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个煤炭大国,但煤炭带给国人的感受却是“既爱又恨”,一方面,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让“抛弃煤炭谈能源”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但另一方面,当节能减排日益成为共识,煤炭污染重的弊病让很多省份陷入两难。
“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在煤基清洁燃料及化工品生产领域形成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一两难的困境:
慈林山矿是山西潞安集团的一个矿井,因为含硫量高、污染环境严重,这里的120亿吨高硫煤只得弃采,矿井也面临着关闭的境地。2008年底,作为我国86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的重大科技示范项目,潞安集团生产出了全中国第一桶钴基催化煤基合成油,高硫煤也因此变废为宝,慈林山矿随之起死回生。潞安集团煤基合成油公司副总经理冯永发:
冯永发:“把煤变成煤气,然后把煤气里的一些杂质,像二氧化碳、硫化氢脱除掉,剩下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生成油品。另外对于装置的一些富余氢气,以及煤气净化过程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充分的高纯度氮气,做合成氨和尿素,有力的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目前,山西潞安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条。变废为宝的不光是煤,从原煤开发到生产衍生出来的煤矸石、煤泥、瓦斯、氢源、尾气等废弃物都在这个链条上得到了合理利用。
不仅是煤变油,在我国的清洁煤研究领域,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技术也尤为突出。
刘中民:“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人用煤做出来过烯烃,毕竟以中国人为核心技术的装置建成了,这件事有可能带动整个中国煤制烯烃一个行业。他对应的产值我现在预料不到,上千亿几千亿总该有了吧。”
说这话的是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刘中民,也是煤制烯烃技术的项目负责人。烯烃是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其下游产品是聚烯烃塑料制品,用途十分广泛。以前烯烃大多从石油路线制得,但大连化物所研发的煤制烯烃技术已经实现了甲醇转化率近100%,成功地发展了一条制取基本化工原料的非石油原料路线。刘中民说,这项研究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坚持”二字:
刘中民:“实验室研究最艰难的是,有一段油价太低,找不到经费支持,一旦这个事断掉了,做研究的人又散掉了,想从头再来,那恐怕原来的基础又没有了。国外很多国家根本没坚持下去,政府、中国科学院都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坚持住了。”
坚持换来了成果。我国煤清洁高效利用的其它领域也成绩斐然:灰熔聚气化技术、循环流化床技术,几乎每一项都历经了几十年的原始创新与技术研发。
目前,中科院正在继续完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针对我国量大、难用的低阶煤,在未来的十年内形成煤炭资源化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的完备技术体系,为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安全做出贡献。
来源:中国广播网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