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在2010年中国国际煤化工展览会上,道达尔石化的煤制烯烃模型前围了一圈人。大家七嘴八舌地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道达尔石化高级业务经理夏红星详细地给大家解答着。“如今,神华集团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第一批煤制聚烯烃产品下线,这种情况你们再推广技术会不会受冲击?”一位参展嘉宾问。“ 正好相反,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之处,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另外,这一示范项目的成功可能带来好的政策趋向。”
早就看好中国煤化工前景的道达尔石化,此次参展也就为了找到合作伙伴,目前该公司把合作伙伴定位在煤炭输出区。和道达尔石化一样,还有好几家国外企业来到展览会,希望找到商机。
不仅是在此次的展览会上,近几年来,青睐我国煤化工的国外企业络绎不绝。有专家认为,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将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减轻燃料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重大意义。可以说,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基于这样的情况,国内很多企业渴求发展煤化工,许多国外企业同样留意到了其中的商业机会,大量的资金、技术、设备等涌入中国。
著名的通用电气(GE)公司,抓住机遇在中国推广煤气化技术,并不断拓展在华煤化工领域业务。随着GE的技术实力在中国化工行业不断成长,5月24日GE 与分属不同领域的5家公司签订了气化技术的使用许可协议。这些技术许可协议将授权客户利用GE的专有气化技术把煤和其他碳基燃料转换为合成气,以便在化工生产及其他应用领域使用。GE气化技术是同类技术中在中国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目前在中国已有40多家授权工厂。
稍加留意就会注意到,近几年,国外企业到我国考察、洽谈煤化工项目的消息很多。这边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与陕西加强煤化工项目合作,那边韩国SK公司与山东枣矿集团式签约,双方合资合作6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制三苯项目。
国外企业之所以对我国煤化工的青睐,有专家分析,除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还有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宽松的法规、低门槛的环保要求、地方政府官员对煤转化项目的热情等因素。
具有资金、技术等优势的国外企业的“加盟”为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以此为契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投运后实际所达到的效果和具体运行数据,使我国煤化工走上高效低耗、节能环保、经济的健康道路,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但是也要看到,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对技术的需求迫切,许多关键技术从国外引进。但是,国外一些煤化工技术缺少工业示范验证,引进风险很大,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很多困难,付出的成本代价很高。
因此,在国外企业深入介入我国煤化工产业的过程中,除了重视引入,更要重视消化,是"借力"而不要让国外的技术成为"主力"。
来源:中国煤炭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