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油气铀相比,煤炭的储备难度和成本相对更高。煤炭极易风化、变质,甚至自燃,加上堆放室外占地大,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煤炭储备在技术上难度很大。煤炭露天存放时间越长,储存成本也越高,煤炭本身的价值则越低。按照储存三个月来计算,煤炭平均热值损耗达到1%-2%。因此,国际能源消费大国的能源储备体系主要是围绕石油而建立;但美国、俄罗斯的战略物资储备清单中都有煤炭。
美国政府各部门与社会相关领域通过“军工复合体”与“经济复合体”形式实现了“藏储于民”,也就是说,美国的战略储备功能被社会化了。2011年底,美国煤炭储备总量为224.7百万短吨,比2010年的231.7百万短吨下降了700万短吨。近两年的煤炭储备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消费者储备占80%左右,2011年达到了81.3%。发电部门储备在消费者储备中占主体,2011年储备量达到了175.1百万短吨,占消费者储备的比例呈总体上升趋势,1981年以来都在90%以上,其中2010年达到了96.1%。其他储备煤炭的消费者包括炼焦厂、居民和商业部门、其他工业部门。
我国煤炭战略储备体系的建立共经历了早期阶段、呼声暗起、尴尬酝酿、地方试点、体系启动等五个阶段。2011年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工作会议,部署了第一批国家煤炭储备工作计划,确定2011年第一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计划为500万吨,争取在5月底完成第一批实物储备。根据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下称方案),神华等10家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和秦皇岛港、黄骅港、舟山港、广州港、武汉港、芜湖港(6.96,-0.17,-2.38%)、徐州港、珠海港(4.66,-0.04,-0.85%)等8个港口企业,成为国家第一批应急煤炭储备点。
此方案主要由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固定资产投资司与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牵头,意在通过建立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缓解高峰时的供需矛盾,同时预防各类天灾或突发事件。为了弥补企业为战略储备增加的成本,现在的方案明确表示,储备点新建、改扩建所需资金,可从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安排投资补助;对煤炭应急储备贷款给予利息补贴,对场地占用费和保管费给予定额补贴。
不少学者认为目前中国似乎还没有达到需要进行战略储备这个地步,我们需要以尽可能多的形式丰富我国的煤炭战略储备体系,比如以煤制油、煤制气等形式先将煤炭转化为气或油再进行战略储备,特别是煤制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且适于储存,可以成为今后中国煤炭战略储备的一种主要形式。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