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炭市场 -> 市场分析 -> 国际煤炭市场 -> 美国煤炭行情分析

美国煤炭在中国缘何“水土不服”

2012/5/21 16:04:17       

  2010年美国煤炭以同比增长近5倍的骄人业绩抢滩中国煤炭市场。但是,今年一季度,美国煤炭在中国遭遇了港口存煤积压、运煤船无法进港、销售价格一降再降、中国从美国进口煤炭数量负增长的困局。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
  
  从近几年中国煤炭进口来源来看,美国煤炭在中国“登陆”,不能不说是一个闪光点。2010年,低价的美国煤炭以同比增长近5倍的速度涌进了中国市场,但是当中国直接用户在消费时发现了种种“水土不服”现象后,今年一季度的美国煤炭进口量又出现了负增长局面。
  
  页岩气带来的转变
  
  美国的煤炭储量居世界之首。2010年,美国的煤炭探明储量仅比排位第二的俄罗斯和排位第三的中国的煤炭探明储量之和略少一点。
  
  美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与消费量仅次于中国的国家。与中国类似,美国生产出来的煤炭一直是以供给美国国内市场为主,出口数量不多。从近年的情况来看,美国的煤炭生产数量与消费数量一直稳定在5亿吨油当量左右的水平(1吨油当量约等于中国2吨原煤量)。
  
  美国生产出来的煤炭绝大多数用于燃煤火力发电。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2011年电力生产消耗的煤炭数量占美国煤炭总消耗量的93%。该机构表示,2012年美国电力生产部门消耗的煤炭总量将为7.96亿吨,较2011年减少14%。2012年,美国的煤炭生产量预计将为9.82亿吨,比该机构2012年4月时预期的10.11亿吨又减少了2.9%。
  
  煤炭产量的减少,与美国大量使用燃气发电有关。美国的页岩气开发经过15年左右的科研与实践,其技术日渐成熟,页岩气的生产成本比初始开发阶段下降了85%左右,使得燃气发电完全能与燃煤发电相竞争。
  
  这一科技成果不仅革命性地改变了美国的能源结构,也使美国从能源进口国向能源出口国转换的同时,给世界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能源转换榜样。其结果,必将给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带来一场不小的变革。
  
  进入中国速度逐渐减慢
  
  煤炭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无论它产地如何,都与生俱来带有各种优势与缺陷。所以,我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不能使用的煤炭,只是会不会使用该种煤炭而已。”
  
  如今,在美国,燃气发电还将进一步替代燃煤发电,被替代下来的煤炭不得不进入国际市场。在当今世界经济特别是欧洲经济还有待进一步复苏之时,能够大规模容纳煤炭的消费市场就只有中国了。美国煤炭拥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无疑会得到中国市场的青睐,因此美国煤炭进入中国已是大势所趋。
  
  从近年来中国进口美国煤炭的情况(见表3)可以看出,2010年,美国煤炭以同比增长近5倍的速度涌进了中国市场,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美国煤炭的性能、指标与中国煤炭存在差异,中国的一些直接用户对美国煤炭的性质、性能还缺乏透彻了解,于是在消费方面出现了种种“水土不服”。于是,美国煤炭进口量快速增长的势头开始减慢,以致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负增长。
  
  目前,中国部分港口大量积压美国煤炭,就是因为中国用户不了解美国煤炭性质、不会使用美国煤炭。
  
  化解“不服”需从技术入手
  
  美国西部煤炭属于比较“年轻”的长焰煤,与印尼煤炭有相似之处。随着印尼煤炭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中国用户已经总结出一套燃烧方法,使曾被认为“不好用”的印尼煤炭开始被接受,甚至在某些地区“受到欢迎”。
  
  业内人士认为,美国西部煤炭在中国市场的使用已不是问题,主要是受海运船型的限制,说到底是一个与印尼煤炭的价格竞争问题。
  
  美国东部地区生产出来的高发热量、低灰分、高挥发分、高硫分、高粘结性、低灰熔点的煤炭,如果作为炼焦煤来使用,首先遇到的是能否与中国煤炭配合使用、配合使用后能否生产出适用焦炭的问题。其次,因为硫分过高,在配煤炼焦时面临配用数量方面的障碍。如果作为动力煤来使用,首先面临硫分过高,不能单独燃烧使用的问题,与低硫煤炭混合后使用固然可以,但又有一个配煤比重与配煤成本的问题。其次,过高的粘结性与偏低的灰熔点,会造成某些类型锅炉排渣的困难。这些使用中的问题,需要花时间与精力来认识和解决。
  
  美国煤炭的价格吸引力
  
  美国煤炭能以较快的速度进入中国煤炭市场,关键因素就是价格低廉。7000大卡/千克(1000大卡=4.18兆焦)发热量条件下的中国港口价格(CFR)在每吨110美元至120美元之间的动力煤、7至9的CSN(FSI)数值条件下中国港口价格(CFR)为每吨135美元左右的非混配单一煤种的炼焦煤,尽管存在着硫分过高的明显缺陷,但无论是对动力煤用户,还是对炼焦煤用户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这恰恰迎合了当今中国煤炭市场追求短期利益的短视消费心理,从而导致中间商蜂拥而上,出现了中国接卸港口美国煤炭库存量爆满,销售价格一降再降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煤炭消费用户因为不了解美国煤炭性质,在一旁持观望态度,等待“率先品尝螃蟹者的评价”。于是,美国煤炭在中国市场便出现了类似“肠梗阻”的现象。
  
  如今,美国国内正经历大的能源结构变化,如果不想让煤炭产业急剧萎缩,就必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而要想在中国这个市场保持竞争力,美国煤炭的生产者与贸易经营者就得把这种价格吸引力保持下去。

  来源:中国煤炭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