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基于有效利用能源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的新兴产业。这一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产品生产和技术开发、节能环保工程设计施工、环保监测咨询服务、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等工业门类。近年来,节能环保产业在广西得到初步发展,但由于认识不足、发展机制不成熟等因素制约,从总体上发展滞后,产业规模小,产值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差。应从以下方面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双向互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离不开节能环保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离不开节能环保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的直接支持。显然,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双向互动,有利于保持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快速向前发展。同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也将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指导调控。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热点产业,其加快发展要求政府及时有效发挥引导、调控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机制,健全政策体系。针对当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特殊情况和客观要求,应合理强化政府职能,加强统一部署、指导和协调,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继续细化、深化节能环保产业建设发展规划,加快制订系统化的产业规划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配套产业政策,进一步细化产业整体建设、重点领域和项目、上下游配套产业和项目的规范政策、扶持政策和激励政策,健全节能环保产业投融资政策、税费政策、人才政策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政策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产业综合管理机构,清晰产业管理部门职能,理顺机构部门间的层级、职权关系,形成各有关机构部门统一协调、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培育良好市场环境。建立健全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和项目测评监控体系,强化准入制度,加强执法监督,保证市场的规范化运行。合理开放市场,健全竞争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节能环保领域,推动节能环保项目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消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形成良好有序的竞争格局,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优化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必须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构建分工合理、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规模效益高的充满生机活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产业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产业资产重组、资源整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推进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大力培养一批科技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强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力量。进一步落实有关政策优惠,完善激励机制,引导科技型中小节能环保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保持产业适度集中。注重以点带面,点面兼顾,既要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联动效应和带动作用,又要逐步实现能源开发与节能产品与技术、资源综合利用、节能与环保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配套,打造门类相对齐全、功能相互补充、内生动力较强的产业链生态。
加强产业人才培育,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节能环保产业属于科技、人才密集型产业在环保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速率高的大背景下,只有不断克服自身存在的科技和人才短板,积极构筑科技和人才蓄水池,为产业发展科技和人才支撑,才能保持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的整体实力。要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人才配套政策、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财政基金、吸纳民间基金等方式,加大对节能环保科技研发的扶持力度,尤其要对科技含量高、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强的关键性技术科研和重点项目开发建设给予优先支持,在行政审批、贷款用地、人才流通上为其开辟“绿色通道”,从而有效鼓励企业提高自身科技含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探索人才储蓄的长效机制。
来源:广西日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