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1979年3月,在山东的枣庄煤矿,活跃着一支女子掘进队,她们最小的17岁。最大的29岁,全部为未婚女青年。每天,她们脖子上系着白毛巾,扛着铁锨、镐头,背着煤电钻、钎子、炸药等欢声笑语上下班,成为当年百里矿区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时井下掘进的工作劳动强度大,条件艰苦,没有谁听说过女工能干掘进。但她们却硬硬的挺过了三年多,队员从成立初期的32人发展到200余人。直到1979年3月女子掘进队解散,如今她们已年过半百,绝大部分都已退休在家。当岁月洗尽铅华,回忆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那段在井下奋斗的苦辣酸甜,她们感慨万千。是啊,尽管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但女子掘进队作为一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她们那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掘进队中的“小点点”
张中凤是整个女子掘进队中最小的队员,她十七岁那年初中没毕业就替老换幼来到了煤矿并参加了女子掘进队。当时她个子矮小,只有1.50,体重70多斤,身体单薄,发育不良,被掘进队的队员们疼爱地喊为“小点点”。“小点点”张中凤家住在离矿上30多里的山亭区东凫山乡,姊妹六个她是老大,父亲67年在井下出工伤办了工伤保,在家修养工资很低,现在每当忆起对张中凤家最深的印象,队员们记忆最深的还是她的弟弟光着屁股穿着棉袄的情景。张中凤说,上班后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们女子掘进队同采掘男工一样每月也给56斤粮食,70%粗粮,30%细粮,一般他们女队员都吃不了,那时矿里职工食堂一碗菜5分钱,最好的排骨2毛5,她常吃的饭是棒子面窝头,把细粮买成馒头拿回家去。那时不通汽车,她每月步行三小时回一次家, 那时她回家成为弟妹们最盼望的事。
在劳动中锻炼,在劳动中成长,能吃能干的 张中凤渐渐成长和成熟了起来,20岁那年,在井下正抱着风转打眼的时候,她突然感到身体不适,看到了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东西,在她惊慌失措的时候,队里的姐妹告诉她“点点,你长大了”。
“熊猫眼”杨玉华
30多年过去了,每当队里的姐妹们看到杨玉华,还是喊她“熊猫眼”。“熊猫眼”是杨玉华上井后两个眼圈洗不干净,一圈都黢黑而得名。女子掘进队成立时,21岁的杨玉华是枣庄煤矿洗煤厂机电班的车工。一入队就被任命为副队长,76年成立支部,原队长刘玉琴成了书记,她又被任命为队长。在采掘创纲要上水平运动中,她与书记刘玉琴一起,轮番跟班作业,打连勤、献公休,24小时不上井。当问起一个大姑娘家为什么连脸也顾不上洗干净时,至今她还笑着说:上了井又要开会,又要汇报,又要跟着检查,接着又要下井,费那个劲干嘛!有一次,杨玉华帮师傅扶扦子,师傅在砸扦子的过程中杨玉华感觉手腕疼痛,并有点出血,当时根本没当做一回事。女子掘进队解散一年多以后,突然当初疼痛部位红肿,到枣庄矿务局医院看,有块角铁嵌入手腕已有三年,开刀动了手术才取出来,她说“我们那时都有点木,不娇气”。
女子掘进队历练了她坚强的性格,女子掘进队解散后,由于文化大革命不办高中,只有初中文化的杨玉华1985年通过自学拿到了高中文凭,87年---93 年,又凭着顽强的毅力参加了全国自学考试,先后拿到了专科和山东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并先后在枣庄煤矿和付村煤矿任基层党支部书记,退休后,现55岁的她又被上海第一家民办大学—衫达学院聘为班主任辅导员。
“老大姐”华守勤
29岁的华守勤是掘进队中年龄最大的,工作3年也一直未谈恋爱。 她先后任女子掘进队副队长、党支部书记, 回想起参加女子掘进队在井下奋斗的那段的生活, 至今令她人心潮起伏,热血沸腾。
华守勤曾作为支边青年,先在甘肃兰州石棉矿工作,后调回枣庄煤矿,在女子掘进队中最年长也是阅历最丰富,是队员们公认的“老大姐”。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她对队员都非常关心,就像自己的亲妹妹一样,华守勤说“当时队员们大多为替老换幼,许多来自农村,年纪小,学历偏低,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在井下又和男同志作业区挨在一起,我常常提醒大家要爱护和保护自己。也不管她们生不生气。”队员高伟华在队里的姊妹中是比较爱打扮的一个,有一次,发了工资后她与同学约着去徐州买衣服来晚了,到宿舍查岗的华守勤没有找到她,十分焦急,又跑到她家里去找。当时家长们都十分传统和封建,特别是对女孩子管得都很严,她还不敢说高伟华没有在单位,只是找了一个别的借口到她家看了看。
为了照顾女同志生理的特殊性,矿上规定每人每月可以歇3天病假。但书记刘玉琴和队长杨玉华从不歇班,她们把来例假时用的卫生纸装在工作服的兜里,常常被汗水浸透。华守勤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嚷着对她们说“你们以为你们真是男人吗!你们不歇,大伙还咋歇?”从那以后每个月的特殊日子,大家才轮流得以休息几天。
有滋有味的掘进队生活
队员们都说“下井时的生活有滋有味,这是一段经历,是她们这一代人的一段历史,至今想来仍回味无穷。”在掘进上水平创高产活动中,井下运煤车皮紧张,为了多出煤,她们在井下常常给采煤工区男同志争车皮,连偷带抢,常常闹到调度出面协调。毛主席逝世时,全体女子掘进队队员在井下边哭边干,化悲痛为力量,24 小时不上井。
76年春节矿上举办拔河比赛,女子掘进组队参加,她们的对手恰是全矿最强手--服务公司井口次煤拣选工。面对着人高马大、五大三粗的对手,许多人都劝她们趁早弃权,而生性不服输的队员们决定搏一搏,身材弱小的她们团结一致,发扬井下掘进的那股子拼劲,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夺得了胜利。她们说:“这也多亏我们井下的劳动锻炼,身体素质好”也是的,为什么她们敢于面对庞大的对手,就是靠的那股不服输的精神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女子掘进队队员们在阴暗潮湿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了三年,但身体基本上没有落下什么毛病,这主要是她们在井下从不闲着,现在杨玉华也只是偶尔膝盖有点疼,属于磨过度。
34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年青姑娘而今都已年过半百,抚今追昔,她们依然怀念那段日子,思念每位队友。思念她们曾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虽然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已退休在家,但她们共同培育出的那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她们所留下的爱企、爱党、爱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鼓舞、激励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枣庄矿人。
来源《中新山东网》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