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煤层气 -> 相关报道

“页岩气热”的冷思考

2011/12/22 10:16:57       

  非常规油气是一个新事物,极大地拓展了石油上游业的工作领域,从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要出发,重视和加强开发利用,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战略抉择。当前开发非常规油气,特别是开发页岩气,正在形成一股热潮,将推动我国石油上游业务发展。但我们在热潮中,为了避免大起大落,避免付出太多“学费”,应当花些时间静下心来冷静思考一些问题。
  
  中国可利用的页岩气资源规模有多大?
  
  这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而且希望得到定量而不仅仅是定性的回答。
  
  当前,全国各有关单位正努力从多个途径寻求答案。有的用地球化学的方法从计算生烃量开始,求得排出量和聚集量,这是常规油气资源量,同时,设法求取滞留在烃源岩中的烃量,以及能够成为非常规油气聚集的“有效滞留量”。有的直接测定岩石中的含气量,有的通过与国外开发区进行类比,等等。无论是哪种途径,工作量都很大,难度也不小,需要不少时日才能完成。期间,专家们陆续发表了对我国页岩气资源规模的估计:技术可采资源量大体在9万亿至45万亿立方米之间。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今年4月宣称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TRR)中国有36万亿立方米,超过美国的24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本文作者质疑这样的结论。首先,我国和美国沉积岩分布面积大体相当,但石油地质条件要复杂得多,眼下还看不出有更优越之处。其次,美国的资源量,是依据8万多口井,大量的动态资料算得的,和我国在几乎没有井的资料条件下算得的“含金量”(可信度)是不同的,难以直接对比。最后,EIA此次仅仅评价了中国塔里木和四川两个盆地,就说我国资源规模超过全美国的资源规模,实在难以令人置信,起码是言之过早。
  
  前不久,某知名石油研究院拟用“特尔斐法”预测我国页岩气资源量,作者本人也收到了一份问卷。基于中美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工作程度及勘探开发成果比较,我作出了如下答复: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可能在4万亿至12万亿立方米之间,期望值为10万亿立方米。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量,是去年底全国天然气累计探明技术可采储量的两倍。相应的地质资源量在40万亿至120万亿立方米之间,期望值100万亿立方米。
  
  在中国怎样开发页岩气?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含油气盆地,相同的油气田,也不会有相同的非常规油气聚集。
  
  中美两国尽管国土面积相近,但差别很大。美国主要是海相沉积;而中国有极其发育的陆相沉积。美国页岩气主要产自上古生界,而中国有发育的下古生界及元古界。美国页岩气产区主要分布在比较稳定的大地构造单元内;而中国总体处在活动性较强的区域,众多的页岩层都经历了强烈的后期改造。可以预见页岩气的聚集和富集高产规律必然和美国的有诸多不同,进而遴选靶区的标准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开采煤层气,美国主要在中低煤阶区,而我国目前只在高煤阶区获得突破,这也许可以作为上述认识的一个旁证。
  
  我国人均拥有土地、水资源的数量都大大低于美国。又经历五千年大规模开发,生态环境也较美国脆弱。
  
  页岩气资源总体属于“低品位”油气资源。开发页岩气,美国主要采用“大量打井,打水平井,多段压裂”的办法。这种办法占用土地过多,用水过多,海量运输影响生态环境,大量钻井液、压裂液需要无害处理,作业过程中烃类气体逸散等等问题,已导致美国、加拿大、欧洲叫停了一些页岩气项目。同样,我国多数地区能否承受这样一套做法,是有待深入研究的。
  
  美国能源部有关部门在回顾页岩气开发历程时,曾深有体会地说:“这些页岩气盆地彼此是不相同的,各有各的勘探前提和作业难点。由于这些差异,开发任何地方的页岩气资源都将面临独特的挑战。”
  
  开发页岩气,我们无法完全套用美国开发页岩气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我国煤层气已经勘探开发了二十余年,至今成果有限,即为明证。开发页岩气必须从矛盾的特殊性入手,从基础工作做起,掌握中国特有的聚集和富集高产规律,形成适合自己的省地、省水、省钱、污染少、环保好的系列技术,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页岩气开发道路来。
  
  二十年内页岩气业在中国可能居于何种地位?
  
  开发油气是生产、经济活动,而不是单纯的科学试验。对项目正确评价和决策必然涉及到预期的效率和效益。宏观看,非常规油气比常规油气品位低,开发难度大,效率和效益较低。
  
  在我国,常规油气资源探明程度,即使工作程度最高的陆地和近海,也分别不到四成和二成,远低于美国和加拿大,彼此处在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换句话说,中国常规油气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近十年,油气储量增长是历史上最好时期之一,油气产量持续上升的事实,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预期未来二十年,它们“增储上产”主体的地位不会改变。
  
  在我国,开发非常规气比开发非常规油现实。在非常规气中,致密砂岩气已有相当的生产规模,开发技术渐趋成熟,正由“非常规的”逐步转变为“常规的”。煤层气已进入商业开采阶段,今后若干年将会有较快的发展。而页岩气尚处于起步阶段,处于分地区、分层系、分类型全面地质调查阶段,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会取得明显进展,会有不少喜讯传来,但是不太可能成为开发非常规气中的主角。
  
  我国石油公司“走出去”在国外发展,毫无疑问应该以常规油气,以富集高产油气田为目标。
  
  为了长远和全局发展的需要,我们也应该积极有选择地参与北美地区的一些非常规油气项目。为了兼顾近期的经济效益,可以侧重选择以油为主,或富含凝析油的项目,例如威利斯顿盆地的巴肯页岩,沃兹堡盆地西北部的巴内特页岩,德克萨斯州西南部的鹰滩项目等等。
  
  中国的页岩气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我们应该站在增加国内油气供给,保障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努力探索,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开发道路来。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的难度,当前处于的工作阶段和在各种油气资源中居于领先地位。只要实事求是,我们就不太会“被第一”忽悠,更不会跟着忽悠从而搅乱了自己的能源发展战略。对新事物,应该敏锐的感知。同时,又要与国情结合,真抓实干,才能真正“洋为中用”。
  
  (查全衡,教授级高工,中石油咨询中心专家)
  
  背景链接:
  
  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预测,全球页岩气、煤层气及致密砂岩气资源量是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2.2倍。
  
  目前,美国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年产量和常规天然气年产量持平,其中页岩气2010年产量为1380亿立方米,超过了我国同期全部天然气的产量。加拿大油砂油年产量已占石油年产量的一半。这不仅满足了美、加本国的需求,而且正在改变世界能源供需结构。大多数技术是石油业现有技术的延续和发展。
  
  另外,美国政府出面大力推介,西方能源机构和石油公司对中国页岩气前景一片叫好声,我国业界和学界高亢的附和声,也起了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
  

   来源:中国石油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