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新能源不断得到发展和推广,极大缓解了西藏常规能源紧张状况。目前全区各类太阳能光电设施容量超过30兆瓦,太阳灶达35万台,太阳能采暖房、温室、牛羊暖圈等达25万平方米,形成年节能13.5万吨标准煤、价值超一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日前,就我区新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等,记者采访了西藏能源研究示范中心专家洪亮。
就我区太阳能项目建设从研发、试用到推广的相关情况,洪亮说,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西藏能源研究示范中心经过了引进技术、产品示范、推广应用、研发新产品的发展过程。目前,太阳能产品市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将会形成一个朝阳产业。我区目前已成为我国太阳能利用率最高、利用面最大、用途最广的地区,全区每年利用太阳能可以节约能量约13万吨以上标准煤,节约资金大约在1亿元以上。现在,随着节能产品的不断更新和节能效应更加明显,每年节约的能量更高。
就我区如何加大太阳能的应用,洪亮说,首先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使用,为农牧民群众日常生活照明及广播电视提供电能。同时,通过集中和分散的方式,解决了老百姓越冬供暖问题,有效解决老百姓的燃料紧缺问题。
就我区制约太阳能项目建设的因素,洪亮说,我区太阳能产品生产相关企业存在规模小、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由于部分企业的技术力量缺乏,使企业很难有技术上的突破和更新。从市场供求来说,首先是群众有需求,但购买力不足,缺少现金;其次,群众对新能源的认识不够;再次,相关部门对太阳能产品市场缺乏监督管理,缺乏对太阳能产品市场的检测和鉴定。政府及科研部门要花大力气进行科普宣传,建立相当数量的示范工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愿意接受。同时,加大对太阳能产品市场的规范力度,阻断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争取让市场上的大部分产品得到群众的认同。质监、工商、科技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加强对市场流通产品的检测认定。科研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降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光电产品的成本。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将进一步开发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的规模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争取实现同电网并网发电,为电网补充电力。
来源: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