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工信部等部委制定的《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规格尺寸》等新能源车国家标准将于2010年出台,国内数十家车企开始暗中角力国家标准制定话语权,焦点聚焦于插电式与换电池式标准。
目前,国内车企主要以插电式充电模式为主。2009年8月,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牵头下,一汽、上汽等国内十家整车企业联合成立“电动汽车产业联盟”,并签署《电动汽车发展共同行动纲要》,开展联合制定电动汽车标准的准备工作。在电动车领域,该联盟主要研究的即为插电式纯电动车的商业标准和模式。
但以日产汽车、众泰汽车和浙江康迪车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却在推行“电池式”这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
以众泰汽车为例,该公司出售给客户的是未安装电池的纯电动车,客户购车后需要租用一块普天海油的电池组。当车辆电池即将耗尽时,客户将车开至充电站,更换另一块电池,并结清前一块电池实际电量使用费用。该模式在操作上更具便利性,且车主只需要承担不含电池的车辆成本,购买价格更为低廉。插电式充电的商业模式是客户将车停在充电桩或者充电站,2—8小时后才能将电充满继续行驶。
日产汽车CEO卡洛斯·戈恩在东京车展期间即表示:“务必使电动车的零售价做到与汽油车相当。”他的重要手段之一即是在整车中完全剔除电池成本,为客户提供电池租赁的模式,同时为客户节省了电池保养维修的成本。
该种商业模式与比亚迪插入式充电的商业模式存在极大的差别,并由商业模式的不同引发一系列的商业标准差异。
“如果国家标准决定选用换电池的模式,那么比亚迪之前的研发准备和商业化上的投入就全白费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争夺电动车商业标准的原因。”一家汽车公司高层表示。
而就在一汽等十家整车企业成立联盟推动插电式标准的同时,2009年底,浙江康迪与中国海油、中国普天、浙江天能电池有限公司等能源巨头达成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推进联盟”,也欲通过联盟的形式,扩大“换电池”式商业模式的影响力。
在国家出台电动车技术与商业化标准前,两股势力的博弈仍将继续。
来源:江苏经济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