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能源

地热水先发电再养鱼

2010/8/11 17:07:58       

         太阳能、地热、风能……这些在当前最炙手可热的清洁能源开发,正在全国各地兴起。

  如何使得清洁能源产业在开发的同时真正实现无污染,又能形成一个循环利用的闭合回路,此次“重庆媒体西部行”西藏羊八井的采访中,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羊八井的地热资源开发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地热水在发完电之后,剩下的温水被引到了池塘养鱼,鱼塘的水又经过安装的管道,重新回到电厂的冷却管给发电机组作冷却……

  其实,像这样的“循环”,在西藏的清洁能源开发中还有很多。比如,利用发电剩下的热水,搞高原温室大棚,解决了青藏高原冬季缺少新鲜蔬菜的难题;利用浅层低温地热水,建起了世界屋脊羊八井温泉。

  “这些循环做好了,羊八井,甚至整个西藏的循环经济建设也就做起来了。”羊八井地热电厂厂长柳承志的观点,正好与西藏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能源办确立的“高原生态循环经济建设”的思路一脉相承。

  “热水养鱼”销路好得很

  柳承志告诉我们,羊八井是西藏地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1975年,国家就率先在这里建起了国内第一座地热电站。

  “当时,有专家预测,羊八井的地热资源可供开发的时间是30年。”柳承志说,这也是为什么在地热电厂周边会搞起鱼塘养鱼,“这就是为了寻找资源枯竭后的经济出路。”

  热水怎么能养鱼?柳承志说:“在低海拔地区,经常可以见到有人在搞冷水养鱼,可是我们这里最丰富的就是热水,面对地热资源开发时限的临近,羊八井开始了大胆尝试。”

  “没想到,我们将生活在当地一种鲫鱼放到热水中养殖,竟然成功了,这种鱼在温水里不仅长得快,肉质也很美味,伴随西藏交通的改善,这些热水鱼的销路好得很。”柳承志说。

  曾经的“废井”成了宝贝

  其实,在羊八井,像这样用热水养鱼、被逼着为未来经济发展寻求出路的事还有很多。在前往羊八井地热电厂参观、采访前,柳承志特地让大家一起去看看羊八井的地热温泉。

  在羊八井的地热资源开发中,费心费力打好一口井,抽出来的热水却因为温度过低不能用作发电。“这样的事,在羊八井近30年的地热资源开发中是常有的事。”柳承志说,在2000年以前,遇到这样的井基本就扔在一边废弃了。西部大开发和青藏高原交通、旅游业的发展,让羊八井的电厂工人们看到了商机。

  在距离羊八井地热电厂约1公里的地方,在这个平均海拔约4500米的屋脊上,羊八井人将废弃的温水井修成了温泉浴场,建起了宾馆和特色餐厅,一个新的高原温泉旅游项目就这样诞生了。

  高原缺氧走得慢想得要多

  “青藏高原海拔高,缺氧,人走路走得比较慢,那你脑袋里就一定要想得多点。”柳承志一句风趣的玩笑话,却正好揭示了西藏在清洁能源开发中所提倡和遵循的原则。

  羊八井人不仅用发电剩下的热水搞起了养殖,用曾经废弃的温水做起了温泉,他们还用多余的热水,在高原上建起了温室蔬菜大棚,“这些都是搞资源开发中,大伙为今后的产业发展想出来的好点子。”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冉仕平说。

  西藏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各地区的年平均日照在2500小时到3000小时,太阳能开发优势也最为突出。

  西藏自治区能源办副主任焦显政说,目前国内五大国有电力集团均已进入西藏,从事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开发,其中有四家已经有了具体项目在实施。

  光伏电站每个空格都种草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冉仕平所讲的西藏清洁能源开发指导思想和做事原则,在羊八井光伏发电工程得到了应证。这一工程,也是西藏实施的第一个大型太阳能发电工程。

  在羊八井光伏电站担任项目经理的林景祥,是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的专家。他说,“羊八井光伏电站,是目前国内海拔最高、装机容量最大的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清洁能源项目,9月份,一期项目就将完工发电。”

  “高原脆弱的生态,容不得我们在开发中有半点闪失。”林景祥说。

  为了实现开发与保护并行,林景祥拿出了一份羊八井光伏电站建设实施计划书。在这份计划书里,一半篇幅都是在说生态保护与建设,“电厂建成后,不论是光伏田,还是工作区,只要有空格的地方,今后都将种上草。”林景祥说。

  做一个项目就做一个循环

  西部大开发头十年,西藏清洁能源开发也快步向前。冉仕平给了这样一组数据,到去年底,西藏确定建设的光伏电站有400多座,总装机超过9000千瓦;地热电站装机是2.5万千瓦,累计推广太阳能灶40万台。

  西藏还是国内水电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到十二五末期,水电装机将达到287万千瓦,在解决自身用电同时,还将开展藏电外送。

  “我们的能源开发,最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作循环,作保护,拒绝煤电,让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一个循环利用系统。”冉仕平像吟诵诗歌一样讲述了西藏的清洁能源开发。

  不光开采,还要发现

  西藏的自然资源优势,或许很多地方都只能望而兴叹,在总结西藏的清洁能源开发经验时,西藏的各级主管官员都表现得非常谦逊。不过,记者在西藏的这些天却深刻地体会到,这个缺氧、走得有些慢的地方的人们,大脑里想的东西确实多。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这里变成开采与发现。不论是羊八井的热水养鱼,还是利用剩下的温水搞大棚蔬菜,这些都是他们在开发中的新发现,不是只为眼前,而是在为今后寻求出路。

  正如西藏自治区能源办副主任焦显政所说:“西藏的能源建设,是在用掘矿者的眼光搞开发,同时,又是在以探索者的心态,去发现开发中的隐含资源优势,怀揣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后人负责的作风,把每一个项目都做成国家所倡导的循环经济,尽可能地避免能够避免的污染,让青藏高原在开发中保持她原有的美貌。”

来源:重庆晨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