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诞生到现在,短短三年时间,冀中能源集团并未拘泥于在煤炭领域的深耕细作,而是将发展的脚步迈向生物制药、现代物流、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一个煤炭企业,缘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情有独钟?况且,近年来,国内外不乏名企因扩张太快、摊子铺得太大而倒闭的例子。但冀中能源不仅没被拖垮,还将重组或兼并的企业拖出困境,打造了自己的新兴产业板块,并成功进入世界500强。
针对上述现象,很多人在思考:这家年仅3岁的企业有何过人之处?
为什么转———
不能把发展单纯建立在资源能源的消耗上,转型升级是摆脱这种局面的根本出路
9月14日9时,笔者来到华北制药华民公司,这家分公司刚成立一年有余,却肩负着老牌药企的重托,被称为华药争创世界制药强企的“希望工程”。
笔者走进华民生产车间,便惊叹于其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严格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一位裹得严严实实的工人在一立柜样式的机器上查看,白蓝相间的胶囊从机器旁侧的小口流出,进入镜子般明亮的方形容器。自动取样、自动包装、自动输送、自动贴签、自动入库……既保证了生产的准度、精度,又减少了人工操作造成的污染。
华药华民公司2010年10月投产,形成了完整的头孢产业链和丰富的头孢产品群,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亿元,利税13亿元。华药一举成为国内头孢行业的领军企业。
如果说新型头孢项目带动华药从原料药向成品药转型,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升级。那么,冀中能源也借助重组华药,探索摆脱煤炭束缚,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9年6月重组华药,2010年6月控股河北航空,2010年11月成立国际物流公司。现在看,华药效益大幅增长、河北航空步入正轨、国际物流快速扩张,冀中能源转型战略成效显著。但在当时,很多职工却心存疑虑。
2008年,完成原煤产量3578万吨,销售收入410亿元,实现利税77亿元,在全国煤炭行业中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均排第7位。可以说,日子过得滋润有加,为何冒着巨大风险,涉足完全陌生的领域?“不要觉得现在有煤卖很风光,一次性能源毕竟有限,煤挖完了我们怎么办?”一次企业战略分析会上,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社平说,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不能把发展单纯建立在资源能源的消耗上,转型升级是摆脱这种局面的根本出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多建立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上,成为冀中能源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放眼国内部分煤炭大企业、大集团,它们有着同样的担忧与思考,有些企业多元化发展已步入正轨。神华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等开始了从“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的蜕变,并从中尝到了甜头。以神华集团来说,近年来资本保值增值率一直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与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清洁火电、航运等密不可分。
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多元化战略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培养了冀中能源的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在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几年、几十年后还守着煤炭不放,还在围绕传统的那点东西打转转,拿什么与人竞争?”王社平认为。
怎么转———
依托煤炭主业,大力发展衍生产业;进行精延扩张,实现两翼齐飞
9月14日15时,笔者来到冀中能源石家庄煤矿机械公司,在仓库看见几件现代装备。“这是岩石掘进机,重达100余吨。”石煤机总经理魏景生表示:“产品可直接切割硬度达100兆帕的坚硬岩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近水楼台先得月,冀中能源集团很多矿早早就用了这些设备。”
“针对煤巷综掘方面作业环境复杂、劳动强度过大问题,我们研制成功了‘掘进机智能型恒功率自动成型截割与定位控制系统’,实现了巷道的自动化掘进,在同类产品中处于先进水平。”魏景生表示,对于冀中能源各煤矿,石煤机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反过来,这些矿也能采购他们的产品,形成良性互动。2010年,石煤机掘进机、起重机等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销售收入14.7亿元,是2005年的6倍。
石煤机是符合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冀中能源转型思路的一个生动案例。
“与神华等企业相比,冀中能源成立时间短,在煤炭主业尚需进一步整合的情况下,挣脱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实现产业转型,注定步履维艰。”冀中能源规划发展部部长赵金鹏说。
想转、愿转不等于会转。冀中能源怎么转?选择什么样的路径?
依托煤炭主业,大力发展衍生产业。“煤炭是我们发展的根,这条根系已长出煤炭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等几个分支,人才、技术、管理、营销相对成熟。”王社平说,要符合冀中能源实际,在做强煤炭产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开拓新项目,多元化道路才能走得稳健。
在这种战略构想引导下,冀中能源衍生产业多点开花:国际物流公司以煤炭物流为重点,全力推进石家庄内陆港物流中心、黄骅港国家应急煤炭战略储备基地等项目;石煤机系列岩石掘进机、掘进钻车、侧卸式装岩机等一系列高端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冀中能源也借势切入了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实施精延扩张,制药、航空两翼齐飞。“煤能挖完,但药大家总是要吃的,可以说是取之不竭的‘宝藏’。”赵金鹏表示,冀中能源整合华药后随即启动总投资达110亿元的华药新区建设,在生物制药领域砸下重金。
进入航空领域,是冀中能源加快转型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航空产业对相关经济拉动作用巨大,据有关专家推测,投入产出比能够达到1∶8。”赵金鹏说,随着收入水平提升,正是看到了未来航空市场的巨大潜力,冀中能源做出了控股河北航空的战略抉择。
如何突破瓶颈———
从最薄弱环节入手,突破一个接一个制约因素
100天时间能干什么?
冀中能源说,让一个多年亏损的老国企扭亏为盈。
2009年10月份,华药扭转了多年亏损局面,之后,连续三个月创造出8000万元以上的利润。从重组到盈利的100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2009年6月27日,重组第二天,冀中能源派出专门调研组入驻华药。作为调研组成员的赵金鹏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频繁地下生产车间、与干部职工促膝交谈、翻阅海量的企业资料,每天从早忙到晚,常常连饭都顾不得吃。“从传统行业到战略新兴产业,最大的风险在于对行业、企业的陌生,面临着技术、管理、营销等困难。哪个是最需要解决的?”赵金鹏说,冀中能源产业触角的每次外延,首要的是找到整合(重组)企业的最薄弱处,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破解其他瓶颈。
那么,华药发展滞缓的薄弱环节在哪里?随着调研不断深入,管理混乱的痼疾逐渐浮出水面:母子公司定位不明,各自为战;销售机制不合理;资金管理散乱;对市场反应能力差。
整顿随即开始。改革华药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形成了科学的权力制衡和激励约束机制,科研、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清理379个“私房账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立华药销售分公司,实现市场销售与研发、生产的有机对接。
管理科学规范让华药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重组以来,有28项技术指标居全国医药行业之最;华药华民的新型头孢项目设想工期两年半,仅用时11个多月便投产,技术水平全国先进;新制剂项目正加紧施工。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7亿元,全年预计130亿元,相当于重组前4年的65%。
从最薄弱处入手破解各种制约,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河北航空最大的制约在于航路航线,通过多方争取,航线数量成倍增长,目前开通21条,客、货运输量不断扩大。国际物流公司成立后,最大软肋是人才,通过积极引智、学习培训,人才瓶颈得以突破。国际物流公司董事长李建忠说,破解人才困局,不能做的业务能做了、不赚钱的项目盈利了。今年1-7月,销售收入168亿元,实现利润2466万元,成为冀中能源新的效益增长点。
来源:河北新闻网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