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节能环保的话题都会比平时更受关注。不过,节能减排牵涉面很广,老百姓最关注哪些方面呢?近日,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了 《上海市公众节能状况调查报告》,对本市5000名居民进行了调查。
用实例算经济账,少点 “自说自话”
早在2005年,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就曾围绕“公众节能意识”专题作过调查。将两份报告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通过五年来多方面加大对节能减排的宣传和推动,上海市民的节能意识大大增强。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市民对节能信息的关注度显著提升,由五年前的78%上升到今年的88.4%,增幅超过 10个百分点。
眼下, 91.7%的被访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听过周边有关节能减排方面的宣传; 70.9%的被访者认同节能减排推广活动有利于提升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 78.3%的受访者表示能够从节能减排的推广活动中得到一定的实惠。
绝大多数被访者表示,通过宣传和使用,能够明显感受到节能产品 “既节约了钱又提高了生活质量”。不少被访者还拿出一笔笔经济账,表示自从家中购置了节能洗衣机后,家中的电费和水费都有所下降;用了节能冰箱和节能空调,夏天的电费下降明显。这让他们觉得,能在节约钱的同时也节约资源,是新潮时尚的低碳生活。
也正因为有经济账的驱动,愿意多花钱购买节能产品的市民比2005年增加了5.3%。大家对节能产品先期投入大、但未来受益广的特点表示了认可。尤其是政府推出 “百万节能灯进社区”、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节能利好政策后,市民购买节能产品的意愿大幅提高,比2005年上升39%。
但是,被访市民也对部分节能产品宣传时给出的经济账表示困惑和怀疑,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节能产品的诚信宣传有待加强。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的节能产品说明中,专业名称、技术指标的使用较为频繁,但绝大多数市民都不太了解这方面内容。在此次调查中,有很多被访者建议,与其罗列技术参数、指标或者实验室数据,不如用实例来演示产品的节能效果,这样更易于消费者理解,从而赢得市场认可。
此外,部分节能产品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宣传的节能性能是企业自己的标准或说辞,其中也不乏一些来自所谓的 “权威机构”或 “著名实验室”的说法,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相比之下,国家推出的能效等级标志、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等更有说服力。对此,消费者建议应该把百姓最关心的经济账与这些统一的标准和标志联系起来,减少企业 “自说自话”的现象。
好东西,还得用起来方便
调查发现,自从2009年5月国家实施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起,上海市民乐于使用的节能产品类型有所增多,其中能够享受财政补贴的10大类产品最为普遍,涉及空调、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微波炉、电饭煲、电磁灶、热水器、电脑显示器、电机等。其中,节能灯、节能冰箱、节能空调和节能洗衣机的使用率提升幅度均超过15%。
与此同时,上海市民对节能交通工具的认可度也大大提升,使用率从5年前的3.3%增长到22.5%,增幅达到19.3%,这也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被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政府去年推出的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政策。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上海市民在使用节能产品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节能灯的使用普遍率最高,但储存式节能装置、节能燃气灶等较为成熟的节能产品使用率很低。一方面,由于部分产品尚不在政府推出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清单里,影响了市民的使用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产品在设计上还存在缺陷,让消费者觉得太麻烦或不实用。总而言之,价格偏高和效果不明显仍然是影响市民购买节能产品的主要原因。应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改进设计或完善产品说明来提高市场的认可度。
此外,还有很多市民提出,一些方便的、不需要投入的节能行为之所以未能得到广泛采用,也是因为缺乏相关的产品设计。比如,有关部门反复宣传,电器关闭后及时拔掉插头,可以避免待机能耗。但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电器的插头都在墙角、踢脚线等较为隐蔽的地方,反复插拔不太方便。而那些带有开关的拖线板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再比如,电热水器加热需要一段时间,有些市民为了保证下班回到家就能有热水洗漱,会一整天将电热水器设定在工作状态,导致加热后的水久置变冷、冷了再加热等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如果在开关上安装一个定时器,将工作时间设定为市民需要使用前的一两小时,就能避免反复加热的问题。在市场上,相关产品并非没有,却都集中在一些高端品牌上,售价也较高。可见,由生产企业开发设计出一些价廉物美的节能辅助用品,也能大大提高节能效率。
未来的账怎么算
节能的意义十分深远,不仅仅是节约水电煤、减少生活支出的问题,还能保护环境。在这点上,市民非常支持那些能给未来生活带来益处的节能减排项目,那些算了 “长远账”的节能减排活动。像 “限塑令”就是被市民广泛认可的典型活动。
“限塑令”刚发布时,有些市民觉得会给生活带来不方便,可从2008年6月1日实施两年多来,大部分市民认可了这一绿色的购物方式。本次调查显示,近五成的被访市民觉得限塑令的颁布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超过六成的被访市民表示,限塑令对自己的生活习惯产生了积极影响,已经养成出门携带购物袋的好习惯,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访者表示,通常会携带可供反复使用的环保袋;只有2%受访者表示从来不带购物袋。
但不少被访市民也提出,除了 “限塑令”,目前还没有其他能长远推进的节能减排项目。事实上,节能减排涉及的范围很广,希望能了解更多的节能减排项目。其中,近1/10的被访市民提到了 “碳交易”项目,认为这方面的宣传还比较薄弱。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有超过六成的被访者表示知晓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对于 “我们能在碳交易方面做些什么”的问题,知之甚少。其实,上海如今已经有不少鼓励个人进行 “碳交易”的项目,包括在此次世博会期间,也有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推出的个人购买碳减排活动。
与此同时,市民还认为,加快节能设施特别是新能源设施的实际应用和建设,也有助于扩大节能减排宣传的影响范围。低碳世博给上海市民带来了很多新能源建筑案例,市民在参观的同时,也希望能早日看到太阳能装置及其他新能源装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将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此外,在加强自律的同时,提高社会责任感也是未来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的内容。从本次调查发现,上海市民已经有了较高的节能意识,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同“节能要从自身做起”,但当被问及如在公共场所遇见浪费现象是否会阻止时,仍有一部分受访者的回答令人失望。这表明,在如何将节能意识转化成日常行动上,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提升自我素质,加强社会责任感。
来源:解放日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