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环保部等部委针对诸如铅酸电池、多晶硅等重污染行业出台了一系列重典,加速了一些行业环保转型、优胜劣汰的步伐。在依靠企业内生动力自觉加强自主创新来促进产业技术和环保工艺水平提升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政府掀起环保风暴、强化环保行政执法力度,无疑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
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还是要靠市场力量来驱动,政府方面要做的主要是制定系统化、长效化的引导政策,在积极培育市场空间上下工夫,以吸引企业自觉加强环保革新,催生企业环保转型的内生动力。
如今节能环保已上升为国家大计,但在自上而下推进时仍遭遇重重阻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各层面对此意识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地方“唯GDP论”观念至深,在执行节能环保政策时大打折扣。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节能环保利剑挥下时摆出“立地成佛”的架势,一旦政策稍有放松,便又死灰复燃。今年4月局部电荒爆发的一个主要成因,便是高耗能企业在经历短暂整顿下加足马力开始复工。最近因污染事件遭行政处罚的哈药股份,在经历阵痛之后,据称最近几天又开始“卷土重来”。
针对此种种现象,业界呼吁国家在出台严厉节能环保政策的同时,更应注重出台一系列保证其执行成效的落实细则,着眼于长效节能、长效治污。例如,此次针对铅酸电池行业的整顿措施,除接下来出台行业准入标准之外,还应同时针对准入门槛之外企业制定退出机制,包括企业退出的资金补偿和人员安排。此外,要与地方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其列入地方行政部门的政绩考核指标范围。
还有分析指出,政府环保风暴的刮起,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来说,意味着大企业通过接管中小企业退出的市场空间来不断壮大,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加强环保转型的内生动力不足,转型难以长久推进。针对这种担忧,需要政策更着眼于长远,积极培育市场空间,以市场来引导企业将加强环保革新变成自觉行为。
事实上,当前众多产业环保技术革新的潜力巨大,由此形成的市场空间也极具吸引力。根据相关测算,未来5年国内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这必将使众多企业有足够动力来加快开发节能环保技术,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不菲的投资回报。
中国政府“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打造,呼唤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环保转型,在此过程中,唯有政策与市场双双发力,才能让各层面意识到搞节能环保不是做面子工程,而是众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来源:中国证券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