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枣庄市立足资源优势,抢抓煤化工产业发展机遇,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兴产业特色化”的思路,全力推进煤化工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以产业转型促进城市转型。目前,已形成以“木石煤化工产业园”为核心园,“西集煤化工产业园”、“海化煤化工产业园”为辅助园的“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区”。在全省重点培育的七大煤化工园区和鲁南地区重点建设发展的四大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中,我市均排在第一位。成为我国最有潜力、最有竞争力的煤化工基地之一。
在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件政协提案有力推动了煤化工产业科学发展。
去年3月份,枣庄市八届二次政协会议上,市工商联提出了《关于打造煤化工产业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提案中针对我市煤化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科研人才队伍、提高资源利用率,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和能耗、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问题提出六点建议。提案引起了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对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并组织专人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促进煤化工产业基地发展建设的措施。
由于煤化工产业专业性强,发展空间大,集较多工艺于一体,需要大批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研发人才和实际操作能力过硬的专业骨干人才。为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兴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我市结合实际,依托现有基础条件成立了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该院被列入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无偿扶持资金500万元。在枣庄学院建立了煤化工学院、枣庄职业学院设立煤化工系、在煤化工基地成立水煤浆气化和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通过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凝聚、培养了一批拥有高层次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为煤化工基地的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煤化工产业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发展的基石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搞好初级产品生产的同时,我市致力拉长产业链,做到煤化工产业链初端、中端、终端产品同步突破,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煤化工基地建设更快更好发展。按照“上下游一体化”原则,在发展甲醇、醋酸等初中端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煤化工下游产品,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做大做强甲醇、醋酸等碳一化产业,积极储备开发二甲醚能源替代产品和煤基烯烃与新型合成材料。目前,我市已建成煤———甲醇 ———醋酸———醋酐等四条产业链。
煤化工产业又是一个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三高”行业,在新形势下我市煤化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节约资源,提高能效、降低污染等方面的处理。通过建立甲醇洗涤塔、硫化氢浓缩塔、二氧化碳解吸塔等废气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减少大气污染;通过脱硫装置,使原本含硫的废气变成硫磺进行二次使用,真正做到变废为宝;通过对排放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处理转变为一氧化碳,同时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代替汽车燃料,做到煤炭的洁净利用和低碳排放。
领先的技术、不断壮大的规模,推进了我市煤化工产业向精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开发方向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化肥、甲醇、甲醛、醋酸、清洁燃料等 12种煤化工产品为主的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了上下游产品的良性发展。并培育了以鲁南化肥、国泰化工、新能凤凰为龙头的煤炭企业集团,以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主的科研机构,以盛龙焦化和海化煤业为龙头的煤焦化企业。全市已建成煤化工企业16家;在建煤化工项目8个,总投资121.38亿元。拟建项目6个,总投资246亿元。
来源:枣庄日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