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能源

中国可燃冰:商业开采有多远

2011/10/17 11:35:34       

天然气水合物,又名可燃冰,这个原本只为专业人士了解的新能源,随着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供应的日益短缺,近年来为广大民众所关注。我国可燃冰的研究进展如何?何时能实现商业化开采?近日,《科学时报》专访了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李小森。

各国期待:储量虽大难开采

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规模巨大的新型能源。

李小森介绍说,可燃冰分布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资源量巨大,是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的两倍。据初步估计,我国仅在南海的可燃冰储量就相当于目前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量总数的二分之一。而从2008年开始,我国在祁连山冻土区也发现了可燃冰,加上还有许多地方尚未探测,可见可燃冰的贮量很大。

李小森认为,想要经济、安全地开采可燃冰难度很大,开采可燃冰可能带来温室效应、海底滑坡以及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等巨大负面影响。现在各大国家都在加紧研究,以期掌握开发可燃冰的钥匙,服务于本国经济发展。

信心十足:2030年商业化试采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从上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进行可燃冰的基础研究,并依托能源所于2003年组建中科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联合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广州地化所等,主要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采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李小森介绍说,该中心是我国唯一一所专门进行可燃冰开采研究的机构。

2005年以来,广州能源所研制开发出了一系列一维、二维和三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实验装置和数值模拟软件,并先后进行了降压、注热、注化学剂和联合开采以及新型开采技术的研究。

2009年,广州能源所与研究基础雄厚的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合作,开展可燃冰开采潜力的合作研究,对我国南海海域可燃冰的开采潜力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我们在南海海域进行了钻探取样,并进行了模拟实验,在可燃冰开采的温度、压力、饱和度方面取得了一些关键的数据。同时发现,进行联合开发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李小森说。

中科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编制的《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报告中,我国可燃冰的研究开发路线图如此阐述:从20082020年,建立针对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勘探评价、开采利用、环境影响等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完成其资源调查、勘探与评价工作;开发气勘探识别技术;定量评价气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选择开采区域,研究其开采的可行性;开发出安全、环保、高效、经济的开采技术;进行海上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发展相关安全生产工程技术和灾难预警与防治技术体系。20212035年,进行海上商业化试采。20362050年,将开展海上大规模商业化开采。

对于2030年左右实现商业化试采,李小森信心十足,他说:开采可燃冰涉及热能工程、化学工程、地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海洋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学科,必须多学科通力合作。中科院与中海油、地调局、高校等机构携手进行这项工作,实现目标是很有希望的。

深感紧迫:日本明年试验开采

目前,除了中国以外,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均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取得了可燃冰样品,加拿大、俄罗斯、德国、韩国、挪威等国也都在研究可燃冰问题。

受资源短缺的影响,日本一直都很重视对可燃冰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就着手研究可燃冰,并在2001年制定了一个为期18年的开发计划。2002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五国合作对加拿大麦肯齐冻土区的可燃冰进行试验性开发,日本成为参与最积极、各方面投入最大的一个国家,并因此获得了很多重要的参数。这使日本在可燃冰的研究开发方面一直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据媒体报道,今年大地震后引发的核能危机,使得日本人对于可燃冰的开发更加渴望。他们把目光瞄准日本东部南海海槽,以此作为主要开采点。按计划,20122014年甲烷水合物将正式实施开采。而今年8月份,日本产业经济省宣布,明年将在东日本海开展首次近海开采可燃冰试验。

日本在研究思路上做得很不错,在可燃冰研究和试验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李小森说,相对于美国和日本,中国的可燃冰研究要滞后五六年,毕竟到2007年,我们才在我国南海北部获取了可燃冰样品。这也给了我们紧迫感,我们正在努力。

 

来源:《科学时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