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能源

太阳能热水器缺“龙头”

2010/8/27 16:04:32       

      “给消费者知情权,不牟取暴利”,近段时间以来各大太阳能热水器企业都在积极呼吁营造良性的市场氛围。专家表示,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比较混乱,有关部门应重点加强标准建设,以此来规范、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

  市场增量巨大

  太阳能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已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2009年底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达到1.45亿平方米,2020年将达到3亿平方米。”

  尽管太阳能热水器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然而由于行业门槛低、产品利润空间大,使得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记者了解到,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一度多达7500多家,各企业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北京强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进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品质量和服务上的差异将决定未来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农村市场地域广、分布散,及时为农民提供安装、维修和售后服务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一直以来,农村市场都是众多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开拓的主要市场,尤其是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成功入选家电下乡产品目录之后,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给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龙头企业偏小

  在看到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同时,记者也发现,目前行业集中度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技术革新缓慢,以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竞争激烈,不断掀起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大战。

  尽管家电下乡政策极大地加速了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的普及,但是受限于价格、质量、服务等多方面因素,太阳能热水器在发达地区的普及率在7%~10%之间,在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的普及率不到3%。

  李进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最大弊端是长期以来的虚高定价,这致使产品的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虽然近两年来太阳能热水器列入了家电下乡产品目录,但是普及率并没有达到原先的预期,主要原因是中国农村消费者购买力相对较弱,高昂的产品价格让他们望而却步。”

  业内人士表示,要突破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的价格阻力,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和规模发展能力,通过掌握核心技术,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记者在吉林太阳能热水器专营店了解到,消费者很难买到合适的太阳能热水器。现在市场上品牌众多,很多品牌消费者都很陌生,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购买太阳能热水器时最先考虑的是价格。然而一些规模稍小的企业只顾将重心放在赢利上,却在产品质量方面没有保证,在配件方面也是能省则省,这导致产品极易出现问题。

  中国节能协会太阳能专业委员会主任罗振涛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要在2~3年内培养5~10个太阳能热水器龙头企业,以带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针对目前行业内6000余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并存的现象,罗振涛表示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企业数量的多寡,关键是要快速提高市场集中度,形成一批品牌影响力大、掌握话语权的大企业。

   标准质量待提高

  目前,低能耗、高能效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太阳能热水器作为节能环保产品,如其他家电产品一样,也有能效高低之分。

  虽然国家已出台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国家推荐标准,但此标准并非国家强制性标准,这使得企业并不完全按照国家推荐标准来生产。企业一般在承诺保障产品质量后,即将产品上市销售,最终导致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专家建议,有关方面需尽快完善行业生产、安装、售后服务等相关行业标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放心。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徐东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已有一些标准,但是标准质量仍有待提高,只有如此全行业生产制造水平才能提高。”

  帅康方面也表示,希望行业在产品材质和产品效率上能够制定相应标准,同时希望企业能够将这些标准执行下去并执行到位。

  为进一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升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规范行业发展,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太阳能行业进行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全国太阳能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贾铁鹰表示:“标准不仅对提高太阳能产品的质量及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对规范太阳能市场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标准的出台还将对提升我国太阳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

  罗振涛也透露,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标准计划于2010年9月送审,待批准后再全面执行。对于该能效标准的颁布实施,罗振涛认为将对提高行业品牌集中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些大企业将获得提升市场份额的机会。

来源:中国电子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