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全球气候变暖的经济谈判以及发达国家通过税收来进行碳减排的迹象,已经越演越烈,如今,这股风已经吹向了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最近宣布,计划在明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征碳排放税,三年后还将引进碳交易排放机制,以降低澳大利亚碳排放。
在澳大利亚之前,欧盟已经率先通过碳排放交易体系,包括中国的航空公司在内的全球航空业将在明年1月1日起被纳入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中。
而此次澳大利亚征收碳税,又将牵动对大宗商品和能源进口需求巨大而又同时在澳大利亚布局投资的中国企业的神经。分析人士认为,长远看来,澳大利亚碳排放政策的实施是迟早的事,这很可能再次抬高国内企业赴澳投资矿业等能源企业的成本,并提高澳大利亚能源矿产品出口的价格。
碳价机制两步走
早在两年前,澳大利亚就已经在酝酿实行碳排放交易机制,如今,相关细节终于出炉。总体来看,方案的前三年将采取征收碳税的形式,之后过渡为碳交易的市场机制。
根据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公布的细节,澳大利亚政府计划于明年7月1日开始,对该国的矿产、能源、交通等行业500家大型企业碳排放征税,价格为每吨23澳元(约合160元人民币),征收价格每年按2.5%的幅度增长。而从2015年7月1日开始,澳大利亚拟开展碳交易机制,碳价将由市场决定,同时,政府每年发放的配额数量将会实行“总量控制”。
据悉,受控于碳价的企业名单包括,国际电力(International Power)、TRU能源(TRU energy)等电力企业,布鲁斯科(Blue Scope)、一钢(One Steel)等钢铁公司以及力拓(Rio Tinto)、必和必拓(BHPBilliton)和伍德赛德(Woodside Petroleum)等矿产资源和石油巨头。将被征收碳税的这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到了澳大利亚总排放量的60%以上。
由于澳大利亚严重依赖其丰富的煤炭储量进行发电,因此,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此次向“高耗能”企业征收碳排放税,也是为了发展清洁能源。
目前,澳大利亚80%的电力供应来自于火电,澳大利亚希望,通过投资超过130亿澳元瞄准清洁能源项目,到2020年,澳大利亚的碳排放能够减少5%,到2050年减少80%。
成本或不断上升
尽管碳税计划的最终目的是减少碳排放,但将直接导致澳大利亚能源企业甚至是消费者的成本的上升。
澳大利亚财政部长韦恩?斯旺在当地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算了一笔账。引入碳价机制,电费将上涨10%,天然气费用将上涨9%,食品和日用品成本每周将增加近1元。这将会使澳大利亚民众的生活成本提高约0.7%。
而澳大利亚的矿业巨头力拓也在碳排放税发布的当天发表声明称,碳排放征税将导致澳大利亚出口商的运营成本上升,尤其是在铝、煤炭和矿石领域。这将不可避免地阻碍在澳投资和就业增长,削弱澳大利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并不能降低碳排放。
在澳大利亚有大量投资的英美资源集团也持同样看法,认为这将把澳大利亚的煤矿产业投资以及4万个工作岗位置于危险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铝、煤炭和矿石领域,也正是中国企业最近几年希望在澳大利亚投资开拓的主要产业领域。这也意味着,要想在矿产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通过投资分上一杯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投资成本上的不确定性开始变得越来越大。
比如早在2004年10月,兖州煤业就曾以3200万澳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南田煤矿,2009年,兖州煤业再次出手,以35.4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的FelixResources100%股权,今年5月,兖州煤业又出价逾35亿澳元购买澳大利亚煤矿企业Whit ehaven Coal(WHC.AX)。
而在铁矿石领域,宝钢、鞍钢、中钢、中铝等央企更是频频出手,中铝公司不仅成为力拓的单一最大股东,还一度希望投资澳大利亚的铝土矿项目,不过最近由于各项成本大增而最终选择退出。
“即使目前中国的企业投资澳大利亚的中小矿业和能源企业还不会受到碳排放征税的直接影响,但从长远看来,在节能减排上要付出的成本将会比以往要增加。”澳大利亚矿山巨头的一位中国区管理层对本报记者预计,比如以后再赴澳大利亚投资矿业和资源领域,审批过程可能要比现在更加复杂,政府方面将不仅仅简单从经济效益出发,还会同时关注企业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减少碳排放,甚至在这些方面设置一些门槛。
来源:中国能源网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