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完善的水电开发利益共享机制
流域开发的目的是开发、利用、保护流域的资源,进而推动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资源、创造条件。流域所在地是流域资源的实际所有者,流域开发主体是流域资源的使用者。因此,在流域开发中如何处理好开发主体的利益与流域区域的利益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就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国外流域开发的过程中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
一是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加强交通、输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流域工农业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无论哪个国家,在流域开发中,都希望通过流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都十分注重加强流域内交通、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如开挖运河沟通江、河、湖、海运输网络,修建铁路、公路、港口等枢纽设施建设,架设远程输电线路等,从而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便利、做出贡献。
二是充分利用流域电力资源发展高载能产业。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是流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为流域开发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证与竞争优势。利用流域开发所提供的丰富水电资源,在流域内通过直供电或优惠电价的方式,提供廉价电力供应,吸引高载能产业投资,推动流域经济的发展。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国家——瑞士,充分利用丰富的水电优势,为莱茵河流域提供廉价电力,使瑞士的炼铝和化学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美国田纳西流域提供的廉价水电也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流域内形成了一条“工业走廊”。
三是流域开发主体与流域所在地共享流域开发收益。一方面支付资源使用费,与流域所在地利益共享。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流域所在地经济作为流域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在税收分配、转移支付等方面都对当地有所倾斜。同时,征收水资源使用费,并将资源使用费大部分留在流域所在地,也成为很多国家的做法,从而使流域所在地能够更多分享流域资源开发的收益。另一方面是让利于流域居民,流域开发主体直接参与流域当地经济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一些欧洲大型水电企业,在流域开发的前若干年,不从流域开发提取利润,利润全部返还当地居民,用于当地发展。等当地居民在流域开发中的损失得到补偿,并分享到流域开发的实际利益后,再谋求长远的共赢与发展。美国的TVA则直接拨出专项资金,资助流域的化肥研究、土壤改良、发展旅游等,并为流域所在地经济发展提供基金、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支持。
启示
需加强移民合法权益保障
中国水电开发的移民安置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移民以投资主体身份合法参与水电工程效益分配。移民应以其对受淹资源使用权的价值,以投资主体的身份来参与工程效益的分配。完善水利水电工程效益分享机制需要从恢复和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出发,移民以投资主体的身份,以实际损失作为投入物,和工程业主一样参与工程效益的分配。水利水电工程投资及其移民补偿投资和其他形式的投资一样,其本质属性是确定的,因为投资是投入要素权、资产所有权和收益占有权的结合,需要相应确立移民的投资主体地位,以实现投资、产权和收益的三权合一。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投资中将水库移民补偿投资列为相对独立系统的投入形式,实行先期补偿和后期扶持的政策。由于后期扶持政策并没有把移民作为工程的投资者看待,只是作为扶贫救济的对象,不能体现移民作为投资主体的特征。
二是以淹没范围对水电工程的综合效益确定移民的利益分享范围。移民分享工程效益的范围应以淹没区资源对水利水电工程所带来的综合效益为基础,而不是以淹没区资源对移民的自身效用为基础。目前一般将水利水电工程效益按其是否能内化为项目的收益分为财务收益和非财务收益。发电效益、供水效益等效用可以通过市场内部化为项目的财务收益,但防洪等效益不具排他性,不能通过市场将其内化为项目的财务收入,这样移民只能参与工程财务效益的分配,而实际上许多的水利水电工程以防洪为主,直接的财务收入有限,这样移民参与工程收益的分配就很困难。一旦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普遍性原则,受益者需要为所获得的效益付出代价,受损者的损失必须得到补偿,只有这样,资源的分配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如果防洪效益的受益者不为所获得的收益付费,受淹地区的移民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来源补偿其损失,受益区与受淹区的贫富差距将进一步被拉大。为了均衡受淹区与下游受益区的利益关系,可通过对下游地区受益者征收外部性税收的方式来弥补受淹者的损失。
三是以移民的积极奉献来确定补偿移民工程效益的分享份额。移民分享工程效益的份额应该根据移民受淹损失中对工程做出积极贡献的部分来计算。由于投入是工程效益共享的依据,所有对工程建成及正常运行有积极贡献的投入按核算后可比的投入量比例,才可以合理地共享工程效益。库区移民对工程的投入,除了一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外,主要是受淹没的土地资源。在农村移民补偿投资实务中,补偿费由土地及其附着物两大类组成。目前对土地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不太合理,按土地收益倍数法计算淹没土地的补偿费用和安置补助费没有反映土地的真实价值,应该根据土地的收益价格和社会保障价值来确定淹没土地的真实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投入资本。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