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河南省正在实现中原崛起,三百六十行中平凡的河南人,正以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谱写新的篇章。本报今日起开辟“三百六十行新传”专栏,以深度报道的笔法展示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形象,今日刊出的两篇报道,一篇写的是擦洗火车头的工人,一篇写的是高原上的矿工。文中主人公都是在艰苦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
青海天峻县,海拔4250米的木里山最高峰上,有座河南义煤集团青海义海能源有限公司的木里煤矿,是全国海拔最高的煤矿之一。这里常年积雪不化,即使是7月炎炎夏日,也会时常飘下雪花和冰雹。
肖瑞芳和他的同事们正是这座煤矿的建设者。
木里煤矿的“全能”矿工
肖瑞芳43岁,共产党员,原义马集团一名煤矿工人。2004年5月来到木里,至今已有6年。
7月11日中午,记者在青海海拔4000多米的木里煤矿见到他时,他正在狭窄泥泞的唯一运煤通道上疏导交通。因为山上刚下过雪,路上泥泞难行,肖瑞芳脚上的解放鞋沾满了泥浆,脸上挂着笑容,透出几分腼腆,说话慢声慢语,“我是调度室负责人,矿上哪儿有情况就要出现在哪儿。”
其实,即使不是调度室负责人,肖瑞芳也是个“全能选手”。他到木里煤矿之前,一直在河南义马北露天煤矿开电铲车,2004年5月,青海义海公司大煤沟煤矿需要技术人员,他被调到那里的第一天,就接到通知要他改开挖掘机。隔行如隔山,他虚心向老师傅学习。谁知5天后又接到通知,肖瑞芳连同刚学习5天的技术和一台价值百万的挖掘机一起调到了木里煤矿。
肖瑞芳成了开挖掘机的司机,其实在工作中没分那么清。
矿上人手少,几乎每个人都是“全活”。肖瑞芳不仅学会了开挖掘机,连推土机、钻机、转载机和翻斗汽车都会开了,甚至在实践中成了专业电工。工作岗位更是频繁调换,“啥都干。”肖瑞芳说。
2008年10月,肖瑞芳又接手矿上工程管理以及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工作。
“主要对当地的矿工进行标准化生产作业的培训。”肖瑞芳说,这里的施工队伍基本是当地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露天矿的施工标准都不懂。“那就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一定要达到要求。”
7月11日,在木里矿整齐的露天开采现场,天峻县矿山管委会主任窦传军评价说:“木里是天峻县境内开采最符合标准的煤矿。”
高山上的采煤作业
在海拔4000多米的矿上作业,困难可不少。通往矿区的临时公路是肖瑞芳和矿友们自己动手修建的,吃水是两人一组去附近河里背来的。同时,每个人还必须克服高原反应——缺氧。
“我刚上来的时候,头晕头疼、憋气。”肖瑞芳回忆说,别说甩开膀子干活了,稍微动动“就喘不上气儿了”。
2009年以前,矿上都是自己发电,用电全靠一台手摇式发电机。冬天是矿上最冷的时候,最低气温只有零下三十七八摄氏度。天气太冷,机器不好发动,常常几个人轮流摇手把发动机器。
“一人摇几下就得赶紧换人,大张着嘴喘气,缺氧啊。”肖瑞芳说。
在矿上,装炸药剥岩层是一项要求很严格的工作,在木里矿情况更是特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地质条件又是冻土层,肖瑞芳和工友们碰到的难题更多。
冬天打眼炸冻土层就是件棘手的事儿。“木里矿地面草皮下2米左右就是冻土层,冻土层厚薄不一,又软又黏,钻机嚎叫一个小时也钻不进去多少。”肖瑞芳说。
装炸药更是马虎不得。三五米的冻土层还好说,装上炸药引爆就行了。而更深的冻土层就不能一次性引爆了,那样炸出的冻土都是一大块一大块,挖掘机不好挖,会给工程带来很多麻烦。于是,肖瑞芳和同伴们想出分段装炸药,引爆炸药时就采用电力管起爆法。可这样做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一是稍有不慎,质量再好的胶布也会立即失去粘性;二是电力管受到气压与寒冷的影响,常常会哑炮。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肖瑞芳和同事们就得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的严寒下,用手在泥浆、草根、石砾中一点一点去翻、去扒,找到哑了的电子管,重新引爆。
一分钟9.6元的电话
最令肖瑞芳难忘的是给妻子的一个电话。
木里矿建矿初期,各方面条件都很差,打电话更是麻烦。木里煤矿只有一部卫星电话,每分钟通话费是9.6元,而且还需要先申请再排队,等批准后才能打一次电话,每次通话还有时间限制。
肖瑞芳离开家乡来到青海几个月了,因为工作繁忙,还从未跟家里通过电话报平安。一天夜里,肖瑞芳想家想得怎么也睡不着觉。天一亮,肖瑞芳就打报告申请打电话,矿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
“那会儿激动得手发抖,在屋里怎么都拨不通。”肖瑞芳说,他赶紧拿着电话往最高处跑,转着圈胡乱对信号,电话终于通了,肖瑞芳却一下说不出话来。
电话里的妻子突然哭起来。电话这头,肖瑞芳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夫妻俩抱着电话没说两句话。“时间到了,光顾上哭了。”
肖瑞芳和同伴们的努力有了结果, 木里矿建矿当年产煤2万多吨,2009年产煤达到210多万吨,今年预计达到300万吨。青海义海能源有限公司不仅成为义煤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成了青海煤业标志性企业。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