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煤制天然气产业,国家近期出台制定规范性政策文件非常必要和及时,它有利于煤制天然气这一新兴产业从一开始就步入科学、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可以避免该产业发展走向无序状态,更可以避免让该产业走向当年“煤制油”产业发展的老路,尤其是可以防止类似最近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新能源产业过热发展现象的再度重演。
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必须兼顾国家宏观利益和企业微观利益,两者不可以偏废。一方面,在企业微观层面,煤制天然气项目在技术上有可能可行,在经济上也可能有利可图,这或许是各个地方和企业投资冲动的根本原因。但在另一方面,煤制天然气过程属于煤化工构成,在能源转化过程中其本质是大量消耗一种稀缺能源去制造另外一种稀缺能源,而且在转化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和其它有限的资源。从国家宏观层面上,这种能源转化没有从能源总量上增加能源而是减少能源,而且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国煤制天然气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建成一个煤制天然气工业化示范项目,还存在一些技术和工艺问题,因此这种产业是否值得提倡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论证,如果在未来大规模生产未必符合科学发展观理念。
另外,从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方面,我国大力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也可能不是明智之举。面对气候变化和国家压力,节能减排已经是国家必须正视的“国际问题”,我们无法也不应该回避。而煤制天然气过程与“煤制油”一样,很难说是一种煤炭的“清洁化”“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因为它不仅要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而且也不是清洁过程。在废气方面,它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在废水方面,它排放含酚废水和含氢废水。在工艺方面,它不十分成熟,对环境污染很难避免。因此,煤制天然气不符合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政府不应该大规模推动煤制天然气产业商业化,但应该作为一种技术储备和示范项目来推动。
当然,煤制天然气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坚持“规模化、集约化、低碳化、生态化和效益化”的原则下,国家确实有必要鼓励适度发展,尤其是作为示范项目来发展是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但是必须在国家能源规划指导下,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协调优化,在具体项目选择和地域选址方面,要以系统工程的思维,综合考虑煤炭资源开发、土地和水资源承载、技术集成和优化、能源消耗、环境容量、天然气管网配套、区域市场容量和培育、价格风险和经济效益等相关配套条件,做到合理布局、有规范、有约束、有选择、有步骤的发展,而不是不顾条件、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盲目跟风和随意布局。
来源:经济参考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