾严重的地区停电时间长达10天以上。一季度冰冻雨雪期间,全国尖峰负荷最大电力缺口在4000万千瓦左右,比2007年的1000万千瓦明显增加。进入3月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电煤供应仍然是制约供应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季度,全国基建新增生产能力1246万千瓦,比去年同期下降60万左右。由于南方部分地区雨雪冰冻灾害等因素影响,火电装机比去年同期少增197万千瓦。截止2007年3月底,全国6000千瓦以上电厂发电设备总容量为6.93亿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长14.4%,其中,水电、火电分别为1.23和5.55亿千瓦,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3%和13.9%,核电装机885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长29.2%。 

  发电量高速增长中增速略有回落,火电发电量增长回落尤为明显,2008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8051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4.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7073亿千瓦时,增长13.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51个百分点;水电发电量751亿千瓦时,增长11.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但是水电发电量所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回落0.19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今年水电出力总体比去年同期较好;核电受新投投产和优先调度作用,生产发展势头较好,用电增速快速上升,达到40.1%。虽然一季度发电量增速比去年有所回落,但各月增速却在逐月明显回升,如2、3月当月发电量分别增长11.3%和14.0%。 

  一季度,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157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20小时。其中,水电564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1小时;火电1282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20小时。若剔除湖南、贵州不可抗力影响造成的利用小时下降,其他省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合计仅比去年同期下降5小时。与1-2月份相比,3月当月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比去年同期水平提高9个小时,其中,火电提高14小时。可以说,从2005年四季度开始的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的趋势已经明显放缓。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上升的省份明显增多,天津、河北、吉林、江苏、福建、山东、河南、甘肃、新疆等省份利用小时上升,上海、安徽和广东上升更为明显。 

  一季度,全国电煤耗用还是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全国发电消耗原煤3.25亿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321万吨,同比增长12.80%;供热消耗原煤517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762万吨;全国发电和供热日均耗煤414万吨,平均每天比去年同期多耗用45万吨。 

  1-3月份,电煤供需比较紧张,直供电网日均供煤189.5万吨,日均耗煤189.3万吨;1月底、2月底、3月底直供电网电煤库存分别为1724、2797和2266万吨,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534、38和389万吨,可用天数分别为8、14和12天。特别是1月26日库存仅有1649.5万吨,平均可用七天,为历史最低水平。南方电网由于电煤产能不足、煤矿停产、煤价高启等原因,电煤供应也存在很大的矛盾。 

  一季度,全国3月底库存2266万吨,同比减少389万吨,可耗用12天。日最大缺煤停机容量4000万千瓦,存煤低于三天耗用水平的机组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严重制约了火电发电能力。 

  电煤价格继续高位上涨。在2007年全国电煤价格平均上涨35-40元/吨、涨幅超过10%的基础上,今年的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签定的电煤合同平均价格再次上涨35-45元/吨,部分地区甚至超过70元/吨。最近,据发电企业反映,在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江苏、辽宁、内蒙古、河北、甘肃、贵州、湖南和云南等省区,各电力企业都接到煤炭企业书面或口头的通知,要求上调电煤价格。据不完全统计,煤炭企业要求涨价基本都在30-50元之间,甚至更高。电煤价格持续高位上涨已经完全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2007年以来平均电煤价格累计涨幅超过100元以上。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位回落,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133.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04%,增速比去年同期降低1.88个百分点。 

  产业用电结构发生新变化:一是第二产业用电同比增长11.8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增速降低3.83个百分点;同时下降幅度又大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下降幅度;二是第一、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5.7、4.43和10.83个百分点;三是受用电增速变化的影响,全国电力消费结构重型化趋势略有改观,第二产业用电结构降低1.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结构分别提高了0.25和0.84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国工业用电量为6026.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9%,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5.0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分别为8.61%和12.50%,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降低2.88和5.60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分别降低1.19和4.80个百分点。 

  重工业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58.17%(去年同期为72.39%),同比下降了13.68个百分点。 

  但是与1-2月比较,1-3月重工业增长贡献率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增加的百分点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一季度,由于雨雪冰冻灾害期间优先保证居民与重要用户用电、限制高耗能行业生产,高耗能产品出口增速放缓以及结构调整效果初现等因素共同作用,重点行业用电过快增长的势头明显回落,增速同比大约下降了6个百分点左右,其中,化工行业降低了4个百分点左右,建材行业基本保持稳定,钢铁行业和有色行业分别下降了10个和20个百分点左右,下降非常明显,交通运输制造业和建筑业也都略有下降。 

  一季度,化工、建材、冶金、有色四大行业用电量增速明显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的特点已经不是非常明显。四大行业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为30.73%,比2007年底的贡献率(44.84%)降低了14.11个百分点。 

  电力行业利润下降幅度较大,受灾害,电煤价格持续高位、清洁环保上网电价增加,企业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增长等因素影响,电力行业利润下滑十分明显。1-2月份,电力行业利润总额由去年同期的216.10亿元下降到95.41亿元,同比下降55.85%,低于煤炭行业利润增速(66.8%)122.85个百分点。 

  各子行业利润情况也都十分不理想,均出现了自去年来未有的利润全面下滑。火电企业利润仅为25.49亿元,同比下降了75.39%;水电企业利润仅完成9465万元,同比也下降了73.45%;核电企业和新能源发电企业分别实现利润7.29和1.3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2.38%和9.05%。电力供应业因为一方面要消化脱硫上网电价、优先安排清洁电力和大机组发电带来的上网电价增加因素,另一方面受灾抢修电网,利润也下降了37.63%。 

  在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经济增长不确定性日益增多、经济持续发展的困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经过国家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并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保障和基础的电力行业,预计2008年二季度乃至下半年我国电力需求增速将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前提下增速有所回落,用电结构得到一定优化。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判断:2008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将持续上升到13.5%左右,全年在经济没有大的波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控制在13.5%左右的水平上,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在上半年继续略有下降,下半年略有上升,全年累计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在5000小时左右。 

  2008年,全国电源投资和投产规模预计将在去年的高水平上略微回落,投资完成规模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基建新增装机在9000万千瓦左右,全年计划安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电网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到3000亿左右,与电源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基本持平。由于华东、华中、南方地区灾后电网的恢复建设和重新评估加固建设,需要在年初确定的电网投资规模基础上追加较大的资金投入,这将进一步加大对电力设备制造业及其原材料的需求。可以说,2008年,电力投资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保持适度规模的增长,这有利于适度超前发展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及下半年,电力供需将承接2、3月份以来逐月恢复增长的势头,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增速可能继续缓慢走高;在装机规模和输配规模稳步增长的情况下,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基本平衡,个别省份略有紧张,电煤供需形势整体偏紧并在部分地区将更显突出,电煤供应和来水情况将是影响今年电力供需的决定性因素。 

  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在电煤供应正常、外界环境没有突发性影响因素等情况下,华北和华东电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中、东北、西北电网电力总体平衡略有富裕。局部地区如山西、西藏受电力装机不足,湖北、辽宁及华北等地煤炭不足,浙江受电网卡脖子影响,仍有可能出现电力供需紧张局面。 

  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由于新增装机较少、一次能源供应紧张等原因,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呈现电力电量双缺局面,全网高峰期电力缺口800万千瓦左右。其中,预计广东最大电力缺口在600万千瓦左右,燃油、燃气供应及气候等因素都将对电力平衡有较大影响。广西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并有外送能力。云南有机无水、有机无煤的情况较突出,枯水期受电煤供应制约,最大缺口150万千瓦左右,汛期电力供应总体平衡。贵州平衡偏紧,电力缺口约100万千瓦,但电煤供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海南大机小网的矛盾突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压力较大,在考虑特殊备用的情况下,在8、9月存在缺口20万千瓦。 

  电煤问题是影响电力工业运行和经营的最主要问题 

  由于大的煤炭企业和电力集团都是国有企业,按照国外能源市场化发展的经验,许多电力企业本身就是集煤炭、电力生产和运营于一体的能源公司。 

  一是借助国家加强对能源行业重视、组建国家能源局的有利时机,鼓励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的优化重组,进一步总结和研究煤电一体化的方式和机制问题,建立煤电互保的机制体制,这对稳定和平衡电煤市场化带来的煤价波动,减少电力企业经营风险和困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是加强电煤与铁路运力的协调,优先规划和建设重要的运煤通道,解决运输瓶颈问题;三是要以“十一五”规划为指导,利用电力工业发展产业政策,鼓励有条件地区加快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借助电网输电线路包括特高压的建设,变输煤为输电,优化电煤资源及运输流向结构,缓解煤炭运输压力;四是大力推动电源结构多元化,加快发展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近期来看,由于煤炭按市场化运作,电力价格由国家控制,所以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才能解决电力企业经营状况。我们认为2008年下半年物价指数,将决定煤电联动政策能否实施。 

来源:中华电力网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